黃斑褶鮡

黃斑褶鮡

黃斑褶鮡(學名:Pseudecheneis sulcatus)是鮡科褶鮡屬的魚類,體長64—23lmm,為底棲性中小型魚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斑褶鮡
  • 別名:飛機魚、胭脂嘴、香條把 
  • 拉丁學名:Pseudecheneis sulcatus 
  • :動物界
  • 脊椎動物門
  • :硬骨魚綱 
  • :鮎形目 
  • :鮡科
  • :褶鮡屬 
  • :黃斑褶鮡 
  • 分布區域:瀾滄江、怒江、伊洛瓦底江水系和雅魯藏布江下游。
  • 命名人及年代:McClelland,1842 
體型特徵,生存環境,分布範圍,

體型特徵

背鰭條i 6;臀鰭條ii 6-7;胸鰭條i 11-12;腹鰭條i 5。
體長為體高的5.0—6.6倍,為頭長的4.7-6.8倍,為尾柄長的2.9-4.2倍,為前背長的2.7-3.4倍。頭長為吻長的1.3-1.6倍,為口裂寬的3.5-4.3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4.7-8.9倍。胸鰭第一鰭條為頭長的1.4-1.8倍。
頭部縱扁,前端楔形。腹鰭以前的腹面平坦,背鰭以後的身體漸側扁,尾柄細壯有力。吻略圓。眼小,背位。口小,下位。上頜齒帶半圓形,下頜齒帶新月形。頜須至多達眼前緣的下方。胸吸著器橫褶14—21。鰓孔下伸略過胸鰭起點。鰓峽很寬,寬度等於自鰓孔上角至前鼻孔的距離。
背鰭基後端距脂鰭基後端等於或略小於距後鼻孔。脂鰭略呈三角形,起點約與臀鰭起點相對,基長約等於背鰭與脂鰭的距離。臀鰭起點距尾鰭基等於或小於距胸鰭基後端。胸鰭基略向上方傾斜,水平展開,外緣平直或微凹,鰭條末端伸達腹鰭基後端;第一鰭條腹面的羽狀皺褶僅限於先端部分,背面則不甚清楚。腹鰭基略低於胸鰭基,平展,外緣平直或微凹,第一鰭條腹面的皺褶發達,背面也略可辨認;鰭條末端伸達肛門。肛門緊接臀鰭。
腹面肉紅色,尤以口部為顯,幫有胭脂嘴之俗稱。背部和體側棕灰,有位置大致恆定的黃色斑塊,即背鰭前一塊,兩側各一塊,脂鰭起點左右各一塊,脂鰭末端後方正中一塊。各鰭外緣黃色。側線呈鮮黃色。

生存環境

為底棲性中小型魚類,棲息在山澗溪河多礫石的急灘,常吸附於石塊上生活。分布於瀾滄江、怒江、伊洛瓦底江水系和雅魯藏布江下游。

分布範圍

國外分布:緬甸、印度。
國內分布:雅魯藏布江(西藏察隅)、伊洛瓦底江、怒江、瀾滄江等水系
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