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振邦(清代武狀元)

黃振邦(清代武狀元)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振邦(1770-1850年)字守魁號雪庵居士,清武狀元。·乾隆三十五年己丑1770年生,福建莆田縣景德里前厝人。清高宗乾隆五十九年 公元(1794)年武舉第一名。御前頭等侍衛、南京大總督。清宣宗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年八月十五日病逝,南京百姓為之舉哀。南京大總督黃振邦去世的訊息傳到京城,朝廷上下深為痛惜,清道光皇帝下旨將其靈柩日夜兼程護送到福建莆田縣景德里前厝,隆重祭奠並予以厚葬。

基本介紹

  • 本名:黃振邦
  • 別稱:雪庵居士
  • 字號:字守魁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福建莆田景德里前厝人
  • 出生時間:1770年正月初三日
  • 去世時間:1850年八月十五日
  • 主要作品:《少林武術要圖》
  • 主要成就:清高宗乾隆59年 公元(1794)年武舉第一名
  • 職位:清朝武狀元
清朝武狀元,獲武狀元的時間,

清朝武狀元

清代黃振邦(1770-1850年)字守魁號雪庵居士,清武狀元。福建莆田縣景德里前厝人。祖父黃爾相(1702-1780年)配東井鄒氏,父親黃學石(1737-1820年)配羅巷林氏。黃振邦清乾隆三十五年己丑1770年生,二十五歲榮登清高宗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武舉第一名。配清浦周氏。
黃振邦自幼酷愛武術,乾隆年間,在縣學紅泉書院童試第一名。後拜林洪為師,精進有成,黃振邦堅持不懈,苦練五年,終於學有所成,由莆田縣城考試到京師會試,一路奪魁。乾隆五十六年(1891年)八月,考取武秀才。清高宗乾隆59年 公元(1794)年恩科武舉第一名。是年春經兵部會試,被錄取為第一名,為會元。朝廷開科殿試,乾隆皇帝偕文武大臣親臨考場,殿試分三場,第一場步射,黃振邦以36步8箭中完成了規定的要求之後,他又拉開十力之弓,開弓如滿月,射箭似流星,射一箭正面中靶心,再射二箭側斜射圓心,射三箭回頭望月穿中心,揮舞得呼呼生風,拿下第一場。第二場舞刀花,他拿起100斤的刀十幾招後仍面不改色,氣勢如虎,眾考官看得齊聲喝彩。第三場石鎖較力,一個彪形大漢勒馬向石鎖飛馳而來,說時遲那時快,黃振邦一個海底撈月,將百餘斤的石鎖抄起來,繼而套住馬拽著繞場一周,然後猶如順水推舟地擲了出去,令皇帝與眾考官驚嘆不已。黃振邦奪得頭名狀元。乾隆皇帝當即傳諭,封他為御前頭等侍衛。黃振邦成了皇宮的最高侍衛官。黃振邦考取頭名狀元之後,乾隆皇帝下詔,敕造“前厝狀元府第”,聲名遠播,他義父林洪家也因此增光添彩,榮耀一時。黃振邦雖然功成名就,但不忘啟蒙師傅林洪的栽培上書“莆郡武師”四個大字,印文為:“御前侍衛南京大總督黃振邦印”。林洪去世後,他還親自寫了祭文,以示哀悼。黃振邦守衛皇宮,盡職盡責。後來,南京長江下流防屢有海盜竄犯,危及官署,襲擾村舍,邊防兵急。道光皇帝覽閱奏章後,與眾大臣商議選派良將,有大臣薦舉黃振邦,說他忠貞報國,武藝超群。道光皇帝說道,黃侍衛保衛皇宮有功,但是南京安危事關重大,只好忍痛割愛。於是,傳旨命黃振邦赴南京一帶安邦撫民。黃振邦初到南京,就統兵設防,不遺餘力,禦敵於國門之外,未嘗鬆懈。清宣宗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年八月十五日病逝,南京百姓為之舉哀。南京大總督黃振邦去世的訊息傳到京城,朝廷上下深為痛惜,道光皇帝下旨將其靈柩日夜兼程護送到福建莆田縣景德里前厝,隆重祭奠並予以厚葬。

獲武狀元的時間

清高宗乾隆59年 公元(1794)年武舉第一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