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振亞(革命烈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振亞(1905~1940),原名秉剛,海南省儋州市海頭鎮新坊井村人。黃振亞從小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在國小讀書時,各科學業成績優異,深受師生稱讚。黃振亞12歲離開家鄉到新英鎮國小讀書,1924年考入廣東省立第一中學,後來又到上海國立勞動大學就讀。讀書期間,正值第一次大革命的高潮,他積極投身於反帝反封建軍閥的宣傳活動。1924年,黃振亞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振亞
  • 外文名:Huang  Zhenya
  • 別名:秉剛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海南省儋州市海頭鎮
  • 出生日期:1905
  • 逝世日期:1940
人物經歷,人物結局,

人物經歷

1925年春,黃振亞與黃金容、張興、何煥琮等人領導組織儋縣在穗學生120多人,成立“儋縣留省學生會”。他當選為學生會主席,並編輯出版《儋縣留省學生會會刊》,開展革命活動。同年6月,黃振亞等人組織領導儋縣學生參加廣州“六二三”沙基反帝遊行示威。他們還利用假期,帶回馬列主義書籍和《瓊島魂》、《儋縣留省學生會會刊》、《民國日報》、《新青年會刊》等進步刊物,在儋縣各鄉鎮廣泛傳播馬列主義,宣傳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
1926年1月,中共廣東區委派遣黃振亞、黃金容、張興、何煥琮、王槐銘、周朝侯(今文昌人)、王德槐(今瓊山人)等為特派員,返回儋縣從事革命工作。他們在當時的縣城新州鎮成立了儋縣特別黨支部,黃振亞為支委。5月初,海頭黨支部成立,黃振亞被選為支部書記。在特別黨支部的組織發動下,全縣13個鄉鎮130多個村莊都建立農會組織,會員達16000多人;成立基層工會30餘個,會員5000多人。同年8月,成立縣總工會,黃振亞為工會主席。他深入各鄉鎮,到處發表演說,發動人民民眾反對封建迷信,移風易俗;組織婦女上夜校,並親任教師;自編自導,自籌經費,帶領10多名男女青年在打稔、那歷一帶村莊巡迴演出,動員民眾組織起來。是年冬,他和縣長邢詒炳以及黃金容等領導農民自衛軍600多人,圍剿四方山的200多個土匪,打死、打傷土匪30多人,活捉並槍斃匪首吳亞生等20多人,匪徒紛紛投降。不久,他返回海頭家鄉,領導農民自衛軍活捉罪大惡極的大土豪李香扶,在海頭遊街示眾,並押送到縣城,由縣長邢詒炳主持公審大會,宣判其死刑。此舉震動了全縣,推動了儋縣革命向前發展。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後,瓊崖國民黨當局於4月22日大肆屠殺、搜捕共產黨員和革命民眾,在儋縣一共捕殺150多人。黃振亞從新州潛回海頭,在農村堅持秘密開展革命活動和武裝鬥爭。6月,瓊崖地委在樂會縣四區召開緊急會議後,革命鬥爭開始恢復生機。7月,在西路特派員馮平、符節的指導下,儋縣縣委在泊潮村農會舊址成立,張興為書記,黃振亞等為縣委委員。10月12日,黃振亞和黃金容、張興等領導儋縣十月武裝暴動,會同臨高縣農軍解放新州縣城,釋放被國民黨關押的張炳輝、謝開瓊等共產黨員和革命民眾150多人二,成立了儋縣臨時革命政府,張興為縣長,黃振亞為主要成員。15天后,國民黨黃鎮球、葉肇反動武裝進行反撲,儋縣臨時革命政府被扼殺,敵人懸賞追捕黃振亞等人雕黃振亞被迫取道香港去上海。同年12月,張太雷、周文雍等領導廣州起義。他由上海潛回廣州,加入工人糾察隊。起義失敗後,他又取道香港,返回上海,在國立勞動大學讀書,並從事黨領導的學生運動。
1930年夏,黃振亞從上海返回故鄉,繼續領導當地民眾進行反對苛捐雜稅的鬥爭。五六月間,陵崖縣委根據特委指示精神,派共產黨員林克澤領導恢復沿海地區黨組織。林克澤在海頭地區找到老黨員吳乾中和黃振亞、陳振雄(海萍)等人,成立了新市、港口兩個支部,黃振亞擔任新市黨支部書記。從此,儋縣黨組織得以逐步恢復和發展。
1933年,瓊崖紅軍第二次反“圍剿”鬥爭失敗後,黃振亞率領民眾在雷邁山區與敵周旋,堅持鬥爭。當時,國民黨海頭公安分局局長吳泮清(澄泉)橫徵暴斂,中飽私囊,人民民眾怨聲載道。黃振亞和黃振陸等人研究決定:懲辦吳泮清,為民除害。8月6日,黃振陸率領三四十名農民武裝襲擊公安分局;黃振亞率領部分手持梭鏢的青年,埋伏在敵人逃退的必經之路。經過數小時激戰,農民武裝占領公安分局,吳泮清帶傷逃脫,革命力量威震敵膽。國民黨瓊崖公署下令通緝黃振亞,出重金收買其首級。
1936年春,中共儋縣縣委書記李漢任命黃振亞為海頭區委(代號江西區委)書記。在縣委領導下,黃振亞深入漁港和農村,把與組織失去聯繫的鄧受殷、劉鵬英、陳振雄等共產黨員重新組織起來。同年6月黃振亞任縣委委員。翌年,他發展了一批優秀青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海頭、排浦地區又成立了一批鄉村黨支部,開展抗日救亡運動。
七七事變爆發後,黃振亞遵照縣委指示,大力宣傳我黨抗日政策,積極組建革命武裝,抗擊日本侵略者。他領導海頭地區組建了一個抗日武裝中隊,後編入瓊崖獨立總隊第三大隊。在他的指導下,地下黨員、國民黨二區長符華林和二區警察分局長符植栽以警察隊為基礎,成立了100多人(槍)的儋縣二區抗日游擊隊。1938年3月,縣委在光村鄉萬安農場召開各區委書記會議,李漢傳達瓊崖特委對建立抗日武裝隊伍的指示,並且具體布置發動民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槍出槍,支援前線抗日”。會後,黃振亞返回海頭地區,領導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組建武裝隊伍,組織“抗日救國會”、“抗日同志會”、“青抗會”、“婦救會”等,發動人民大眾參軍參戰。海頭區共捐獻槍30多支,全縣合計150多支槍(人),由李漢、李黎明、黃金容、張興、黃振亞等率領,參加著名的“雲龍改編”。改編後,黃振亞任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衛團第十四區獨立隊行政書記。
1939年4月,日寇入侵儋縣,吳卓峰、周文海投靠日本當漢奸,分別擔任“儋縣維持總會”正、副會長,為虎作倀。日寇對儋縣實行“三光”政策,屠殺人民民眾。5月11日,瓊崖抗日獨立總隊第三大隊在大隊長馬白山率領下,聯合國民黨第三、四游擊大隊,在東成至洛基的黑嶺公路地段伏擊日軍,為第三大隊抗擊日軍揭開了序幕。不久,黃振亞接任獨立總隊第三大隊隊長一職,繼續團結國民黨部隊共同抗日。6月9日,日偽軍大舉進攻抗日村莊翰苑村,國民黨游擊大隊及村里農民武裝奮勇迎擊敵人,戰鬥從早上打到下午。黃振亞聞訊後,率領全大隊跑步前往增援,於下午3時許,配合農民武裝,在日敵背後開展猛烈火力攻擊,將日敵打得潰不成軍,倉皇逃竄,我軍民乘勝追擊至東成墟附近才收兵。這一仗震動了全縣,增強了人民民眾打敗日本侵略者的信心。

人物結局

1939年秋,黃振亞調回瓊崖獨立總隊部,協助馮白駒同志開展革命工作。1940年4月初,瓊崖特委討論決定在儋縣組建第六大隊,並派遣黃振亞與黃金容率領陳宗虞、楊精業、王必飛等20多名幹部、戰士和軍械工人開展建隊工作。在途經抱舍墟(今屬東成鄉)時,與日寇發生遭遇戰,黃振亞不幸中彈犧牲,時年35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