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心夜合

黃心夜合

黃心夜合(學名:Michelia martinii (Levl.) Levl.)是木蘭科,含笑屬喬木,高可達20米,樹皮灰色,老枝褐色,葉革質,倒披針形或狹倒卵狀橢圓形,上面深綠色,上面中脈凹下,花梗粗短,花淡黃色、芳香,花被片外輪倒卵狀長圓形,內輪倒披針形,聚合果扭曲;蓇葖倒卵圓形或長圓狀卵圓形,2-3月開花,8-9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河南南部、湖北西部、四川中部和南部、貴州、雲南東北部。生長在海拔1000-2000米的林間。

黃心夜合花可提取芳香油。黃心夜合全年常綠,是珍貴的園林綠化樹種。木材紋理通直,結構細緻,又是優良用材樹種。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栽培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喬木,高可達20米,樹皮灰色,平滑;嫩枝欖青色,無毛,老枝褐色,疏生皮孔;芽卵圓形或橢圓狀卵圓形,密被灰黃色或紅褐色豎起長毛。葉革質,倒披針形或狹倒卵狀橢圓形,長12-18厘米,寬3-5厘米,先端急尖或短尾狀尖,基部楔形或闊楔形,上面深綠色,有光澤,兩面無毛,上面中脈凹下,側脈每邊11-17條,近平行,葉柄長1.5-2厘米,無托葉痕。
花梗粗短,長約7毫米,密被黃褐色絨毛;花淡黃色、芳香,花被片6-8片,外輪倒卵狀長圓形,長4-4.5厘米,寬2-2.4厘米,內輪倒披針形,長約4厘米,寬1.1-1.3厘米;雄蕊長1.3-1.8厘米,藥室長約10-12毫米,稍分離,側向開裂,藥隔伸出長約0.5毫米的尖頭,花絲紫色;雌蕊群長約3厘米,淡綠色,心皮橢圓狀卵圓形,長約1厘米,花柱約與心皮等長,胚珠8-12枚。聚合果長9-15厘米,扭曲;蓇葖倒卵圓形或長圓狀卵圓形,長1-2厘米,成熟後腹背兩縫線同時開裂,具白色皮孔,頂端具短喙。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河南南部、湖北西部、四川中部和南部、貴州、雲南東北部。生長在海拔1000-2000米處的林中。

栽培技術

定植: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待幼苗長成“2葉1心”即子葉已長成,幼葉未發時,將芽苗移植到已做好的畦土上定植,株行距以20厘米×25厘米為宜。這種密度可保證苗木產量高、質量好。
施肥:在幼苗生長期間,每月施尿素或複合肥1-2次。初期施用量少,用100-150克尿素對水50千克澆施或直接用每667平方米2-4千克的複合肥(氮15%,磷15%,鉀15%)撒施。隨著苗木生長逐漸加大施肥量。至8月底停止使用氮肥,可施磷鉀肥,以促進苗木木質化,增強苗木的抗性。如管理得當,1年生苗高可達70厘米,地徑0.7厘米,最高苗可達1.2米以上。
澆水遮陽:澆水是苗期管理的重要措施,苗木生長期間,氣溫較,要特別注意乾旱的危害。在幼苗時期,最好1天澆水2次(即早晨太陽出來之前1次,傍晚太陽落後1次)。在7月初“梅雨“季節後,由於日照強烈,氣溫較高,為防止苗木日灼,要搭小弓棚,並用遮陽網遮陽,保持50%-60%的透光度,在9月底最遲10月初即可拆除遮陽棚。

病蟲防治

黃心夜合苗期病蟲害較少,主要防治小地老虎。在苗木進入木質化期間,苗木的根部易受立枯病的危害,特別是6-8月中旬,氣溫較高,地溫也高,若土壤濕度太大,更容易發生。
防治方法:防治時期在3月下旬至5月下旬,可用敵殺死1500-2000倍液進行苗床噴霧,每隔7-10天噴施1次。立枯病可用波爾多液0.5%-1%或福馬林0.3%溶液噴霧防治,一般每隔10-15天噴1次;也可用50%可濕性托布津0.12%-0.25%溶液,或50%退菌特0.2%溶液,或25%多菌靈0.1%-0.125%溶液防治。

主要價值

黃心夜合全年常綠,樹幹通直、圓正,樹形呈尖塔狀,其幼枝、芽和幼葉嫩黃色,非常漂亮。是珍貴的園林綠化樹種。花淡黃色、芳香,可提煉芳香油。木材紋理通直,結構細緻,刨面光滑,易加工,又是優良用材樹種。

保護級別

該種列入中國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Ⅱ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 (VU)。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