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徽基(1906—1930.8.3),又名飛車,出生於江西省都昌縣城金街嶺。是都昌縣大革命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曾任中共都昌地委委員,中共樂平縣委書記。1930年8月3日黃徽基被敵人殺害,英勇就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徽基
- 別名:又名飛車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省都昌縣城金街嶺
- 出生日期:1906年
- 逝世日期:1930年08月03日
- 畢業院校:江西省立農專
- 主要成就:都昌縣大革命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 性 別:男
人物生平
黃徽基,又名飛車,1906年出生於江西省都昌縣城金街嶺。13歲時,父親就過早地離開了人世。1921年,含辛茹苦的母親,為了兒子的前途,不顧生計艱難,把黃徽基送到了縣立高等國小讀書。黃徽基體諒慈母的苦衷,入學後,讀書特別用功,學習成績一直在同學之中處於前茅。因此,教師劉肩三特別喜愛這位出身貧寒的學生。
劉肩三早年就讀江西省立農專,是江西五四愛國運動的學生領袖之一,都昌的革命先驅。受老師薰陶,黃徽基少年時代就非常熱心於社會變革。特別是多次陪同老師下鄉進行社會考察,看到廣大工農大眾痛苦不堪的生活,他立志要同他的老師一道,為剷除社會不平等現象而作畢生的奮鬥。
1922年,軍閥蔡成勛任江西督軍,一上任就提出要“追繳舊欠”,向全省人民橫徵暴斂。當時,都昌遭受水災,縣知事劉燮臣是蔡的親信,秉承蔡的旨意,全然不顧災民的死活,除增加了本年度的征繳外,還藉口清理舊欠,將以往軍閥已征之賦重新派征,甚至提出要“追繳五年舊欠”。聞訊後,劉肩三立即串連開明紳士,發動社會各界,在都昌掀起了一場抵制重課、驅逐貪官的風潮。
黃徽基是老師最得力的助手和支持者之一。當劉肩三挺身而出,代表全縣民眾去找劉燮臣論理,竟被縣公署無端扣押後,黃徽基等進步同學義憤填膺,當即發動全校師生罷課,去縣公署舉行抗議。他又奔走呼號,動員了縣城及近郊工農商學各界民眾千餘人到縣公署請願示威,把劉燮臣嚇得連夜逃離了都昌。1924年,黃徽基又追隨劉肩三,發動民眾砸了縣公署的錢糧櫃,驅逐了貪污縣錢糧款的縣知事傅運炎。一次次鬥爭的錘鍊,黃徽基也自然而然成了縣內學生的公認領袖,受到社會各界的尊重。同年暑假,他在縣立高等國小畢業後,便被留校擔任了教員。
1926年初,共產黨員劉越由中共江西特支委派,回故鄉都昌創建中共黨、團組織和協助創建國民黨組織,領導都昌人民投入大革命鬥爭。黃徽基經劉肩三介紹,結識了劉越,並被發展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員。同年9月,他又經劉越介紹,以個人名義加入了中國國民黨,並被推舉擔任了國共合作的國民黨都昌縣臨時黨部的執行委員兼青年部長(同年11月,縣黨部正式成立,仍任該職),從而成為都昌縣大革命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1927年初,黃徽基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月,中共都昌縣地方委員會成立,他當選為中共都昌地委委員(同年8月根據新黨章規定,地委改為縣委,乃任縣委委員)。3月,黨為了培養幹部,選派黃徽基帶領一批團員、進步青年去省城南昌學習。
正當黃徽基在南昌學習期間,先後發生了蔣介石一手策劃製造的三六贛州慘案和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蔣介石背叛革命、屠殺工農的猙獰面目,不僅絲毫沒有嚇倒這位年輕的共產黨人,反而更加激起他無比義憤,堅定了他為共產主義事業、為勞苦大眾徹底解放奮鬥終身的信念。5月,他作為都昌代表之一,出席了在南昌重新召開的國民黨江西省第三次代表大會。會上,他指名道姓、義正辭嚴地譴責了身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要職的蔣介石及其國民黨右派背叛革命的罪行,表示要堅決與之鬥爭到底。會後,黃徽基繼續留南昌學習,直至同年6月5日新軍閥朱培德在南昌“分共”,方被迫結束學習返縣。
為了儘快趕回都昌參加新的戰鬥,他特地搭車到馬回嶺,爾後步行經九江、湖口到都昌。誰知正趕到湖口流芳市,即被都昌的反革命分子派人截住。
原來,6月9日都昌也發生了國民黨右派背叛革命的事件。原縣人民自衛軍大隊副劉天成等國民黨右派分子組成所謂“反共五人團”,趁朱培德指令“停止農運、歡送共黨”之機,公開查封都昌國民黨縣黨部及農民協會、總工會,搜捕各機關中的中共黨員,並將抓去的革命者嚴刑烤打、遊街示眾。各鄉村土豪劣紳聞訊彈冠相慶,效仿著在全縣鄉村推波助瀾,甚至變本加厲,屠殺工農。血雨腥風,頓時瀰漫城鄉。
愛子被捕,使黃徽基的母親焦慮萬分。她不惜變賣家產進行營救,以致被反革命分子勒索去100多塊大洋。黃徽基被“取保”釋放後,為安慰慈母,遵老人家之命到鄉間黃姓村暫避了20餘天。在這期間,黃徽基絲毫沒有顧及個人安危。他一次次找母親商量,告訴老人家自己追隨革命之心已定,懇求母親允許他出去尋找組織。深明大義的母親,看到兒子為革命的失敗如此痛苦而深感不安,只得揮淚放行。
黃徽基立即登程,先到南昌,尋找組織無著落,又風塵僕僕趕赴上海、南京。他百般思念相依為命20多年的母親,想到從此之後,將有可能一輩子也再見不到慈母,便為自己不能盡人子之心而內疚。為著安慰母親,他特地去拍了一張照片,並題了一首詩於照片之後,婉轉地向母親表述了自己“忠孝不能兩全”之心。
同時,他還書信一封,懇求母親以愛子之心愛天下勞苦大眾。當時,他母親已為他訂了一門親事,女方叫王荷蘭,是個端莊賢惠的姑娘,他本人也很滿意。可是黃徽基想到自己已獻身革命,犧牲是隨時可能發生的事;縱不犧牲,也將萍蹤不定,豈不是誤人終身,信中要求母親勸說王荷蘭解除婚約,找一個合適的人家另嫁。母親和王荷蘭姑娘只好含淚照辦。
1928年秋,到上海後,黃徽基於同年9月被中央選派去蘇聯學習,但不久因國內急需幹部而召回。黃徽基被組織上調到設在景德鎮的中共江西東北特委工作。這年重九登高之日,他在景德鎮南郊沙陀山上主持召集了一次黨的會議。會議著重討論了如何在贛東北地區組織農民開展秋收鬥爭和景德鎮組織工人開展年關補貼鬥爭等事項。黃徽基在會議上向大家簡介了贛西井岡山、東固山和贛東北磨盤山共產黨人實行武裝割據的概況,並即興賦詩一首,詩中,表達了他對根據地武裝鬥爭的嚮往和對國民黨反動派瘋狂“圍剿”根據地的憤慨,激勵與會同志努力奮鬥,通過各種形式的鬥爭,與根據地軍民一道打破敵人的“圍剿”。同年冬,黃徽基奉命去鄱陽康山創建黨的組織。1929年10月,又改調樂平,任中共樂平縣委書記。
到樂平後,他化名姓徐,在街上開設了一個小雜貨鋪,有時還肩挑雜貨擔下鄉叫賣,以掩護自己開展工作。當時樂平緊鄰信江革命根據地中心區域弋陽,為“圍剿”根據地,敵人在樂平到處駐有重兵,對一切革命活動的防範也極為嚴密。可黃徽基早己置個人生死於度外,毫不畏懼地為黨的事業而奔波。由於他和同志們的工作,為次年根據地迅速擴展到樂平,並于樂平創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29年冬,由於叛徒出賣,中共樂平縣委機關遭到破壞,黃徽基也被縣反動當局所逮捕。起初,他被關押在樂平監獄一所,反動縣長知道他是縣裡共產黨的負責人,特地請來一些與黃徽基相熟的人前來勸降,並親自設席篩酒,可黃徽基一笑置之,絲毫不為所動。敵人無奈,又把他解縣監二所,要他指認政治犯中的共產黨員和幹部。黃徽基仍然無一字奉告。敵人惱羞成怒,就對他施以酷刑,但還是無法撬開這位年輕的共產黨人的嘴。黃徽基多次在獄中對同監難友徐躍、陶潤水說:“犧牲就犧牲,沒關係,是光榮的事,但無論如何不能出賣革命。”
樂平的反動派對黃徽基毫無辦法,只得把他解送南昌,關押在衛戍司令部監獄。在這個魔窟中,他也沒有給敵人留下一字口供。1930年7月31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打到南昌北郊牛行車站,8月1日隔江鳴槍舉行示威。當晚,黃徽基與獄中共產黨員聽到紅軍的槍聲,不約而同放聲高歌紅軍勝利,反動當局驚恐萬狀,立即下令“清獄”。8月3日凌晨,黃徽基等一批革命者被分別押上十幾輛大卡車,後被以電刑處死,劊子手張輝瓚為滅跡以掩蓋罪行,將烈士屍體裝入麻袋,從德勝門外拋進了贛江。黃徽基犧牲時,年僅2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