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章(紡織技術和管理專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建章,紡織技術和管理專家,總結推廣織布工作法、織機保全工作法的先驅。抗戰勝利後整頓武昌一棉,為迅速恢復生產做出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研製成功絡筒機上的“混合清紗器”。經常深入基層,解決生產技術難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建章
  • 別名:黃俊民
  • 出生地:江蘇省泰興縣
  • 出生日期:1895年5月15 日
生平簡介,技術成就,學習期間,抗戰時期,設計配件,改進工作法,解決問題,人物簡歷,主要論著,

生平簡介

黃建章,又名黃俊民,江蘇省泰興縣人,生於1895年5月15 日。自幼發奮學習。
1912年,考入江蘇省泰興縣立中學。1916 年,考入南通紡織專門學校,就讀紡織本科。在校學習期間,他以校訓“忠實不欺,力求精進”和提倡“手腦並用”為座右銘,時刻鞭策自己,在掌握技術理論的基礎上,注重生產實踐知識的掌握。1920年,他以優異成績被南通大生紗廠選中,任織布場領班。
1922年,因發明“織機碼份表”,受到北洋政府農商部的獎勵。
1924-1931年,先後出任上海永安一廠織布場科長、阜昌染織公司考工主任、漢口第一紗廠織布場工程師。1932-1938年,回南通大生紗廠任織布場工程師,期間曾去日本學習3個月。抗日戰爭期間,大生紗廠被敵人占領,黃建章離廠回鄉。
1939 年,受商家推薦,出任泰興縣曲霞鎮鎮長,兼任18鄉聯合辦事處主任。同年5月,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在靖(江)、泰(興)、如(皋)建立蘇中解放區,黃建章被留任;他帶領全鎮鄉民捐助布鞋、毛巾等物資,支援陳毅領導的“黃橋之戰”。
1946年春到1948年秋,出任漢口第一紗廠總工程師兼工務處長(廠長)。
1949年4月到1950年4月,任青島中紡八廠(現青島第二毛紡織廠)工程師。從1950年4月起,任青島紡織管理局織布總工程師,負責青島國棉六廠、國棉七廠、國棉八廠的技術整頓工作,提出了降低用梭量的10種方法和降低布機斷頭率的建議,總結出統一布機綜框和整經了機貼布條等經驗。
1951-1953年,領導和參與了“五一織布工作法”、“五三保全工作法”的總結和推廣工作。
1954-1956年,設計邊紗鉗,協助紡織工業部制定軍布規格標準,編寫《關於織布機機物料規格及磨滅限度》的資料,總結“漿紗工作法”、“準備工作法”、“漿紗機大平車工作法”和“織軸掛機工作法”等。統一了青島各廠鋼筘、木梭、緯紗木管規格及漿料成分,建立了前後各工序從運轉到保全的技術管理制度等,使青島紡織業的管理水平、生產技術水平、產品質量水平都處在當時全國紡織行業的上游,青島和上海、天津一起被譽為20世紀50 年代全國三大紡織基地“上青天”。
1956年,黃建章晉升為一級工程師。
1951年,黃建章受中央人民政府邀請,以紡織技術專家身份列席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政協會議,並與毛澤東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合影。黃建章是山東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省政協第一屆常委,民盟青島市第二屆委員,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執行委員、青島分會第一屆副理事長。
1957年9月錯劃為右派,1958年9月錯定為歷史反革命分子,受到處分和管制。
1961年1月,在監督勞動期間,針對“五三保全工作法”中大平車主軸安裝、疵布機台檢修的不足,曾擬訂計畫,做出預算,並列出內容和細目,分上下兩篇撰寫《1511型自動織布機保全、保養實際操作法》,以充實完善“五三保全工作法”的內容,可惜被漠視。
1978 年6月病故。
1979年12月平反,恢復名譽。

技術成就

學習期間

黃建章親身經歷了帝國主義列強侵略、欺凌中國的歷史,深知只有掌握科學技術,才有立足之本,才是中華民族立於世界之林的保障。所以,他從求學時代起,就致力於“學用並舉”,注重實踐;工作以後,他的學識和苦幹、實幹、巧幹精神及在工作中取得的優異成績,引起了各方重視。

抗戰時期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南通大生第一紗廠土布的銷路被斷絕,企業陷於虧損境地。為了與日商競爭,在全國人民掀起抵制日貨的浪潮中,增錠擴台,改革廠務,在廠內推行工程師負責制。經理李升伯聘黃建章為織布場工程師。1932年黃建章到任後,一邊制定計畫,備齊機件,示範安裝,開齊240台豐田新織布機;一邊率領職工全面整頓老機,並加強保全和各個環節的質量管理。經全體職工一個多月日夜奮戰,織造出新孔雀牌12磅細布。該產品不僅優於日商的“洋大布”,在本地暢銷,還遠銷到四川、江西、安徽三個省,並打開了以天津為中心的華北市場。1935年,日商曾邀他去日本名古屋紡織企業考察。1937年,該細布遠銷到雲南、香港和南洋一帶。南通大生第一紗廠變虧損為贏利。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軍無條件投降後,因長江尚未恢復航運,漢口的棉花運不出去,上海的棉紗也運不進來,紗布成為武漢三鎮的搶手貨,恢復生產成為漢口第一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的當務之急。當時,黃建章閒居在江蘇省泰興縣鄉村。該廠幾經周折,打聽到黃建章的住址,邀黃建章出任武昌第一紗廠總工程師兼工務處處長。

設計配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青島各棉紡織廠的絡筒機上都裝有不同式樣的清紗裝置,但功效不大。如青島國棉一廠絡筒機上裝的是“清紗針”,它可以剔除紗上的大結頭、羽毛紗、魚肚紗等,但對去除紗上的棉結、破籽作用不大;青島國棉六廠絡筒機上裝的是“清紗板”,它對去除棉結、破籽作用較大,但對去除紗上的大結頭、魚肚紗、羽毛紗等作用卻很小。總之,這些裝置都不能完全清除紗上的疵點,因而布機的斷頭率很高,影響了“五一織布工作法”的貫徹。黃建章在分析這兩種清紗裝置的不同功效後,綜合“清紗針”和“清紗板”的優點,設計成功了“S形”、“豎錠式”、“急行往復式”和“旋翼式”四種絡筒機上的“混合清紗器”。
黃建章創造的“混合清紗器”,經紡織工業部鑑定,認為對提高棉布產量、質量有很大作用。使用“混合清紗器”後,青島國棉三廠、七廠的布機斷頭率都下降了一半左右。不僅減輕了工人勞動強度,還充實了“五一織布工作法”的內容,促進了紡織生產的發展。1954年8月4日和13日,山東《大眾日報》和《青島日報》先後發布了黃建章創造“混合清紗器”成功的訊息。

改進工作法

1951年初,華東紡織管理局青島分局在總結推廣“郝建秀工作法”的同時,成立了由織布總工程師黃建章、製造處處長楊樾林等領導幹部、技術人員、值車工等30餘人組成的“織布工作法總結研究委員會”。運用總結“郝建秀工作法”、蘇聯“郭瓦廖夫工作法”的方法,以青島國棉四廠魏秀英的自動布機操作法、青島國棉六廠王建德和王家祥的普通布機操作法為主,吸取青島其他廠的操作優點,讓優秀值車工現場操作,技術人員臨場測定、個別教學,去粗取精,取長補短,經過兩個月的歸納—實踐—再歸納,取得了滿意效果,於1951年8月,總結出內容比較齊全、方法比較先進的“織布工作法”。它的基本精神是:一切為了預防斷頭,減少織物疵點,合理使用勞動力,減輕工人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它的主要優點是:①巡迴有規律,保證工作主動權;②預防斷頭,減少織物疵點;③科學合理組織各項動作,善於運用時間,省時省力;④基本動作又快、又好、又安全,克服停台多、效率低、次布多、質量差、故障多等缺點。
紡織廠紡織廠
“織布工作法”打破了舊的技術定額、舊的生產標準,棉布產量提高8%,正品率達到99.28%。
青島織布工作法的初步總結,為1951年10月在天津總結“五一織布工作法”奠定了基礎。

解決問題

1950年7月,青島國棉六廠2000多匹庫存白布霉爛。青島紡織管理局檢查組分析霉布原因,一是含水量過大,二是氯化鋅含量過少。紡織管理局通知各廠,將氯化鋅含量提高到7.77%。通知下達後,引起各廠技術人員的不同反映。黃建章分析了各種不同意見,並親自通過漿紗防腐劑用量試驗、棉布入庫前回潮率檢測,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向紡管局建議:只要嚴格控制含水率在7.5%-8.5%以內,氯化鋅含量夏季可降到4%,春秋季可降到2%。紡管局採納了這個建議,並通知各廠執行。此項建議為國家節約支出50萬元。
1951年,青島國棉二廠接到生產飛機輪胎帘子布的定單。雖經反覆試製,經向抗拉強度太低、斷裂伸長率太高的問題仍難以解決。黃建章不顧年高體弱,到二廠觀察,發現原因是棉紗強度不勻。他到供紗廠,在絡經、合股、捻線等工序上逐錠調整棉紗張力,增加經向抗拉強度、降低經向斷裂伸長率。經過反覆調試,終於生產出符合技術要求的飛機輪胎帘子布。
1959年,青島國棉八廠接到省外貿生產出口簾影麻紗布的定貨。當時該廠的機器效率只有30%,正布率只有25%,不能如期交貨。上至廠長、下到技術人員,無不因找不出提高產量的辦法而著急。這時,黃建章正在該廠接受管制。他怕企業受罰,國家的信譽受到損失,冒著再挨批鬥的風險,制定出“採用木梭自動砂光機”、“在織機上增加邊紗鉗”、“特種小平車”等提高正布率及設備效率的措施。企業採納了黃建章的意見,如期出色完成了生產任務。

人物簡歷

1920-1923年 南通大生紗廠織布場領班。
1924-1929年 上海永安一廠織布場科長。
1929-1931年 漢口第一紗廠織布場工程師。
1932-1938年 南通大生紗廠織布工程師。
1939-1940年 泰興縣曲霞鎮鎮長、18鄉聯合辦事處主任。
1946-1948年 漢口第一紗廠總工程師兼工務處長。
1949年4月-1950年4月 青島中紡八廠工程師。
1950年4月-1957年 青島紡織管理局總工程師。
1978年6月 病逝。

主要論著

1 黃建章.織機保全工作法.青島紡織管理局,1950
2 黃建章主持編寫.青島豐田自動織機保全工作法.華東紡織管理局青島分局、中國紡織工會青島委員會,1952
3 黃建章主持編寫.青島坂本自動織機保全工作法.華東紡織管理局青島分局、中國紡織工會青島委員會,1952
4 黃建章.關於織機機物料規格及磨滅限度.青島紡織管理局,195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