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廣農占

黃廣農占,秈型常規水稻,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選育,適宜廣東省粵北以外稻作區早、晚造種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廣農占
  • 親本來源:黃廣油占(♀)、五廣占/豐粵華占(♂)
  •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 品種類型:秈型常規水稻
  • 編號:粵審稻20190014
  • 申請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 品種來源:黃廣油占//五廣占/豐粵華占
特徵特性1,產量表現2,栽培要點,適宜範圍,國審公告,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技術要點,審定意見,

特徵特性1

感溫型常規稻品種。晚造全生育期113~116天。與對照種粵晶絲苗2號相當。株型中集,分櫱力、抗倒力中強,耐寒力中等。科高101.7~113.7厘米,穗長21.5~22.1厘米,畝有效穗15.7~18.3萬穗,每穗總粒數142~145粒,結實率80.8%~82.5%,千粒重24.9~26.7克。米質鑑定為部標優質1級,糙米率81.1%~82.2%,整精米率62.7%~64.0%,堊白度0.4%~1.0%,透明度1~2級,鹼消值6.9~7.0,膠稠度49~63毫米,直鏈澱粉15.9%~16.6%,長寬比3.0~3.1。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頻率89.3%~96.55%,對中B群、中C群的抗性頻率分別為90.0%~95.24%和100.00%,病圃鑑定穗瘟1.4~1.7級,葉瘟1.2~2級;中感白葉枯病(IV型菌3~5級,V型菌7級)。

產量表現2

2017、2018年晚造參加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69.3公斤、467.8公斤,比對照種粵晶絲苗2號分別增產11.92%、12.16%,增產均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比例分別為91.67%、100%。2018年晚造參加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6.6公斤,比對照種粵晶絲苗2號增產5.28%。日產量4.03~4.15公斤。

栽培要點

按常規栽培管理。省品審會

適宜範圍

黃廣農占為感溫型常規稻品種。晚造全生育期與對照種粵晶絲苗2號相當。豐產性突出,米質鑑定為部標優質1級,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耐寒力中等。適宜我省粵北以外稻作區早、晚造種植。

國審公告

特徵特性

秈型常規水稻品種。在華南稻區作雙季早稻種植,全生育期126.9天,比對照天優華占晚熟4.1天。株高117.6厘米,穗長21.8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7.0萬穗,每穗總粒數158.1粒,結實率82.9%,千粒重25.7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兩年分別為2.5、2.4,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1級,白葉枯病7級,白背飛虱7級,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感白背飛虱。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1.9%,整精米率56.8%,粒長6.6毫米,長寬比3.0,堊白度0.6%,透明度2級,鹼消值6.3級,膠稠度80毫米,直鏈澱粉含量15.2%,達到農業行業《食用稻品種品質》(NY/T593-2013)標準二級。

產量表現

2020年參加華南早秈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25.1千克,比對照增產0.3%;2021年續試平均畝產515.1千克,比對照增產0.5%;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20.1千克,比對照增產0.4%;2021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04.9千克,比對照增產1.0%。

栽培技術要點

在華南稻區作雙季早稻種植,一般2月下旬至上旬播種,秧田播種量每畝10.0千克,大田畝用種量1.5-2.0千克。水育秧移栽葉齡5.0葉左右,秧齡控制在21-30天以內。栽插株行距16.7厘米×20.0厘米,每畝插足基本苗2萬以上。科學施肥,適時播種。其他田間管理、栽培和收穫措施均按該類型品種常規方法實施。注意白葉枯病、褐飛虱的防治。

審定意見

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廣東省(粵北稻作區除外)、廣西桂南、海南省、福建省南部的雙季稻白葉枯病輕發區作早稻種植,白葉枯病重發區不宜種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