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由《素問》和《靈樞》兩大部分組成,是我國現存文獻中最早、最完善的一部醫學典籍,是中醫理論體系形成的標誌性著作,被歷代醫家視為“圭臬”,奉為“經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帝內經(插圖本)
- 組成:《素問》和《靈樞》
- 作者:(上古)黃帝等著
-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書籍目錄,
基本信息
作者:(上古)黃帝等著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07
ISBN: 978-7-5506-1389-8
頁數:931頁
價格:68.00元
內容簡介
《四庫全書》編定於清乾隆四十三年,共收中華典籍3461種。如此浩瀚典籍僅分經(儒家經典),史(各類史書)、子(百家著述)、集(名家詩文)四類。《家藏四庫》叢書從千餘種傳世經典中慎重精選,以《四庫全書》經、史、子、集四部分類為依據,巧妙地以家庭為閱讀單位,定名為“家藏四庫”。同時,為了消除今人閱讀古代文言經典的艱澀,力求以時人容易讀懂的版畫圖示和解讀心得的方式,讓讀者充分汲取古人成功的養分,使聖賢的智慧真正進入尋常百姓家。
《黃帝內經》由《素問》和《靈樞》兩大部分組成,是我國現存文獻中最早、最完善的一部醫學典籍,是中醫理論體系形成的標誌性著作,被歷代醫家視為“圭臬”,奉為“經典”。它比較系統地闡述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養生、防治,以及臨床各科的內容,確立了中醫學的理論原則,奠定了中醫學的理論基礎,是中醫理論發展及中醫學科分化的母體,是學習中醫學的必讀之書。
書籍目錄
黃帝內經·素問
上古天真論篇第一
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
生氣通天論篇第三
金匱真言論篇第四
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
陰陽離合篇第六
陰陽別論篇第七
靈蘭秘典論篇第八
六節藏象論篇第九
五臟生成篇第十
五臟別論篇第十一
異法方宜論篇第十二
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
湯液醪醴論篇第十四
玉版論要篇第十五
診要經終論篇第十六
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
玉機真藏論篇第十九
三部九候論篇第二十
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
髒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
血氣形志篇第二十四
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
八正神明論篇第二十六
離合真邪論篇第二十七
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
太陰陽明論篇第二十九
陽明脈解篇第三十
熱論篇第三十一
刺熱篇第三十二
評熱病論篇第三十三
逆調論篇第三十四
瘧論篇第三十五
刺瘧篇第三十六
氣厥論篇第三十七
咳論篇第三十八
舉痛論篇第三十九
腹中論篇第四十
刺腰論痛篇第四十一
風論篇第四十二
痹論篇第四十三
痿論篇第四十四
厥論篇第四十五
病能論篇第四十六
奇病論篇第四十七
大奇論篇第四十八
脈解篇第四十九
刺要論篇第五十
刺齊論篇第五十一
刺禁論篇第五十二
刺志論篇第五十三
針解篇第五十四
長刺節論篇第五十五
皮部論篇第五十六
經絡論篇第五十七
氣穴論篇第五十八
氣府論篇第五十九
骨空論篇第六十
水熱穴論篇第六十一
調經論篇第六十二
繆刺論篇第六十三
四時刺逆從論篇第六十四
標本病傳論篇第六十五
天元紀大論篇第六十六
五運行大論篇第六十七
六微旨大論篇第六十八
氣交變大論篇第六十九
五常政大論篇第七十
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一
刺法論篇第七十二
本病論篇第七十三
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
著至教論篇第七十五
示從容論篇第七十六
疏五過論篇第七十七
徵四失論篇第七十八
陰陽類論篇第七十九
方盛衰論篇第八十
解精微論篇第八十一
黃帝內經·靈樞
九針十二原第一法天
本輸第二法地
小針解第三法人
邪氣臟腑病形第四法時
根結第五法音
壽夭剛柔第六法律
官針第七法星
本神第八法風
終始第九法野
經脈第十
經別第十一
經水第十二
經筋第十三
骨度第十四
五十營第十五
營氣第十六
脈度第十七
營衛生會第十八
四時氣第十九
五邪第二十
寒熱病第二十一
癲狂病第二十二
熱病第二十三
厥病第二十四
病本第二十五
雜病第二十六
周痹第二十七
口問第二十八
師傳第二十九
決氣第三十
腸胃第三十一
平人絕谷第三十二
海論第三十三
五亂第三十四
脹論第三十五
五癃津液別第三十六
五閱五使第三十七
逆順肥瘦第三十八
血絡論第三十九
陰陽清濁第四十
陰陽系日月第四十一
病傳第四十二
淫邪發夢第四十三
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第四十四
外揣第四十五
五變第四十六
本髒第四十七
禁服第四十八
五色第四十九
論勇第五十
背腧第五十一
衛氣第五十二
論痛第五十三
天年第五十四
逆順第五十五
五味第五十六
水脹第五十七
賊風第五十八
衛氣失常第五十九
玉版第六十
五禁第六十一
動輸第六十二
五味論第六十三
陰陽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行針第六十七
上膈第六十八
憂恚無言第六十九
寒熱第七十
邪客第七十一
通天第七十二
官能第七十三
論疾診尺第七十四
刺節真邪第七十五
衛氣行第七十六
九宮八風第七十七
九針論第七十八
歲露論第七十九
大惑論第八十
癰疽第八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