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州赤壁

黃州赤壁

黃州赤壁即東坡赤壁,在武漢市東南七十公里的黃岡市黃州區西邊臨江處,為三國時期火燒赤壁,因而又稱周郎赤壁。北宋大詩人蘇軾被貶黃州時留下千古文章:《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因而聲名益著。康熙末年,黃州知府郭朝祚因敬仰蘇東坡的道德文章在再次修繕赤壁後掛牌“東坡赤壁”並在門樓上刻下對聯“客到黃州,或從夏口西來武昌東去;天生赤壁,不過周郎一炬蘇子兩游”。黃州赤壁名勝有二賦堂,棲霞樓、挹爽樓,剪刀峰,留仙閣,坡仙亭,睡仙亭,酹江亭,問鶴亭,喜雨亭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州赤壁
  • 別稱:東坡赤壁
  • 位於:武漢市東南七十公里黃岡市
  • 出名原因:三國時期火燒赤壁、蘇軾被貶黃州
基本介紹,詩詞欣賞,

基本介紹

湖北境內的長江兩岸有兩個赤壁,一個在黃州(今湖北黃岡市)城西,在長江北岸,稱“黃州赤壁”,又名“東坡赤壁”;一個在蒲圻縣(1998年改名赤壁市)的西北部,長江南岸,叫‘’蒲圻赤壁 ”。
赤壁之所以特別有名,是因為它和重大的歷史事件和著名人物有關。
蒲圻赤壁出名,是因為蒲圻在蒲圻赤壁搞了個大型《三國演義》主題公園,被好事者稱為“武赤壁”。
黃州赤壁聞名全國,一是因為黃州江岸是丹霞地貌紅色崖壁;二是因為黃州赤壁山猶如一隻象鼻子伸入江中喝水一樣,因而又稱赤鼻山。漢人桑欽《水經》記“江水左徑赤鼻山南”。也叫赤壁、赤岸;三是因名噪一時的邾城而聞名;當然,主要是因為三國時的赤壁大戰以及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吟詠赤壁的一詞二賦而聞名遐邇。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在任黃州刺史時,在黃州江邊拾到一把折戟,並賦詩一首《赤壁》;杜牧之後,北宋大文豪蘇軾被貶黃州,縱情赤壁山水,領悟人生,在這裡留下了千古名篇《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赤壁因而得名三國周郎赤壁。清朝康熙年間,黃州知府郭朝祚在修繕赤壁時掛牌“東坡赤壁”,並刻門樓對聯一副。黃州赤壁自此稱為“東坡赤壁”。因赤壁之爭,有好事者又稱黃州赤壁為“文赤壁”。
事實上,黃州赤壁才是真正的赤壁古戰場。

詩詞欣賞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西安)人,杜佑之孫,太和進士。唐武宗會昌二年至四年(842-844)任黃州刺史。杜牧一生注重“治亂興亡之跡,財賦兵甲之事,地形之險易遠近,古人之長短得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史學家。杜牧這首詩的影響非常巨大,原因有三:首先,杜牧是第一位明確地將黃州赤壁作為孫曹戰地吟詠的唐代大詩人。其次,杜牧作為杜佑之孫,明確地否定了杜佑(735-812)在《通典》中記述的蒲圻赤壁為曹公敗走之處的觀點 ,同時否定了皇子李泰(618-652)在《括地誌》、太子 李賢(653-684)在《後漢書.劉表傳》、宰相李吉甫(758-814)在《元和郡縣圖志》中赤壁戰地的觀點。再者,杜牧以黃州刺史的身份,親自發現的文物作為考證證據,當然具有巨大的說服力和影響力。 赤壁之戰後,後人都讚譽周瑜,風流倜儻,才貌雙全,以五萬兵馬打敗了曹操的二十多萬大軍。但是杜牧卻認為周瑜是因天助東南風而取勝,運氣好而已。如果沒有冬月少見的東南風,周瑜就會失敗,東吳的兩大美女—二喬,也就是周瑜的妻子小喬和姨姐大喬,就會被曹操弄到鄴城去,鎖在銅雀台里,供好色的曹丞相消遣。但是偏偏天隨人願,在冬月颳起了東南風。因此在杜牧眼裡,周瑜的成功是僥倖的,沒什麼了不起。
杜牧是著名的唐代大詩人,當時又是黃州的刺史,又以文物考證說話,不僅否定了其祖杜佑在《通典》中的觀點,而且一舉推翻了唐朝以來盛行的大戰在蒲圻的觀點,因而轟動全國。
有人認為,杜牧的《赤壁》是寫在蒲圻。那完全是附會之言。
黃州在唐天寶元年(742年)至乾元元年(758年)之間稱為齊安郡。杜牧在刺黃三年間寫了四首吟詠黃州赤壁的詩,其中有詩一首
齊安郡晚秋
杜牧
柳岸風來影漸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雲容水態還堪賞,嘯志歌懷亦自如。
雨暗殘燈棋欲散,酒醒孤枕雁來初。
可憐赤壁爭雄渡,惟有蓑翁坐釣魚。
所謂“赤壁爭雄渡”,就是指曹操為打敗孫權劉備準備從黃州赤壁渡江的戰役即赤壁大戰。曾經的大戰之地,如今只有蓑翁在閒釣,感嘆歷史的滄桑巨變。
題橫江館
杜牧
孫家兄弟晉龍驤,馳騁功名業帝王。
至竟江山誰是主,苔磯空屬釣魚郎。
橫江館是東晉龍驤將軍蒯恩(?--約418年)所建,建在赤壁的南邊,是黃州赤壁之上最早的建築物,旨在紀念孫權兄弟和西晉龍驤將軍王濬(206-286年)取得的渡江之戰的勝利 。因孫權指揮的赤壁大戰是從江南橫渡至江北赤壁破曹,而王濬是在280年揮師從江北橫渡至江南火焚黃石西塞山 下江上鐵索後一舉滅吳的,都是在黃岡長江段江面上橫渡的,因而取名橫江館。
這兩首詩體現了詩人對連年戰爭的反思,和對人民所遭受苦難的深深同情。
杜牧還有一首詩《早春寄岳州李使君》曰:
烏林芳草遠,赤壁健帆開。
往事空遺恨,東流豈不回。
詩中明確提到烏林和赤壁有一段距離,而且赤壁的健帆打開才能到烏林,說明烏林在赤壁的上游。烏林,現團風,在黃州上游四十餘里。顯然不是指蒲圻的赤壁,以及與其隔江相對並在其下游十餘里的洪湖烏林。杜牧作為黃州刺史再三確認黃州赤壁為三國赤壁大戰之地。
蘇東坡謫居黃州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二十二歲中進士。元豐三年(1080年)二月初一,北宋大文豪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到黃州,至元豐七年(1084年)四月離開黃州,謫居黃州總計四年又兩個月。在此期間,蘇軾縱情赤壁山水,領悟人生,從而留下了流芳百世、名震千古的不朽篇章,造就了至今無人超越的文壇高峰。黃州赤壁就此成為中國的文壇聖地,為歷代文人墨客所敬仰。
蘇軾在黃州遊覽了赤壁之後,作記《與范子豐書》時說:
“黃州少西山麓,斗入江中,石室如丹,傳雲曹公敗所,所謂赤壁者。或曰非也”。
此處“傳雲”的“傳”不讀“傳說”的“傳”,而讀“傳記”的“傳”。因為有很多歷史文獻傳記這樣記載。
又在《東坡志林》說:
黃州守居之數百步為赤壁,或言即周瑜破曹公處,不知果是否?
又在《念奴嬌·赤壁懷古》里寫道: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蘇軾在這三篇文章里,對這個有爭議的赤壁戰地問題採取了陳述當時事實的態度,既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採取的是一種非常嚴肅的科學態度。並不是有些人臆會的那樣,蘇軾也是懷疑、否定黃州赤壁,或是蘇軾也是借山川。蘇軾經過考證研究,最終認定黃州赤壁為三國周郎赤壁。
請看蘇軾《前赤壁賦》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liáo),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zhú)艫千里,旌旗蔽空,釃(shī)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夏口,就是今天的武昌;武昌,就是今天的鄂州。“西望夏口,東望武昌”的位置,就是黃州。黃州赤壁就是“曹孟德之困於周郎”的地方。蘇軾由於受詩獄的影響,“一字不肯輕下”,連用反詰的手法,表達肯定的答案。也就是說,蘇軾最終認定黃州赤壁為“三國周郎赤壁”。
其實說到赤壁的考證,不能不說到蘇軾的胞弟蘇轍。蘇軾謫居黃州期間,為安撫其兄蘇軾,蘇轍常常來黃州看望蘇軾。在遊覽了赤壁後即興詩一首:
赤壁懷古
蘇轍
新破荊州得水軍,鼓行夏口氣如雲。
千艘已共長江險,百勝安知赤壁焚。
嘴距方強要一斗,君臣已定勢三分。
古來伐國須觀釁,忽突成功所未聞。
蘇轍在詩中明確地指出,曹操大軍氣勢如雲地越過夏口,千艘水軍船隊已到長江,哪裡知道百戰百勝的曹軍會在赤壁打敗呢。越過夏口順江東進的水師所到的赤壁只有黃州赤壁。三年後,蘇轍再到黃州,聞蘇軾建“快哉亭”以覽江勝,作《黃州快哉亭記》抒懷:
....至於長洲之濱,故城之墟,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馳騖,其流風遺蹟,亦足以稱快世俗。
長洲指三江口上游的大沙洲,長洲之濱指黃州三江口北岸,故城之墟指黃州北面的邾城。蘇轍再次確認黃州赤壁為赤壁大戰之地。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黃州赤壁江山如畫的美景,由於長江千年泥沙的淤積,如今已是別樣風景。
有人說‘’小喬初嫁”與赤壁大戰有十年的間隔,蘇軾有誤。實際上蘇軾本就是寫的兩件事:小喬初嫁時周郎的雄姿英發和赤壁大戰時周郎的羽扇綸巾、運籌帷幄。把這兩件事一起寫,更能體現出年青將帥周瑜的勃發英姿。“羽扇綸巾”是歷史上周公瑾的裝束,也是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裝束。
究竟是“檣櫓”還是“強虜”“灰飛煙滅”?黃庭堅手書本是作“檣櫓”,較適宜;因“強虜”含貶義,蘇軾在詠嘆三國英雄豪傑時,並沒有貶責任何一方的意思。
“人間如夢”有人批評它是“消極的”,其實不是這樣的。蘇軾吟詠三國英豪,感嘆人間世事的變換,也流露出自己的失意,但更領悟到自己目前的困境並不算什麼,實際上表達的是蘇軾樂觀曠達的心境。
“一尊還酹江月”意思是說,人生短暫,只有江水和明月才是永恆的,才是應該祭奠的。
蘇軾在《前赤壁賦》曰: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
這是蘇軾樂觀曠達心態的真實寫照。非吾所有,一毫莫取,而江水、清風、江山、明月,只要你去聽、去看,都是你無窮無盡的寶藏,一尊應酹江月。
蘇東坡的詩詞賦文,甚至書法,豪放樂觀是他的一個突出特點,當然有時還有曠達和悲愴等其他特點。因此,蘇東坡成為豪放派詩詞的傑出代表。
蘇軾“不惟荊是師”,“不惟溫是隨”。“荊”就是王荊公王安石,“溫”就是司馬溫公司馬光。他既不是保守派,也不是革新派,他是一個溫和的改良主義者。他因受到改革派的打擊而被貶黃州。其實他並不反對改革,只是評擊改革中的一些問題。他的遭遇,是深得人們同情的。無論命運把他拋棄何方,他都能夠隨遇而安,從悲傷和苦悶中解脫出來。這種在苦難面前樂觀曠達的生活態度成就了蘇東坡,也給後人無盡的啟迪。
黃州赤壁王者歸來
赤壁大戰前,邾城即是名噪全國的大都邑,邾城赤壁也因紅色丹霞地貌和狀如象鼻喝水而聞名全國。周郎和蘇子的到來,造就了黃州集軍事勝跡和文壇聖地於一身的千年奇觀。千年的爭論,也是古城黃州興衰榮辱的見證。明清以降,楚風東漸,天賜赤壁,武道文德,黃岡大地,文昌武盛,名人輩出。鄂東五水,一江流遠,惟楚有才,鄂東為最。
黃州赤壁既是周郎赤壁大戰之地,也是東坡吟詠賦詩之所。有詩曰:“文武赤壁乃一處,更喜坡翁伴周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