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市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實施方案(2020-2022年)

為推進我市“雙強雙興”戰略深入實施,著力構建文化和旅遊及相關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格局,做大做強全市文旅產業,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基本介紹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立足黃岡文旅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基礎,以“大別山水,人文黃岡”品牌為引領,以深化文化和旅遊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動力,以旅遊業為先導,以高質量產業為支撐,以政策落實為保障,打造文旅精品,培育市場主體,構建產業體系,拓展消費市場,探索“文、旅、體、農、商、學、康”產業融合發展新路徑,推動黃岡文旅產業提質轉型、融合升級。
到2022年,實現5A景區零的突破,培育一批產值過5億元的文旅骨幹企業,全域旅遊、中醫藥健康旅遊、文化產業園區(基地)等國家級、省級文旅產業示範創建位居全省前列。旅遊綜合收入達到600億元,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達到80億元,兩項指標均保持15%以上增速,形成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產業體系,文化小康目標全面實現,文旅產業成為支撐黃岡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性產業。
二、主要任務
(一)實施文旅產品提升行動。
1.打造一批文旅系列精品。以創建5A景區為重點,推動麻城龜峰山景區5A創建達標驗收,啟動紅安革命紀念地、大別山世界地質公園、東坡文化旅遊區5A創建工作,到2022年,力爭全市建成或基本達到5A標準的景區2家,4A級以上景區達到22家。重點提升我市10個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啟動創建紅色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推動創建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1家、國家旅遊度假區1家、省級旅遊度假區2家。打造一批上規模、有特色、集聚發展的文化產業園區和產業基地,新增1~2家省級示範園區、2~3家示範基地。
2.創建一批文旅系列示範。加大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力度,確保2021年前通過驗收。加大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力度,爭取紅安、麻城、羅田、英山等4個縣市全部通過驗收。推進蘄春縣創建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確保2021年前通過驗收。推進荊楚文旅名縣等十大品牌創建。
3.培育一批文旅融合典範。推進“文化成景區”,科學利用文物遺蹟、文化遺產及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等文化場所開展文化、文物旅遊;推動“文化進景區”,鼓勵專業藝術院團與重點旅遊景區合作,打造中小型、主題性、特色類的演藝產品,增設參與性、體驗式消費項目,舉辦主題文創設計、文創產品賽事活動,促進演藝、影視、娛樂、非遺展演、創意設計、工藝美術等行業創新發展。積極發展商務會展、文化節慶旅遊,重點培育東坡文化節、黃梅戲藝術節等10個省內外知名的旅遊節慶品牌和板栗節、吊鍋節等10個黃岡特色節慶活動,持續舉辦大別山(黃岡)世界旅遊博覽會、黃岡地標優品暨文化美食招商、大健康產業投資貿易洽談會等重大活動。
4.推進一批重點文旅項目。建立文旅重大項目統籌推進工作機制,每年遴選一批重大項目申報納入國家、省、市重點項目庫;一對一對接國際國內知名文旅產業集團、大型主題樂園運營商等產業資本,策劃、招引一批龍頭型文旅綜合體項目,重點推進5個投資額20億元以上的文旅項目、10個投資額10億元以上的文旅項目。引導、服務好能人回鄉創業,圍繞鄉村旅遊、民俗體驗、主題民宿等,推進建設100個鄉村文旅項目。
(二)實施文旅與相關產業融合行動。
1.推動文旅與工商業融合發展。利用工業園區、工業展示區等開展工業旅遊,支持黃岡伊利、蘄春李時珍醫藥集團等企業創建工業旅遊示範點。依託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支持文化教育用品、旅遊裝備及戶外休閒用品製造業發展。推動旅遊商品與黃岡地標優品、農產品加工、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品牌影響力大的旅遊商品研發、生產、銷售企業。紮實推進地標優品進景區,特色美食、文娛節目納入旅遊線路。推動旅遊與城市建設融合發展,建設一批文化旅遊小鎮、城市旅遊綜合體、城市綠道、遊憩美食購物街區。
2.推動文旅與農業融合發展。依託優良生態、農耕文化、田園風光、特色種養殖資源,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休閒農業和鄉村休閒度假等農旅融合業態;積極建設森林公園、濕地公園、茶旅公園、賞花樂園、森林小鎮、森林康養基地、水利風景區等,發展森林旅遊、水利旅遊。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與特色文旅相融互促,倡導推廣“十個一標準化工程”;打造“到(文旅)名縣、進名鎮、訪名村、逛名街、品群藝、走鄉間綠道、賞鄉村美景、住鄉旅人家、嘗鄉土美食、帶鄉親好禮”融合發展生態鏈,助力鄉村振興。採取“景區帶村”“能人帶戶”“企業+合作社+農戶”等多種模式,健全完善鄉村旅遊扶貧開發、管理和利益分配機制,深入推進旅遊扶貧。
3.推動文旅與體育產業融合發展。加快發展山地戶外運動、水上運動、徒步騎行運動、夏季漂流、冬季滑雪等特色體育旅遊,建設一批山地戶外營地、自駕車營地、徒步騎行服務站等健身休閒設施,依託有條件景區、大中型體育場館、連片美麗鄉村打造體育旅遊綜合體,力爭新增2家省級體育運動休閒小鎮。連續舉辦中國·黃岡挺進大別山漂流賽、腳踏車賽、場地汽車越野賽和黃岡國際馬拉松,每年開展2~3個有國際影響力的體育賽事活動,打造一批精品品牌賽事。
4.推動文旅與康養產業融合發展。發揮我市李時珍品牌和中醫藥特色養生保健資源優勢,支持在度假區內、景區周邊發展旅居康養和養生養老社區,推出一批集康復理療、養生保健、文化體驗於一體的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產品。以推進蘄艾全產業鏈開發、打造蘄艾健康文化旅遊品牌為重點,著力開發醫藥康養、蘄艾養生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健康旅遊產品,加快蘄艾系列產品、中醫保健品、保健器械等健康文化旅遊商品研發生產。支持李時珍紀念園創建4A級旅遊景區。
5.推動文旅與教育科技融合發展。積極推動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工作。將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日常教學範疇,依託特色景區、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博物館、紀念館、藝術館、非遺展示館、科普場館、科研設施等,建設一批研學實踐教育示範營地、基地,開發一批研學旅行產品。以國際友城互訪交流和研學為主,拓寬國內外青少年來黃岡研學通道,將黃岡打造成省內一流的境內外研學旅行目的地。
(三)實施文旅產業支撐行動。
1.推進規劃統籌合一。將文旅產業發展作為重要內容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生態環境規劃、鄉村振興規劃等相關規劃中,統籌整合資源。市政府組織編制《黃岡市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黃岡市全域旅遊規劃》;各縣(市、區)和文旅特色鎮(鄉)結合各自實際,做好相關規劃編制工作;市、縣(市、區)文化和旅遊部門編制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行銷推廣等專項規劃或行動方案,形成層次分明、相互銜接、有效實施的規劃體系。城鄉建設、農業、水利、交通等方面的重大項目建設充分融入文化和旅遊元素,涉文旅項目在論證、立項、建設時充分徵求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意見。
2.強化基礎綜合配套。完善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黃岡市旅遊集散中心,在縣城、遊客集散節點鎮(鄉)、A級景區和鄉村旅遊點設定遊客中心或旅遊諮詢點,到2022年全市共建設120處。紮實推進“廁所革命”,到2022年全市共新建、改建旅遊廁所400座,實現主要旅遊景區、交通集散點、休閒娛樂街區等場所廁所數量充足、乾淨衛生、管理有效、實用免費。推進3A級以上景區、旅遊度假區、文娛休閒街區免費WIFI全覆蓋。
健全旅遊交通體系。實現幹線公路與4A景區、省級旅遊度假區之間有二級以上公路連線,與旅遊名鎮之間有三級以上公路連線,與旅遊名村之間有能滿足中巴車雙向通行的四級以上公路連線。建立市、縣客運樞紐與重點景區、與武漢等周邊城市互聯互通,強化班線客運、城市公交對旅遊服務保障。將城區道路、高速公路、幹線公路上的旅遊標識標牌納入道路交通標誌範圍,到2022年全市新建改建120處旅遊交通指引。在重點景區和度假區配套建設自駕營地、露營地和房車營地,新建景區和鄉村游停車場100處。支持利用小型客機、滑翔傘等發展低空飛行旅遊。
3.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支持市大別山旅遊開發公司整合資源、發展壯大,支持東坡赤壁、神峰山莊、燕兒谷等本土品牌的實體做大做強,支持招商局集團、鄂旅投、省交投和卓爾控股、北京房建等企業集團紮根黃岡,深耕文旅產業發展。將文旅項目招商列入全市產業招商的重點計畫,編制並滾動更新文旅項目鼓勵投資目錄,切實加大文旅重點項目招商引資力度。到2022年,培育年收入超億元的文旅企業20家以上,規上文化企業達到230家以上,新增4A旅行社2家、3A旅行社10家,新增三星以上標準的旅遊飯店、主題酒店、精品民宿20家。
4.培育集聚人才隊伍。把文旅產業人才隊伍建設納入人才強市戰略總體布局。實施“十百千萬”工程,到2022年,全市培養文旅領軍人才10名、青年專家100名、創新創業人才1000名,培訓文旅從業人員10000人次。建立職業經理人、金牌導遊、非遺傳承人、鄉村旅遊工匠等中、高級人才庫。著力加強導遊隊伍建設,落實導遊薪酬和社會保險制度,明確用人單位和導遊的權利義務,注重發揮好旅遊協會服務各類市場主體的作用。
(四)實施文旅整合行銷行動。
1.做強城市形象宣傳行銷。進一步提煉黃岡城市形象定位,藉助央視等高端媒體和傳統主流媒體、新媒體,多渠道、高頻率開展可持續的、有影響力的城市形象宣傳,切實提升城市美譽度和知名度。通過舉辦大型會展、特色節慶、品牌賽事、文化演藝等各類活動,進一步加強城市對外行銷工作。
2.統籌開展全方位文旅行銷。樹立系統行銷和全面行銷理念,制定客源市場開發規劃和工作計畫,國內旅遊以武漢及周邊市場為核心,逐步擴展到華東、華南市場和高鐵通達城市,入境旅遊以東南亞、日本、韓國為主攻方向,開拓國內國際客源市場。著力打造“多情大別山,風流看黃岡”文旅品牌形象,建立縣域、景區、企業等多層次、相互支撐的品牌體系。建立統一行銷平台,及時發布和更新各種旅遊信息。加強與攜程旅行網、途牛旅遊網等合作,強化線上線下互動。建設黃岡文旅數據中心和智慧旅遊、“文化雲”公共服務平台,完善假日旅遊調度、公共服務、應急管理、宣傳行銷等多種功能。
3.整合打造經典旅遊線路。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培育跨縣域旅遊線路產品。每年徵集、評選十大精品旅遊線路,每個季度適時推出一批精彩旅遊線路,經過市場檢驗、打磨,積澱形成系列經典旅遊線路產品。依託旅遊景區、文旅特色城鎮、村塆、旅遊公路,推出一批自駕游、自助游精品旅遊線路。積極推進長江國際黃金旅遊帶、鄂豫皖大別山、武漢城市圈等區域旅遊合作,聯合打造跨區域線路產品。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文化旅遊體育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名單附後)負責統籌推進全市文旅產業發展。各縣(市、區)相應成立組織領導機構,確保文旅產業有目標、有任務、有舉措、有人抓、有成效。
(二)創新體制機制。建立“上下聯動、部門推動、統籌協調、合力推進”的協調推進機制,統籌推進全市文旅產業發展。選擇一批具備良好資源條件、具有前期工作基礎、符合政策支持方向、地方積極性較高的文化旅遊項目,開展示範試點,給予重點支持和引導,推動體制機制創新。
(三)加強政策支持。各地各部門落實好國家、省、市關於支持文旅產業發展的財政、金融、投融資、稅收、土地等政策。引導制定出台符合本地實際的文旅產業發展政策。逐步增加大文旅服務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扶持企業、社會資本等多元投資,促進文旅產業可持續發展。
(四)完善考核獎勵。按照產業項目化、任務清單化、督辦常態化的要求,研究制定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考評辦法,將主要目標和主要任務,納入對各縣(市、區)、有關部門的目標責任考核,落實獎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