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區位優勢明顯的中心鎮2002年12月國務院批准麗江撤地設市,2003年4月,麗江縣分設為古城區和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後,玉龍縣城建設已在黃山鎮五台村委會全面開工, 黃山鎮將成為玉龍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同時,黃山鎮也是玉龍縣重要的非公有制經濟開發區。轄區內長水路沿線是重要的個體私營經濟區,縣內的龍頭企業南口生物工業園區、嘉和公司、瓦沙畢公司、深麗綠公司、玉元公司、映華集團、納鑫門窗廠等均設在黃山境內。
簡介
黃山鎮位於雲南省玉龍納西族自治縣西北部,縣政府所在地。東鄰古城區金山鄉,南接古城區七河鄉,西接拉市鄉,北接白沙鄉。面積116.5平方千米,人口47868人(2017年)。轄白馬、漾江2個居委會,白華、長水、文華、南溪、五台5個行政村,47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白華村,海拔1960米,距麗江市區3千米。主要有盆地、丘陵、和高山3類地形,海拔2392?~3361米之間。除南溪村外,其餘均處麗江壩區。麗(江)下(關)公路過境。名勝古蹟有文峰寺、普濟寺。特產士滿梨。
沿革
1952年屬麗江縣第一區,1958年建黃山公社,1984年屬玉龍區,1988年設黃山鄉。位於麗江縣西南部。1997年,面積92.2平方千米,人口1.2萬,轄有白華、文華、黃山、中濟、長水、南溪6個行政村。2002年撤鄉設鎮,屬玉龍納西族自治縣。2007年末總人口2745戶、12741人,其中農業人口7031人,非農業人口5710人。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116.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7868人。
郵編
674101
2007年代碼
530721101:~201白華村 ~202長水村 ~203文華村 ~204南溪村 ~205五台村
經濟發展
2006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6606萬元,比上年的6060萬元增546萬元,增9%;實現財政總收入458.4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404.9萬元,比上年增收14.2萬元,上級補助收入53.5萬元;全年一般預算支出332萬元,超額部分實行上解的辦法,上解上級支出為126.4萬元,財政總支出458.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800元,比上年的2535元增265元,增10.45%。全鎮經濟發展呈現出速度加快、結構合理、運行平穩、增長質量較好的良好態勢。
全鎮糧食生產獲得豐收
積極引種和推廣以小麥、夏播油菜、蠶豆、玉米、脫毒馬鈴薯等為主的優良品種。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加強病蟲害防治,抓好抗災搶收、保苗救災工作,降低災害損失。全鎮糧食種植面積為14875畝,總產量4301噸,種植小麥4489畝,單產369.5公斤,比去年單產增13.7公斤,增3.8%;小春油菜1318畝,單產206.7公斤,比去年單產增5.8公斤,增2.87%;玉米6272.06畝,平均單產288.7公斤;洋芋2300畝,平均單產2217.4公斤。確保了大災之年糧食生產仍獲豐收。
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
1、努力發展特色經濟。調整和最佳化農業產業內部結構,立足黃山人均耕地面積少、離城近的特點,不斷減少傳統農業種植面積,以發展面向城市的優質、高效、精品農產業為突破口,大力推廣大棚和露天蔬菜、水果等農產業,花卉及園林綠化等產業,全鎮推廣種植大棚蔬菜86棚,其中以每棚政府扶持4000元的方式使金龍村連片達30棚,每個大棚平均收入達4000元。露天蔬菜種植面積達1502畝,每畝平均收入為2200元。新發展花卉大棚10棚,每棚收入6000-8000元。在南溪大力推廣種植脫毒洋芋2300畝,畝均增收158元。規範種植芸豆160畝,畝均增收166元。在最佳化農產業結構的基礎上,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大力鼓勵農戶發展庭院經濟。結合我鎮實際,立足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園林苗圃基地建設,通過一年的努力,全鎮園林綠化苗圃基地已達18戶。
2、畜牧業穩步發展。最佳化畜牧業內部結構,發展規模養殖,繼續加大對生豬養殖的扶持力度。全鎮今年養豬大戶達76戶(其中:規模在100頭以上的11戶,50頭以上的24戶、20頭以上的41戶),在南溪村推廣大棚養豬示範項目,目前已有5戶。大力發展奶牛養殖業,2006年,全鎮共養奶牛278頭。在文筆二社為少地農民探索、創新出了一條新的養殖路子,採取產權分散、勞務結合、管理統一的方式,大力推廣肉牛養殖示範,並取得較好的效益。政府加大對養殖大戶的扶持力度,年內新增養殖大戶40戶,使全鎮的養殖大戶達96戶,其中:養豬大戶76戶、養牛大戶10戶,養羊大戶7戶、養雞大戶3戶。加大獸醫執法力度,高度重視畜禽免疫工作,注射各種疫苗達46000多頭(次),促進了畜牧經濟的健康發展。2006年,全鎮大牲畜存欄1582頭、出欄130頭;生豬存欄7675頭、出欄10126頭;羊類存欄1680隻、出欄1227隻;家禽存欄25156羽、出欄27644羽;全年肉類總產量為900噸,牛奶產量1180噸,畜牧業總產值達748.5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0%,切實增加了農民收入。
3、鄉村民俗旅遊提質增效。在鞏固原來鄉村民俗旅遊的基礎上,今年重點在挖掘、整理、弘揚民族文化上下功夫,挖掘整理並組織了以長水“白沙細樂”、白華民族歌舞為代表的納西文化民間演出隊,積極鼓勵當地農民自編自演一些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節目來參與旅遊。農家樂的發展呈現新特點:一是農家樂接待戶實現優勝劣汰,一些接待條件差,經營理念不到位的接待戶淘汰出局,出現了像“清心蘭苑”、“金星閣”、“趙雄閣”等一批上檔次的精品接待戶。二是辦農家樂已成為農民的一種自覺行為,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今年仍新發展5戶接待戶。三是農家樂已成為黃山的一個品牌。四是農家樂的文化內涵得到進一步提升,農民自編自演的節目深受遊客青睞;文筆山樂舞團知名度日益提高,並於2006年5月份受邀到日本演出,獲得成功。五是政府對農家樂的扶持由過去的直接資金扶持、直接管理變為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力度,加大宣傳和間接管理,年內,鎮政府投入20萬元進行了白華油路改造工程;投資4萬元在白華、文華、長水三個村委會共設立了21個垃圾坑,聘請了8名保潔員專門清除道路周邊的垃圾,進行定期清運、焚燒,確保了環境衛生。2006年,全鎮從事旅遊服務業的計程車、微型車達240多輛,民俗歌舞表演隊有500餘人,參與旅遊業的人數達2000餘人,同年接待中外遊客27萬人次,旅遊業綜合收入突破1350萬元。
4、非公經濟發展成為經濟成長新亮點。認真落實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最佳化發展環境,保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快速發展。至2006年末,全鎮企業個數達2238個,從業人員4114人,全年營業收入5447萬元,利潤總額1155萬元,上交稅金211萬元。按照“一村一品,一戶一業”的發展思路,通過走“公司+基地+農戶”的路子,培育壯大了生態牛奶公司、麗江清心花卉科技開發公司等龍頭企業,非公有制經濟已逐步成為我鎮經濟成長的新亮點。
5、運輸服務業長足發展。2006年底,全鎮計程車達110輛,農用車343輛,拖拉機672輛,微型車201輛,大型貨車22輛,創收達1180萬元。
基礎設施
黃山鎮境內村村通柏油路(或水泥路),已形成了四通八達的道路網,全鎮目前從事運輸的車輛共有350輛,其中計程車有134輛;全鎮實現了村村通程控電話和閉路電視,建設了三個電話村,通訊、電視普及率已達到100%。黃山鎮是麗江縣重要的糧食生產區,近年來通過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國家商品糧基地建設等項目的實施,建立了完善的農村水利網,境內主要河流青龍河、西界河、東界河、拉市海引水工程的主要項目基本都在黃山鎮境內,完全能保障黃山的用水和有效防止洪澇災害。目前全鎮已基本實現農村電網改造。為下一步小城鎮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教育文化衛生
黃山鎮有中心國小一所,共11個班,310名學生,普及率100%,鞏固率100%。有完小5所,村小6所,1100名學生,入學率100%,普及率100%,鞏固率100%。有幼稚園1所,入學幼兒102人。全鎮有國小教職人員112人。有鎮文化站一個,工作人員一人。有鎮圖書室1個,其它文化娛樂場所5個。有鎮衛生院一個,病床18張,萬元以上醫療設備4台,衛生技術人員21人,專(兼)職防疫人員1人,保健員1人。有私營醫院1所,病床22張,鄉村醫務室4個,個體辦診所14個,鄉村醫生14人,衛生員5人。
政務公開
結合實際,進一步加強村務、政務公開監督、管理力度,切實做到增加透明度、增強民眾參政議政意識、改善黨群幹群關係。重點做到突出“三抓”:抓組織、陣地、軟體建設;保證“三點”公開:焦點、熱點、難點公開;確保“三完善”:內容、形式、程式的完善;實現“三結合”:與先進性教育、黨風廉政建設、農村實際工作相結合,全面實施了村級“總會計”制度,使該鎮的村級財務管理進一步規範化、透明化。
民俗文化
納西古樂
納西右樂是廣泛流傳於納西民間的古典音樂。道教法事音樂,儒教典禮音樂,甚至唐、宋、元朝的詞,典牌音樂,奇蹟般地融匯在納西古樂的旋律中,形成獨特的納西民間音樂的神韻味。代表作《白沙細樂》保存在黃山,並在黃山傳承著。1980年,著名畫家吳作人在欣賞完納西古樂後,讚譽黃山為“納西樂舞之鄉”。目前,黃山鎮內村村都有古樂隊,每到逢年過節或村裡有婚喪嫁娶時,民間藝人都集中在一起進行演奏。
納西歌舞
納西族能歌善舞,民間歌舞十分流行。演唱時伴以簡明而粗獷的舞步,令人仿佛又回到遙遠的遊牧生活時代,反映了納西族人在古代過著遊牧生活時的艱辛與歡樂。
農耕文化
黃山完整地保留著傳統的農耕文化,耕作時採用的二牛抬槓犁耕法、耦犁法和典轅犁是典型的隋唐遺風,具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里,融入了納西文化,邊耕作邊即興詠唱的犁牛調、田間對歌等都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民俗風情
納西族的節慶日較多,活動豐富,內容獨特。納西族衣食住行、婚喪嫁娶,都帶有濃郁的民族氣息。在黃山納西族村寨,到處都可以領略到納西族人民生產生活的真諦。
宗教文化
東巴文化
東巴文化也是一種宗教文化,即東巴文化已成為當今前來麗江旅遊探密的熱點之一。黃山鎮是東巴文化的主要傳承地,至今仍存留著古代先民大規模祭祀活動的遺址,並且有許多儀式至今還保留著。
(1)東巴儀式。東巴儀式是納西東巴文化的主要載體,即用象形文化記載在東巴經書里的內容通過各種東巴儀式表現出來,並以東巴儀式傳承下來。
(2)東巴歌舞。東巴歌舞是指導東巴教進行東巴儀式的過程,東巴祭司根據不同儀式,按照道教規則所跳的一種宗教歌舞。具有變化靈活、古樸淳厚的特色。東巴舞濃郁的原始氣息和嚴格的動作規範構成形成了自身獨有的特色,在麗江的舞蹈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
(3)東巴音樂。東巴音樂是指東巴在宗教祭祀活動中所呤誦的一種典調,並伴有器樂,是東巴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文峰寺
文峰寺位於黃山鎮西南文筆峰山山腰,是著名的喇嘛教聖地;是滇西北噶舉派喇嘛最高學府,不僅在西藏、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地的宗教界有重大的影響,而且在印度、尼泊爾、緬甸、泰國等國偉教界中也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有名的佛教勝地和理想的旅遊療養之地。文峰寺殿閣巍峨,氣勢雄壯,寺內流水潺潺,花香宜人,古村參天,有號稱樹木活化石的“銀杏樹”,有十里香,有茂密的松林,有噴涌的山泉,有小鳥在枝頭嬉戲。在這裡您可以感受到禪院的幽靜、大自然的氣息、人與自然的交融。
啟文寺
啟文寺位於黃山鎮西邊馬鞍山麓,為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寺院。寺院周圍都是梨園,春天梨花遍布,秋季紅葉滿天,景色頗具詩情畫意。
其它景點
納西民居
納西民居是基本保持明清建築特色的建築,多為土木結構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轉角樓”式的瓦屋樓房,既講究結構布局,又追求雕繪裝飾,玲瓏精巧,被中外建築專家譽為“民居博物館”。
田園風光
田園風光十分誘人,錯落有致。有農田和黑白相間的納西民居相互輝映。春天的花、夏天的綠、秋天的葉、冬天的雪,一季一個景。到處都展現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的景象。我國著名的畫家周霖先生生前每年春秋兩季都到馬鞍山上觀光黃山田園風光,呤詩作畫。遊客身臨其境,自然有一種“重做桃園夢裡人”的感覺。
文筆海
文筆海是麗江壩內最大的高原湖泊,是全省高源濕地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湖水長生植物,魚類繁多。文筆海遠離鬧市,是休閒度假的好地方。
地圖信息
地址: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黃山鎮政府(白華路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