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概況,形態,討論,
概況
分布:台灣的中低海拔闊葉林內。
生長季節:春至秋季。
基質:殼斗科樹葉的葉柄上。
此種常與紅硬雙頭孢盤菌混淆,但後者常生長於腐木上且個體也較大些。
拉 丁 名 | Lanzia huangshanica |
中 文 名 | 黃山蘭斯盤菌原變型 |
定 名 人 | W.Y.Zhuang & Korf forma huangshanica |
參考文獻 | Mycosystema 7:13 (1994), 1995. |
采 集 地 | 栲屬植物 Castanopsis sp. 子座化的葉柄上生。: |
形態
子囊盤盤狀,表面平或向上凸起,具柄,子實層深紅色,子層托橙紅色,表面平 滑,柄上部橙色,基部黑色;外囊盤被為矩胞組織,厚35-45μm,細胞壁稍厚並具強 折射性;盤下層為交錯絲組織,厚45-165μm,菌絲壁較外囊盤被細胞壁薄,2.5- 8.5μm寬;子實下層不明顯;子實層厚115-122μm;子囊棒狀,具8個子囊孢子, 孔口在碘液中呈藍色,89-104×8.0-11.0μm;子囊孢子梭形,無色,單細胞,具 2-6個大油滴,在子囊中雙列或不規則雙列排列,18-28×3.7-5.0μm;側絲頂部 稍膨大並彎曲,頂部寬3.5μm,基部寬2.0μm。
討論
這個種的典型特徵是外囊盤被組織較薄,細胞壁具高度折射性,缺乏明顯的 子實下層,子囊孢子具2-4-6個油滴,大小為 18-26×4.0-5.0μm,側絲頂端明顯彎曲。 從子囊盤結構上看,這個種與橙紅二頭孢盤菌Dicephalospora rufocornea (Berk. & Broome)Spooner相似,但前者子囊孢子兩端沒有膠質領狀物,個體小並且油滴個數少, 側絲頂端彎曲,子囊盤在2%KOH水溶液中沒有黃色色素滲出。目前為止,這個種僅在栲 屬Castanopsis植物葉柄上發現。
作者曾觀察過五份來自日本的標本(CUP-FJ 1411,1945,2890,2891和 Korf & Shimizu Discom. Japonica #1),它們的子囊盤也生於栲屬Castanopsis植物的葉柄上, 與我國材料在結構上十分相似,區別在於子層托和子囊盤的柄均為暗紅色,我國材料分 別為橙紅和橙色;子囊孢子稍長,具6-8個油滴,我國材料子囊孢子的油滴數目少些。 上述差異可視為種內變異。目前為止該種僅發現於我國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