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山茶花》是張大千創作的一幅中國書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山山茶花
- 作者:張大千
- 創作年代:1936年
- 分類:中國書畫>繪畫
作品簡介,作品賞析,
作品簡介
款識:黃山後澥茶華,仿陳老蓮筆,丙子四月與悲鴻同游黃山圖山花多種以歸,此其一也。爰。
印文:張爰、大千大利、大風堂、兩到黃山絕頂人
作品賞析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張大千在北平被日軍軟扣,直到1938年5月中旬才設計逃離,期間整整十個月,都在北平和天津。此時張大千的仿古範圍,已經開始從元人上追兩宋並偶及唐及五代的畫家。1938年10月輾轉到四川,直到1941年的4月前往敦煌之前,都是在成都與重慶之間活動。於是,四川的山水也就成為大千在黃山以外最重要的創作泉源。
總之,三零年代後期他的畫風轉向綿密厚實的筆墨風格邁進,由於經過多年的歷練與功力累進,張大千的山水畫雖仍是文人寫意的筆墨風格,但由於長期的深入實踐的寫生,其創作已深具真山實水的氣概,也為後來邁進職業畫家精密寫實的畫風範疇奠立了先聲。
這是張大千第二次上黃山時的一件精品,丙子(1936年),張大千先生繼1933年後再度接受南京大學的前身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先生的聘請,出任中大藝術系教授。當時張大千先生常住上海,每周總有一天拂曉就得起床,匆匆趕往火車站,坐上火車趕到南京授課,來回奔波,殊為辛苦。但每到初夏,草木蔥蘢、山花爛漫時,張大千先生便帶藝術系的學生們到野外寫生。張大千先生是位一流的國畫大師,同時對於他的學生而言,他還是一位非常高明的老師。並與徐悲鴻、謝稚柳等老師組織學生上黃山寫生。當時,去黃山困難很大,懸崖絕壁,無路可行。但張大千先生不畏艱險,依然將黃山作為最好的寫生課堂。他借黃山的一景一物以窺宇宙變化之全貌,教導學生不要盲目地模仿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要利用自然的素材創造自己的東西,努力做到“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觸物為情,備該絕妙。而在用墨上,他強調要“豎劃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回”。“遊歷與讀書相輔相行,名川大山熟稔於心中,胸中自有丘壑,下筆有所依據。” 他自己題他所畫黃山說:“出門眼中所見即寫之,此是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