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黃山奇松,以石為母,以云為乳,七十二峰,處處都有青松點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畫筆,把五百里黃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且不說那展翅欲飛的
鳳凰松,玉麒騰躍的
麒麟松;也不說那輕歌低吟的豎琴松,纏綿親昵的
連理松。單是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無名松,就足以把黃山裝點得妙不可言。正因有了遍布峰林溝
壑的
黃山松,於是,黃山的景美了,山活了,風動了,雲涌了,雨多了,泉響了……連山石也有了靈氣。難怪古人說:“黃山之美始於松。又有徐霞客在遊歷黃山後之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黃山奇松千姿百態,或聳立挺拔,似擎天巨人;或翠枝舒展,如流水行雲;或虬根盤結,如蒼龍凌波;或矯健威武如猛虎歸山——
迎客松,
送客松,
陪客松,令人倍感親切;豎琴松、連理松、
探海松、令人浮想聯翩。
且不說那展翅欲飛的鳳凰松,玉麒騰躍的麒麟松;也不說那輕歌低吟的豎琴松,纏綿親妮的連理松。單是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無名松,就足以把黃山裝點得美不勝收、妙不可言。
而立於玉屏峰上的迎客松,則是千千萬萬黃山松中的至寶,她雍容端莊,儀態萬方,讓人魂牽夢繞,流連忘返。迎客松是黃山的代表和象徵,更是黃山人的化身和驕傲,她不僅被黃山人視為珍寶,更被中國人視為國寶。於是她的倩影走進了各族人民的心中,走進了人民大會堂,現如今,又伴隨著改革開放,和黃山旅遊事業的真正身為黃山人才惦量得出。發展而走出國,走向世界。可是,迎客松畢竟已是壽逾千年的古鬆了。黃山人極為重視迎客松的保護工作。黃山園林局自1983年起,就為迎客松配備了一位專職特護,對她實行全天候科學守護。十多年來,迎客松未出現過任何意外。
生長環境
黃山奇松針葉短硬,樹冠扁平,頸乾粗韌,葉色濃綠,盤根於石,傲然挺拔,生態適應性極強。
黃山松,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黃山之巔,是植物學上一個獨立的品種,它盤根於危岩峭壁之中,挺立於峰崖絕壑之上,巨松高數丈,
小松不盈尺,破石而生,蒼勁挺拔,那姿態,美得讓人稱奇,奇得讓人叫絕。
分布範圍
黃山奇松,是植物學上一個獨立的品種,是以黃山命名的兩針葉
松樹,廣布於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灣諸省及河南南部、湖北東部,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峰山頂、陡坡、山脊、裸岩等地段。黃山松針葉短硬,樹冠扁平,頸乾粗韌,葉色濃綠,盤根於石,傲然挺拔,生態適應性極強,在懸崖陡壁上形成樹冠平展的旗形樹,在平緩的山坡或山脊上形成不同年齡級的黃山
松林,姿態各異,構成景區獨特的景色。黃山松的外形與華北、西北的油松極為相似,故過去很長時間裡人們一直把黃山松當作油松。1936年,中國植物學家來黃山進行實地考察,經鑑定認為黃山松針葉短,微細,樹脂的數量、位置與油松截然不同,是一種新樹種,因為這一科學現象是在黃山首次發現,所以就以黃山來命名這一樹種。1961年,著名林學家鄭萬均等通過考察和鑑定又發現黃山松與台灣松其實是同一樹種,於是將黃山松與台灣樹合併為一種,改學名為PINUS TAIWANENSIS,但仍保留“黃山松”這一中文學名。
種類
雙龍松
黃山松盤根於危岩峭壁之中,挺立於峰崖絕壑之上,或倚岸挺拔,或盤曲虬勁,或獨立峰巔,或倒懸絕壁,或冠平如蓋,或尖削似劍。有的循崖度壑,繞石而過;有的穿罅穴縫,破石而出。忽懸、忽橫、忽臥、忽起。巨松高數丈,小松不盈尺,破石而生,蒼勁挺拔。那姿態,美得讓人稱奇,奇得讓人叫絕。
黃山松的千姿百態和黃山的自然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黃山松的種子能夠被風送到
花崗岩的裂縫中去,以無堅不摧、有縫即入的鑽勁,在那裡發芽、生根、成長。黃山泥土稀少,但花崗岩中肉紅色的長石中含有鉀,夏天雷雨過後空氣中的氮氣變成氮鹽,可以被岩層和泥土吸收,進而為松樹的根系吸收;松樹的根系不斷分泌一種有機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礦物質和鹽類分解出來為己所用,花草、樹葉等植物腐爛後,也分解成肥料,被黃山松吸收,這樣黃山松便在貧瘠的岩縫中存活、成長。由於大部分黃山松都有是依峭壁而生,植物天生的喜光性,向陽性和求取水份的本能,使得黃山松的枝枒都明顯地向一邊傾斜。正是因為地理環境和陽光、雲霧、風霜等氣候條件的影響,造化出黃山松千姿百態的奇狀。
連理松
黃山奇松是黃山自然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1990年,黃山列入《世界雙遺產名錄》,其中有54棵
古樹名木被列入了《名錄》,這54棵古樹名木中有32棵就是黃山松。
黃山松堅韌傲然,美麗奇特,但生長的環境卻十分
艱苦,因而生長速度異常緩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黃山松,往往樹齡上百年,甚至數百年;根部常常比樹幹長几倍、幾十倍,由於黃山松的根扎得很深,能夠汲取岩石深處的養份,黃山松才能堅強地立於岩石之上,雖歷風霜雨雪卻依然永葆青春。
龍爪松
黃山奇松是黃山自然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數出名字的松樹成百上千,每顆都獨具魅力。黃山園林部門從1982年3月開始,陸續為黃山古樹名木登記建檔,目前已完成110株古樹名木的登錄工作,其隸屬21科、32屬、36種。
黃山松的觀賞價值自然不用多說,黃山松同時還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南唐
李廷珪曾用黃山松松煙為原料,製作出豐肌膩理,光輝如漆,經久不褪,香味濃郁的佳墨,直到今天,李廷珪墨仍然是文房四寶之一徽墨中的一個響噹噹的品牌。
黃山松具有使人
陶醉的魅力,富有雄渾浪漫的詩意和含蓄深邃的意境,誘發藝術家無限的遐想和創作激情,並且付之筆端,躍然紙上,攝入鏡頭。
豎琴松
黃山是“黃山文化”的發祥地,而黃山松則具有使人陶醉的魅力,富有雄渾浪漫的詩意和含蓄深邃的意境,誘發藝術家無限的遐想和創作激情,並且付之筆端,躍然紙上,攝入鏡頭。因此,以黃山為題材的文藝作品大量湧現,這些文藝作品不僅有鮮明的藝術特色,而且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藝寶庫。
明末清初,有一批畫家寄情黃山,描繪黃山的美景,如漸江、
石濤、查士標、梅青、
虛谷、雪莊,其中最有成就的是石濤。現代名家有黃賓虹、
汪采白、張大千、傅抱石、
劉海粟、李可染等,他們筆下的黃山,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為
中國山水畫寶庫中留下了珍貴的遺產,形成了
黃山畫派。黃山松則是他們筆下最重要的創作對象之一。
探海松與石筍峰
古往今來,詠贊黃山的詩詞歌賦不計其數,最早吟詠黃山的文學作品出現在唐代,大詩人李白遊歷黃山,寫下了《送溫處士歸[白鵝峰舊居》和《贈黃山胡公暉求白鷳(有序)》兩首,最早記述黃山的遊記是宋代
吳龍翰的《黃山記游》,作於宋鹹淳戊辰(1268)年,明萬曆年間
潘之恆編纂的《黃海》,就記載了宋代、元代、明代的一些名人游黃山所寫的遊記。據不完全統計,從晚唐到清末,描寫黃山的詩詞歌賦就有近3萬首,後人寫黃山的詩文就更加不計其數了。
倒掛松
倒掛松在
蓮花峰道中,舊志所列九大名松之八。奇松似蒼虬逆懸,根莖怒生。此松已枯死。如今在去
玉屏樓道中的“一線天”左側峰壁下,也有倒掛松。其根在上,盤生於石隙中,主幹倒長約1米又折向上伸出枝葉,如龍戲水。倒掛高空,形態奇特,獨具一格。
望泉松
望泉松生長在盼客松附近,生於一懸崖峭壁上。古松巨大,斜向生長,樹冠伸向
湯泉,似在探望湯泉之勝,故名“望泉松”。有詩詠曰:“大夫峰頂望溫泉,幾度滄桑已變遷。萬態風雲遮眼過,老松相伴有青煙。”
貼壁松
貼壁松在天都新道“試膽石”下。古松高大挺拔,緊貼岩壁,故名“貼壁松”。其枝幹傾斜,向一側伸展,形態奇特。有詩讚曰:“貼壁而生足底堅,人間遙隔幾重煙。天崩地裂身猶健,哪怕嚴寒酷暑煎。”
有兩株。一株位於黃山白雲新道,從天海至步仙橋段的懸崖峭壁上,海拔1450米處。紮根於岩隙,主幹緊貼岩壁,樹枝向兩側舒展,形如一幅美妙的鐵畫。樹齡200年,高7.5米,乾圍0.65米,冠幅直徑4米。另一株位於黃山天都新道“試膽石”下,海拔1700米處。高大挺拔,主幹緊貼岩壁,枝梢向前斜傾,形態奇異。此樹樹齡400年,高11米,乾圍1.5米。
望客松
望客松在玉屏峰至蓮花溝的途中。松乾粗矮,樹皮黝黑,樹冠密集而傾斜,姿態蒼勁優美,因其挺立高崖,似登高眺望遊客,故名“望客松”。有《相見歡·望客松》詞詠之:“千年久立高岩,笑顏堆。待客情深乍見,又分開。留難住,歡聲去,幾時回?望眼欲穿揮淚,盼重來。”
清康熙八年《
黃山志》列為九大名松之五。在玉屏樓至蓮花溝道中,老鷹石下。樹身高3米,側枝密集在2米高度,盤曲於四周,然後平伸,向北面傾斜,針葉簇集頂部,樹冠鋪展平整,狀如用蒲草編成的供僧、道打坐、跪拜之用的蒲團,故名。冠幅直徑10米,投影面達78平方米。清人丁廷健有詩詠曰;“蒼松三尺曲如盤,鐵乾橫披半畝寬。疑是浮丘錢坐處,至今留得一蒲團。”詩中將蒲團松的形狀與浮丘得道的傳說聯繫在一起進行描述,使蒲團松顯得更加神奇而富有魁力。今人亦有詩曰:“松冠平扁似鋪棉,形若蒲團半畝圓。大廈千間張錦繡,何如頂上好安眠。”
探海松在天都峰頂,經過天橋,可望見一棵古松懸在危崖上,即為探海松。它有一側枝很長,傾伸前海,猶如蒼龍探取海中之物。故名。相傳,有位仙人應邀去天都赳宴,行至橋上,只見雲海翻騰,浩氣臨空,
於峰萬壑,倏忽變幻。他看得如醉如痴,將赴宴忘得一乾二淨。另一位仙人
東方朔見此光景,即拍拍他的肩膀,笑曰:“老翁老翁,猶似老松,不嘗他酒,獨飲海風,一醉千年,其樂無窮。”那仙翁一聽,覺得此話頗有道理,心想:這裡比仙宮還美,何不在此一醉千年?於是便搖身一變,化作一棵蒼勁的松樹,日夜飽飲海上的煙霞。這就是探海松。因其造型奇特,故舊志將它列入黃山“十大名松”。有詩詠之:“天都絕壁一松奇,
古乾傾斜勢欲離。要與龍王爭海域,側身欲跳舞披靡。”
分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
迎客松:
迎客松在玉屏樓左側,倚獅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徑0.64米,樹齡至少已有800年,一側枝丫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雍容大度,姿態優美。是黃山的標誌性景觀。 迎客松挺立於玉屏峰東側,
文殊洞上,破石而生,壽逾八百年。松名始見於民國《黃山指南》。樹高10米左右,胸徑64厘米,地徑75厘米,枝下高2.5米。樹幹中部伸出長達7.6米的兩大側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歡迎海內外賓客來黃山遊覽。此松被稱為黃山松的代表。姿態蒼勁,翠葉如蓋,剛毅挺拔,彬彬有禮,形象可愛。有詩讚曰:“奇松傲立玉屏前,閱盡滄桑色更鮮。雙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壽乾年。”遊人到此,目睹此松,頓時遊興倍增,紛紛攝景留念,引以為幸。
北京人民大會堂安徽廳陳列的巨幅鐵畫《迎客松》,就是根據它的形象製作的。迎客松已蜚聲中外,成為中華民族熱情好客的象徵。迎客松作為國之瑰寶,是當之無愧的。
從天都新道“天地一線”回首,可見此松。它伸展巨臂,姿態很像玉屏峰前的迎客松,似在盼望遊客登臨,故名“盼客松”。但長期僻居深山,寂寞千百年,自天都新道開通後才展現風采。今人有詩讚曰:“古松曠劫守深山,盛世而今路始盤。盼到天明終有客,願將青翠獻人間。”
陪客松:
位於
黃山玉屏峰前文殊台上,海拔1670米處。四棵古松,猶如仙女,亭亭玉立,姿態秀麗,長年累月在此陪伴遊人觀景,故名。樹齡均已500年,均高5米。東側兩棵,乾圍1.15米;西面兩棵,乾圍1米。冠幅直徑均為5米。陪客松正對玉屏樓,如同一個綠色的巨人站在那兒,正陪同遊人觀賞美麗的黃山風光。
送客松:
送客松高4.8米,樹齡約450年,立於玉屏樓右側道旁,虬乾蒼翠,側伸一枝,似作揖送客,故名送客松。
黃山延綿數百里,千峰萬壑,比比皆松。黃山松,它分布於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以石為母,頑強地紮根於巨岩裂隙。黃山松針葉粗短,蒼翠濃密,乾曲枝虬,千姿百態。或倚岸挺拔,或獨立峰巔,或倒懸絕壁,或冠平如蓋,或尖削似劍。有的循崖度壑,繞石而過;有的穿罅穴縫,破石而出。忽懸、忽橫、忽臥、忽起,“無樹非松,無石不松,無松不奇”。
黃山松是由黃山獨特地貌、氣候而形成的中國松樹的一種變體。黃山松一般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黃山北坡在1500-1700米處,南坡在1000-1600米處。黃山松的千姿百態和黃山自然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黃山松的種子能夠被風送到花崗岩的裂縫中去,以無堅不摧、有縫即入的鑽勁,在那裡發芽、生根、成長。黃山泥土稀少,但花崗岩中肉紅色的長石中含有鉀,夏天雷雨後空氣中的氮氣變成氮鹽,可以被岩層和泥土吸收,進而為松樹的根系吸收;松樹的根系不斷分泌一種有機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礦物鹽類分解出來為己所用;花草、樹葉等植物腐爛後,也分解成肥料;這樣黃山松便在貧瘠的岩縫中存活、成長。地勢崎嶇不平,懸崖峭壁縱橫堆疊,黃山松無法垂直生長,只能彎彎曲曲地甚至朝下生長。由於要抗暴風御冰霜,黃山松的針葉短粗,冠平如削,色綠深沉,樹幹和樹枝也極堅韌,極富彈性。黃山松的另一特點是,由於風吹日曬,許多松樹只在一邊長出樹枝。黃山松姿態堅韌傲然,美麗奇特,但生長的環境十分艱苦,因而生長速度異常緩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黃山松,往往樹齡上百年,甚至數百年;根部常常比樹幹長几倍、幾十倍,由於根部很深,黃山松能堅強地立於岩石之上,雖歷風霜雨霜卻依然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