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黃山世界地質公園(黃山世界地質公園)

安徽黃山世界地質公園

黃山世界地質公園一般指本詞條

安徽黃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是以中生代花崗岩地貌為特徵的地質公園,黃山風景區距市府所在地屯溪69千米,東經118°1'度,北緯30°1',南北長約40千米,東西寬約30千米,地跨市內歙縣、休寧、黟縣和黃山區、徽州區,山脈面積1200平方千米,規劃入黃山風景區面積約160.6平方千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安徽黃山世界地質公園
  • 地理位置:安徽省黃山市
  • 面積:亞熱帶季風氣候
  • 級別:世界級
  • 植被類型: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 管理單位:AAAAA級
  • 門票:150-230元
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特點,地形地貌,水文,資源情況,生態資源,動物資源,植物資源,地質遺蹟,地質特點,地質成因,主要景區,景區,景點,開發建設,基礎建設,品牌建設,旅遊信息,交通信息,門票信息,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安徽黃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山境南北長約40千米,東西寬約30千米,總面積約1200平方千米。其中黃山世界地質公園的面積為160.6平方千米。範圍為東經118º01′~118º17′,北緯30º01′~30º18′之間。海拔高程為440~1864.8米。
四至範圍是:東起黃獅壋,西至小嶺腳,北始二龍橋,南達湯口鎮。黃山以花崗岩峰林地貌為特色,包括溫泉、雲谷、玉屏、北海、松谷、釣橋、浮溪、洋湖、福固九個管理區。緩衝區範圍是與黃山世界地質公園相鄰的五鎮一場,即黃山區湯口鎮、譚家橋鎮、三口鎮、耿城鎮、焦村鎮和洋湖林場,以上述五鎮一場的行政邊界為界,總面積為490.9平方千米。是號稱“五百里黃山”的精華部分。被世人譽為“人間仙境”、“天下第一奇山”,素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五絕”著稱於世。

氣候特點

黃山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內,山高谷深,氣候呈垂直變化,局部地形對氣候起主導作用,形成特殊的山區季風氣候。
安徽黃山世界地質公園
山頂年均降水2369.3毫米,年均雨日180.6天,積雪日32.9天,霧日259天,大風118.7天,年均溫7.9℃,夏季最高氣溫27℃,冬季最低氣溫-22℃,最長無雨期40天。
景區林木茂密,溪瀑眾多,大氣質量常年保持I級,空氣PM2.5日均濃度5微克/立方米,空氣負氧離子濃度長年穩定在2萬個/cm3以上,有“天然氧吧”之稱。

地形地貌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後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成仙,唐玄宗信奉道教,故於天寶六年(公元747年)六月十七日改為“黃山”。據地質資料分析,黃山在四億年前元古代震旦紀是古揚子海,兩億年前中生代三迭紀“印支地殼運動”變為陸地。此後,又歷經多次造山運動的磨礪和第四次冰川的洗禮才逐漸形成,被世人譽為“天下第一奇山”。
安徽黃山世界地質公園

水文

水在黃山花崗岩地貌的形成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黃山地質公園內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較豐富,有分布山谷的溪、潭、湖、瀑,也有源出花崗岩岩體深部的冷泉、溫泉等構造裂隙水以及基岩裂隙水。地表水系以黃山為分水嶺,北側水系注入長江,南側注入錢塘江。
安徽黃山世界地質公園
地下水沿斷裂、節理、裂隙由高向低、由淺部向深部徑流,在適宜的地段排出地表,排泄方式有溢水或儲藏水形成具有醫療價值的礦泉水。地表水與地下水形成一個完整的水循環系統。

資源情況

生態資源

黃山及其毗鄰地帶,由於特殊的地貌環境,優越的自然氣候條件,為植物和動物的繁衍和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生境和處境。統計表明,數百年以來,黃山沒有發生過大的氣候異常、水土流失、岩體崩塌、森林病蟲害和動物集體死亡等現象。黃山生物具有多樣性特徵,保持了一個結構合理而又完整的生態系統,構成了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存、良好的自然環境。
安徽黃山世界地質公園

動物資源

截止2011年黃山野生動物323種,約占安徽省種類的三分之二,多於九華山的203種和牯牛降的246種,是皖南山區動物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黃山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6種(其中鳥類2種、獸類4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6種。主要有以下幾種:棕嗓鶥紅嘴藍鵲短尾猴,又名青猴等,靈長目猴科獼猴屬,我國特有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列入國家瀕危動物紅皮書(易危級)、赤腹松鼠,齧齒目松鼠科,通稱松鼠。

植物資源

截止2011年5月黃山植物有1805種,其中:苔蘚植物57科114屬191種;蕨類植物31科58屬131種;裸子植物6科15屬18種;被子植物128科640屬1465種。
截止2011年黃山蕨類植物的科占全國的59.62%,裸子植物的科占全國的60%,被子植物的科占全國的44.33%。
截止2011年黃山有國家珍稀瀕危保護植物21種,占安徽省38種的55.2%。在中國特有分布的植物,黃山有22屬23種,占中國特有屬總數的3.36%。以黃山命名的種子植物有28種。1984年安徽省政府將黃山松定為省樹,黃山杜鵑被定為省花。

地質遺蹟

地質特點

黃山以雄峻瑰奇而著稱,千米以上的高峰有72座,峰高峭拔、怪石遍布。山體峰頂尖陡,峰腳直落谷底,形成群峰峭拔的中高山地形。黃山自中心部位向四周呈放射狀地展布著眾多的“U”形谷和“V”形谷。山頂、山腰和山谷等處,廣泛地分布有花崗岩石林石柱,特別是巧石遍布群峰、山谷。主要類型有穹狀峰、錐狀峰、脊狀峰、柱狀峰、箱狀峰等。
安徽黃山世界地質公園(黃山世界地質公園)

地質成因

黃山地質公園具有花崗岩地貌第四紀冰川遺蹟、水文地質遺蹟等地質遺蹟和地質景觀資源與黃山文化等人文景觀資源以及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構成了一座集山、水、人文、動植物為一體的大型花崗岩區天然博物館。
安徽黃山世界地質公園(黃山世界地質公園)
在距今約1.4億年前的晚侏羅紀,地下熾熱岩漿沿地殼薄弱的黃山地區上侵,大約在6500萬年前後,黃山地區的岩體發生較強烈的隆升。隨著地殼的間歇抬升,地下岩體及其上的蓋層遭受風化、剝蝕,同時也受到來自不同方向的各種地應力的作用,在岩體中又產生出不同方向的節理。自第四紀(距今175萬年)以來,間歇性上升形成了三級古剝蝕面,終於形成了今天的黃山。在這些岩體中,由於在礦物組分、結晶程度、礦物顆粒大小、抗風化能力和節理的性質、疏密程度等多方差異,造成了宛如鬼斧天工般的黃山美景。

主要景區

景區

雲谷景區
雲谷景區的地質位置,處於黃山岩體東南部,由主體期侵入的粗粒似斑狀花崗岩構成。在黃山岩體形成並出露後距今約200萬年前後的更新世和全新世,由於全球氣候變冷,黃山地區冰封雪蓋;後來氣溫回升,冰雪消融,冰水裹帶著大小石塊,從高山雪原傾瀉而下,在冰川運行中,不斷地侵蝕和刨蝕著花崗岩山體而形成谷地。雲谷寺谷地,就是一條北西—南東向延伸的“U”形冰川槽谷,亦稱之為雲谷冰川主谷。谷中的花崗岩體,在冰川作用下,同時沿著岩石構造節理髮生裂解和崩塌,又塑造了一批花崗岩峰石奇異景觀。
安徽黃山世界地質公園(黃山世界地質公園)
洋湖景區
洋湖景區為黃山區國家森林公園五大景區之一,緊依黃山區北大門,海拔高800米以上,為罕見的高山平湖濕地景觀,屬黃山“二湖”景點。該項目建成後,將形成以黃山景區為依託,以自然、人文景觀為背景,集生態、旅遊、休閒度假、科考研究為一體的多功能城郊型國家森林公園。既能緩解黃山風景區遊客超負荷造成的困境,又能截留、分散部分遊客、成為“山上游、山下住”的最佳去處。
玉屏景區
玉屏景區為黃山中心景區之一。景區南起半山寺,北至鰲魚洞,東起天都峰,西至容成峰。區內主要為主體期花崗岩地貌,冰川遺蹟發育。山峰高程一般在1700米以上;而深切溝谷的高差,有的可達千米,黃山三大主峰中的蓮花峰、天都峰都座落在景區內。
安徽黃山世界地質公園(黃山世界地質公園)
玉屏景區處在黃山岩體南部主體期侵入的粗粒似斑狀花崗岩內。岩性堅硬,構造節理髮育。由於不同方向岩石節理的裂解和冰凍、流水的侵蝕,以及重力崩塌等作用的影響,形成了黃山地質公園內的高山地貌景觀。
松谷景區
松谷景區處於黃山岩體北西邊緣,其外側芙蓉嶺一帶,出露早期侵入的中粒二長花崗岩,岩石較易風化,形成地勢相對低緩的山嶺;內側出露主體期侵入的粗粒似斑狀花崗岩,在北海清涼台至松谷庵的風景線上,形成了壁立峭拔的奇峰和妙趣天成的巧石。在芙蓉嶺以北,大面積的丘陵盆地,是由太平花崗閃長岩體風化侵蝕的結果。
安徽黃山世界地質公園(黃山世界地質公園)
松谷景區沿著西北向節理髮育的谷地,全長10公里,高差近千米。周圍群山高聳,形如城郭。區內濃密的原生林帶,覆蓋率達95%
安徽黃山世界地質公園(黃山世界地質公園)
浮溪景區
浮溪,全稱浮丘溪,源出浮丘峰,是安徽黃山風景區惟一流向錢塘江水 浮溪系的河流。從寨西村往西,行3公里蜿蜒的小公路便是浮溪村。三十幾間白牆黑瓦農舍散落在桃花峰南坡腳下(北坡為溫泉)。
溫泉景區
溫泉景區位於海拔600-700米的群峰峽谷之間,黃山南大門進入的第一個景區。景區範圍:南起黃山南大門,北至半山寺,東起馬鞍山,西至湯嶺關。景區內有景點50多處,其中可達景點28處。
溫泉景區古稱桃源仙境,因區內桃花峰昔日有桃樹千株並有滿山的野櫻,每至三月,櫻桃盛開,謝紅滿溪,故名。後因“紫石峰下藏太陽”,湧出了湯泉,又名溫泉景區。是遊客從黃山南大門進入的第一個景區,也是黃山開發最早的景區。
北海景區
北海景區位於黃山中心景區,是黃山地質公園內最負盛名的風景集萃景區。範圍:南起光明頂,北至清涼台,東起始信峰,西至“飛來石”。海拔高度一般在1600米以上。北海景區的地質位置,處於黃山岩體中央末期脈動侵入的細粒含斑花崗岩和補充期脈動侵入的中細粒斑狀花崗岩內。細粒含斑花崗岩侵入定位高,岩石相對較易風化,形成了園區中部和南部以北海、光明頂為中心的高山中央台地。中細粒斑狀花崗岩,垂直、水平節理髮育,在冰凍和風化侵蝕作用下,構成了園區邊部的奇峰和怪石。
安徽黃山世界地質公園(黃山世界地質公園)
景區內可達景點26處,主要有西海大峽谷獅子峰、始信峰、貢陽山丹霞峰仙桃峰、石筍峰、光明頂、清涼台、飛來石、黑虎松、麒麟松、鳳凰松、連理松等;可觀景點100多處,主要有筆架峰、上升峰、筆峰、石鼓峰、猴子觀海、仙人曬靴、仙女打琴、天狗望月、武松打虎、丞相觀棋、西海大峽谷中諸多景點等。
釣橋景區
釣橋景區位於黃山地質公園南西側,是公園保存最完整的景區。範圍:南至湯嶺關,北至翠微峰,東至天海,西至小嶺腳。地貌景觀是由湯嶺關斷層北西段和西海—北海斷層切割主體期和補充期花崗岩形成的。
釣橋景區的地質位置,處於黃山岩體的西側邊緣及接觸帶部位,出露主體期侵入的粗粒似斑狀花崗岩,形成了峭壁如劈,奇石嶙峋的峰巒地貌。西側外接觸帶出露太平花崗閃長岩,風化後地勢低緩,構成了園區西出的通道。
安徽黃山世界地質公園(黃山世界地質公園)
福固景區
福固寺在軒轅峰下,唐天寶六年建成,原名軒轅古剎,後來改為復古寺,清光緒年間才改今名。

景點

猴子觀海
在公園峰林地貌中,怪石構成了黃山地質公園的一絕,按其成因可分為石柱石芽型、風化剝蝕型、崩塌型、崩塌堆積型、滾石型,主要形成於第二次和第三次花崗岩中,個別分布於第四次花崗岩中。
黃山雲海
黃山雲海,主要是由層積雲和地面霧所形成的。
飛來石
飛來石位於安徽省黃山的白雲景區,位於光明頂西北方。相距近1公里。飛來石高12米,寬8米,厚1.5至2.5米,重約360噸,形態奇特,如此巨石卻被豎立在一塊長約12-15米,寬8-10米的平坦岩石上。
安徽黃山世界地質公園(黃山世界地質公園)
五龍潭
五龍潭位於黃山北麓松谷溪中,自松谷庵以下的河段,溪水奔騰急涌,在落差大的河道內,因長期沖蝕而成五個深潭。深淺不等,水色各異。由上游而下,分別為烏龍潭、青龍潭、白龍潭、老龍潭和赤龍潭。
五龍潭處在黃山岩體主體期侵入的粗粒似斑狀花崗岩內,岩石節理髮育,溪水沿節理軟弱帶長期沖蝕而成河床槽地,從而構成了形態各異的碧水深潭。
安徽黃山世界地質公園(黃山世界地質公園)
迎客松
“黃山松”是植物學上一個著名的獨立樹種,被譽為黃山勝景中的一“絕”。馳名中外的“迎客松”,是中國人們友善好客精神的象徵,已成為珍奇無比的國之瑰寶。黃山是天然的植物園。公園內植被的主體垂直分帶明顯,森林群落具有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三層完整結構。自然分布的原生物種有1805種,其中,南方紅豆杉、天目木姜子等10個物種屬瀕臨滅絕的物種,屬中國特有種6種,屬黃山特有種2種,國家一級保護的有5種,二級保護的23種,三級保護的13種。
桃花潭
桃花潭在白龍橋左上方。因潭近似圓形,玲瓏別致,故又名“小靈池”。潭直徑4米,深約2米,由流水的長期旋轉磨蝕而成。岸壁刻有“桃花潭”三字。
安徽黃山世界地質公園(黃山世界地質公園)

開發建設

基礎建設

1963年1月,黃山風景區護林工作會議召開,再次劃定風景區山界。
1988年7月報經國務院原則同意,建設部批准實施《黃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
1999年6月,成立了黃山旅遊集團有限公司。
2012年6月5日,黃山世界地質公園在湯口中心學校“黃山世界地質公園科普教育基地”揭牌。

品牌建設

2011年11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第77屆會議批准了黃山風景區的入會申請,成為該國際組織中首箇中國(景區類)旅遊目的地以及世界遺產地(黃山編號:AF/25250)。
2013年10月20日,黃山入選“十一最佳旅遊地”。

旅遊信息

交通信息

景區景點路程圖
景點路程景點路程
湯口--黃山大門
1公里
北海賓館--西海排雲亭
2.5公里
黃山大門--溫泉
1.5公里
北海賓館--始信峰
1公里
溫泉--慈光閣
1.5公里
北海賓館--松谷庵
10公里
慈光閣--半山寺
2.5公里
松谷庵--翡翠池
1.5公里
半山寺--天都峰腳
2.5公里
翡翠池--芙蓉池
1.5公里
天都峰腳--玉屏樓
1公里
芙蓉池--輔村
5公里
天都峰腳--天都峰
1.5公里
雲谷寺--苦竹溪
5公里
玉屏樓--蓮花峰腳
2.5公里
雲谷寺--仙人指路
4公里
蓮花峰腳--蓮花峰
1.5公里
仙人指路--皮篷
1.5公里
蓮花峰腳--光明頂
2.5公里
仙人指路--北海
3.5公里
光明頂--北海賓館
2.5公里
(表格資料來源:

門票信息

黃山風景區的票類包括:門票、索道票。
門票
全票:正常價格門票,旺季價格¥230元/人,淡季價格¥150元/人。
優惠票:按規定享受一定優惠的門票,優惠票價格為旺季門票價格減半收取,¥115元/人。
優惠對象:在校學生、現役軍人、殘疾人、60歲以上老年人及軍隊退離休幹部,請憑有效證件購買優惠門票。
免票:按規定不收取費用的門票。免票對象:1.1米以下的兒童、安徽籍70周歲以上的老人,請憑有效證件獲取免費門票。
索道票
黃山風景區索道共分為3條,分別為:雲谷索道、玉屏索道、太平索道。索道全為單行收費。
雲谷索道、玉屏索道:
成人:旺季價格¥80元/人,淡季價格¥65元/人。
兒童:(1.1米至1.3米)旺季價格¥40元/人,淡季價格¥35元/人。
(1.1米以下)免票。
太平索道:
成人:旺季價格¥80元/人,淡季價格¥65元/人。
(1.1米以下)免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