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 2306 畝(其中:田 30 畝,地 2276 畝),人均耕地 1.32 畝,主要種植 玉米 、白雲豆 等作物;擁有林地 18093畝,其中經濟林果地 18093畝,人均經濟林果地6.9 畝,主要種植 核桃 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 76 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78.8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09.76萬元,畜牧業收入82.12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0頭,肉牛0頭,肉羊0頭); 林業收入924.9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62.00萬元, 工資性收入0.0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70.00元,農民收入以核桃、花椒、白芸豆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0人 ,在省內務工0人,到省外務工0人。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 電 、通 路 、通電話 ,無路燈。全村有 378 戶通自來水,有 20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 50 %)。有 348 戶通電(占農戶總數的83 %),沒有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358 戶(占農戶總數的83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170 戶(占農戶總數的 40 %),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 98 戶。
該村到鄉道路為 土 路;進村道路為 土 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 130 公里,建有
集貿市場1個。全村共擁有汽車 3 輛,拖拉機 0 輛,機車 50 輛。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8戶,已完成"一池三改"的 18戶;裝有
太陽能農戶 1 戶;建有小
水窖 口。全村有 13 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10 個自然村已通電;有 1 個
自然村已通路;有 1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 14 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 0 個
自然村已通路燈。有 7 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 土木 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2 戶居住
磚混結構住房;有 310 戶居住於
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108 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21 戶,共有鄉村人口 1731 人,其中男性 557 人,女性 526人。其中農業人口 1083人,勞動力1150 人。該村以
彝族 、 傈僳 族 民族為主(是 彝族 、傈僳族 民族混居地),其中 彝 族 有1728 人。
到2010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1641 人,參合率 95%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鄉(鎮)衛生院,衛生室面積為 2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1 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58.3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 1 個,人畜混居的農戶 210 戶,占農戶總數的 50 %。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黃家灣完小,中學生就讀到三台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50公里,距離中學580.3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35人,中學生68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3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353.69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四議兩公開”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46.69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1.2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9個,黨員總數59人,黨員中男黨員50人,女黨員9人。 團員67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交通不便,生活條件差 2.信息阻塞 3.人畜飲水困難 4.村民思想落後。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主要發展核桃產業(集約化管理)、花椒和華山松的種植和管理。 2.大力發展以黑山羊為主的養殖業 3.加強村民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