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宛

黃宛

黃宛,男,漢族,浙江嘉興人。教授,心臟內科學家。1918年9月出生,1979年入黨。1943年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

黃宛教授是新中國心血管內科的開拓者,為中國的心電圖學、心導管學的套用和發展做出了里程碑式的奠基性工作。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著名心臟內科學專家、解放軍總醫院原專家組成員黃宛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10年2月28日不幸逝世,享年91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宛
  • 出生地:浙江嘉興
  • 出生日期:1918年9月
  • 職業:教授,心臟內科學家
  • 畢業院校協和醫學院
生平介紹,生平概述,歷程,人物貢獻,人物榮譽,人物評價,

生平介紹

生平概述

黃宛1943年畢業於協和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1947年赴美國,先後在紐約羅徹斯特大學心肺功能研究室、芝加哥邁可瑞斯研究所心臟系做研究工作。1950年回國。歷任協和醫學院心腎病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臟病學研究所心內科主任、研究員,解放軍總醫院、軍醫進修學院心臟內科主任、教授,總後勤部衛生部醫學科技委員會委員。197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2年在國內最推廣套用十二導聯心電圖及心導管檢查。1962年提出“多發性大動脈炎”概念。1966年創用加壓給氧法搶救急性左心衰竭。

歷程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他將心電圖“單極導聯”的原理和套用引進國內,在艱苦的條件下奠定了國內標準12-導聯心電圖規範檢查方法,肢體導聯和胸前導聯的套用大大擴充了心電圖診斷範圍及準確性。他親自講授心電圖學知識,編寫講義,舉辦多期全國性心電圖學習班, 把心電圖技術和理論很快從北京傳向全國各地,早期參加的成員,如今在全國各地都已成了心血管領域特別是心電圖學的老前輩。為了更好地普及和提高心電圖知識,以講義為基礎擬定了第一版《臨床心電圖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分章節地系統地介紹了12-導聯心電圖的基礎理論, 在數十年內,心電圖的套用幾乎擴大至一般城鄉基層單位。該書已連續六版,是我國廣大心臟病醫生公認的國內經典的心電圖專業著作。1953年,黃宛教授僅用他帶回國做為示範用的兩根導管和自製的血氧測定儀成功地進行了我國第一例右心導管檢查並將經驗體會在國內醫學雜誌發表,把右心導管技術及時推向全國,奠定了現代心臟介入診療技術的基礎。
1938年黃宛教授在協和醫學院工作1938年黃宛教授在協和醫學院工作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 在電除顫及胺碘酮轉復心房纖顫方法以前國內缺乏心房纖顫轉復治療經驗,心臟病學界一些醫生視奎尼丁套用為畏途,但黃宛教授倡導的奎尼丁逐日增量法使奎尼丁轉復心房纖顫效果好而安全,對每一例患者他都親自監護給藥,觀察認真細緻,他一絲不苟的嚴謹態度使青年醫生受到了很大的教益。他帶領學生先後完成了乙胺碘呋酮、硫氮卓酮、氟卡胺等抗心律失常藥物的臨床觀察和實驗室電生理研究。他1962年在《中華醫學雜誌》發表的《主動脈及其分支的炎症狹窄》是國際上第一篇對該疾病的報導,後獲國家衛生部一等獎。1966年黃宛教授創用的加壓給氧法搶救二尖瓣狹窄肺動脈高壓大咯血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得到廣泛推崇。60年代在套用靜脈肝素治療不穩定心絞痛之前,他提出使用低分子右旋糖苷緩慢靜脈滴入增加冠狀動脈側枝循環的方法成為當時的常用有效方法,為廣大心臟病醫生所接受。

人物貢獻

黃宛教授長期擔任中央首長的保健工作,為我國的醫療保健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著有《臨床心電圖學》,主編有《臨床心電圖圖譜》等。

人物榮譽

1952年榮立二等功;1963年獲越南人民共和國友誼勳章1枚;1969年獲越南人民共和國最高勳章1枚;1985年獲中央保健局頒發的榮譽證書;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8年被總後勤部評為“一代名師”。

人物評價

黃宛教授一生對醫學事業執著追求,無私奉獻,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為祖國醫療衛生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黃宛教授勤奮好學、 熱愛臨床。
他治學嚴謹、誨人不倦,對疾病的診斷治療提出的意見都有充分的理論及實踐根據,從不做空洞的發言,對青年醫生的學風培養起到規範的作用,經他培養和指導的許多心臟病醫生已成為我國心血管界著名專家和學科帶頭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