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孝戰役

黃孝戰役是辛亥革命中最大的一次會戰,革命軍方面投入了來自湖北、湖南、江西、江蘇、廣西、安徽、浙江、上海、廣東等省市的精銳兵力3個軍、3個支隊、一個艦隊共10餘萬人;清軍方面投入了其最精銳的北洋六鎮主力組成的兩個軍數萬人。這一戰役,雙方投入兵力大大超過此前的漢陽、漢口保衛戰和革命軍攻克南京的作戰。這一戰,是革命軍最精銳兵團與清軍最精銳兵團的一次決定性會戰,它與當時全國各地的戰役配合,最終決定了清王朝的覆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孝戰役
  • 時期辛亥革命
  • 作用:決定了清王朝的覆滅
  • 人數:10餘萬人
戰爭準備,初戰,左右翼軍初戰告捷,第二次突擊,第三次突擊,黃孝決戰取得勝利,

戰爭準備

武昌起義後,清軍第一軍、第二軍南下與得到湖南革命軍三個協又一個獨立標支援的湖北革命軍,進行了一個多月激烈交戰,清軍以大量人員和彈藥消耗奪得了漢口和漢陽兩重鎮,而後他們實施了短暫的休整並進行了攻擊武昌的準備。革命軍方面雖在漢陽漢口交戰中損失較大,但湖北革命軍骨幹尚存,各地革命軍在澎湃的革命激情中仍大量向湖北開進,而且為奪取最終勝利,各地此次派出的都是其省內的最強勁旅。例如湖南軍務部便派出了自己的戰略總預備隊,即“兵經訓練,官長多有學識,器械最新,治軍亦有法,故為湘省各軍之冠”的獨立混成第二協,這支部隊是原新軍第五十標擴編而成,他們在湖南的戰鬥中戰功卓著。在奪取長沙的戰鬥中,該部率先衝進長沙北門,奪占荷花池軍裝局、長沙藩庫並與第四十九標(即是在陽夏保衛戰中以精銳著稱的獨立第一協)並進,攻破撫、藩兩署,擊斃、俘獲清廷湖南主要官員。
革命軍參戰兵力起初如下:
鄂軍:由湖北革命軍第一區、第二區、第三區、第一支隊、第二支隊、總預備隊組成。右翼軍:由江西革命軍第一、第二協、安徽陸軍混成協、江蘇(含上海)革命軍第一鎮及浙江、廣東部分部隊組成。左翼軍:由湖南革命軍的獨立混成第二協(由第一標、第二標、第十五標組成)、廣西革命軍的廣西陸軍混成協(含廣西學生軍北伐敢死隊)組成。長江艦隊:由楚泰、楚觀、楚同、江貞、江元號等戰艦組成。
革命軍作戰計畫經參戰各省討論,起初如下:右翼軍的進攻路線為主力從倉子埠(新洲縣境內)出發,經六指店、七里舖,占領黃陂、祁家灣(黃陂縣境內),順鐵路沿線,把攻擊目標指向三叉埠,另一部由灄口進軍;左翼軍的進攻路線為從金口出發,沿大小軍山進攻蔡甸、新溝,直搗孝感。鄂軍向漢陽、漢口發起正面佯攻牽制敵軍,以此形成合圍之勢,一舉將漢陽、漢口、黃陂、孝感清軍全部殲滅。
清軍參戰兵力如下:
第一軍:由陸軍第四鎮、第二鎮屬混成第三協、第六鎮屬混成第十一協組成(該部主要負責在湖北前線與民軍交戰,這支部隊是北洋六鎮的精華,其下轄的第二鎮、第四鎮、第六鎮是北洋六鎮成軍最早、裝備最好、部隊訓練最好的三個鎮)。
第二軍:由陸軍第五鎮、第三鎮屬混成第五協、混成第二十九協組成(該部主要負責保障第一軍的交通線)。其中的第一鎮該鎮系滿八旗抽調的骨幹經新式訓練而成,在此役中擔任清軍的總預備隊。
清軍作戰計畫大略如下:在1911年12月30日,袁世凱感覺到了革命軍的巨大威脅,夜間發出一封急電給湖廣總督段祺瑞,袁分析了戰場形勢,指示段部行動計畫,節錄如下:“漢口,萬急,段制台:芝,……我軍所駐地方本甚為危險,亦應早定進退,請妥為布置,分起分路迅速即退在百里外,擇地屯紮。飭黃道等帶巡警辦事。電到先覆。真。印。”很顯然,袁世凱這個計畫是令清軍全線後撤避免被合圍。然而,段祺瑞還未來得及下令後撤,戰鬥便打響了。

初戰

1911年12月30日,湖北軍政府在與各省援軍聯繫妥當後以湖北大都督的名義下達了統一作戰命令,當天吳兆麟(湖北革命軍戰時總司令官)根據黎元洪的總命令,具體下達所部命令如下:
民軍戰時總司令官命令一、清軍以主力占領漢口漢陽,以一部占領黃陂孝感,又黃孝以北沿京漢線各要地皆有兵占領。
我右翼軍明日準備向黃陂方面前進,威脅清軍之左側背。
我左翼軍明日準備向孝感方面前進,威脅清軍之右側。
我海軍明日在陽邏青山游弋援助我右翼軍進攻。
我廣東援軍已抵上海。
我南京、安徽軍準備向徐州進攻。
我陝西軍準備向河南進攻。
二、本軍擬於明日午前八時停戰期滿如左占領陣地:
第一區竇司令官(即竇秉鈞)率所屬部隊仍占領原陣地,但派步隊第三協援助右翼軍。
第二區何司令官(即何錫藩)率所屬部隊仍防禦原占領陣地。
第三區張司令官(即張廷輔)率所屬部隊仍在原占領陣地防禦並須在各要地施行佯渡。
第一支隊羅司令官(即羅洪升)所屬部隊仍在原占領陣地防禦。先鋒軍第一混成協王統領率該協及湖南先鋒軍第一標(即獨立第二混成協第一標,標統姚宏陶)占領黃陵磯、王家嶺附近,援助我左翼軍。
第二支隊鄧司令官(即鄧玉麟)派一部占領金口及香蒲山附近掩護該處炮隊,其餘所屬部隊俟先鋒軍至黃陵磯及王家嶺時即撤收至武昌城內三十一標營房集合待命。步隊獨立標張統帶率該標仍占領黃州、麻城掩護。
三、馬隊第一標王統帶率該標(欠一營)同第二標劉統帶(欠二營)仍在原陣地集合聽調。明日須派偵探赴左右翼搜尋,並設步哨。
四、近衛軍第一混成協統領高尚志率該協為總預備隊在城內左旗營房集合待命。
五、余在洪山寶通寺。

左右翼軍初戰告捷

12月31日凌晨一點整,革命軍各部開始行動,鄂軍按計畫開始佯攻漢口、漢陽,右翼軍、左翼軍則向黃陂、孝感總方向突破。鄂軍炮兵從凌晨一點至八點不斷轟擊清軍陣地,下午兩點,革命軍沿江堤一線發起進攻,清軍亦發炮猛轟武昌革命軍陣地,並依託陣地阻擊鄂軍的進攻,雙方激戰一整天,鄂軍的佯攻目的達到了。在鄂軍掩護下,左翼軍、右翼軍主力未受多大阻力便渡過長江,左翼軍先頭部隊第一日便到達了大小軍山,清軍蔡甸外圍的兩個營畏懼被殲滅,遂向湖南革命軍獨立第二混成協聯繫投降,革命軍予以接應,至日末,共有200餘人前來投降(見《申報》1912年1月1日第二版);右翼軍也有相當進展。1912年1月1日,革命軍繼續擴大戰果,左翼軍先頭部隊將蔡甸攻克,蔡甸守軍倉惶逃往漢陽。右翼軍先頭部隊也已奪取黃陂外圍陣地,形勢十分有利。
然而部隊此時接到了上海方面由湖北都督府轉發的停戰十五日的訊息,黎元洪下令各軍停止進攻,鞏固已占領陣地。
關於這兩天的戰鬥,清軍方面有如下電報可以證實:
段祺瑞於12月31日自漢口向清廷內閣發電:“民軍於今日一點至八點由黃鶴樓向我射擊,下午二點又由江堤猛攻,我已令抵禦。彼又向署關連發五炮,在漢陽西南方面。除告英領事詰問外,希電唐大臣詰伍代表,民軍違約失信,首發難端,則退兵一議自難遵辦。祺瑞。文印。”
另一份資料則記載了左翼軍、右翼軍這兩天交戰的結果。上海1月2日的《申報》載左翼軍資料為:“有人由蔡甸來者謂該處清軍已悉數退往漢陽,現有民軍約兩千名左右已進占清軍退出之地。各省援軍刻已紛紛到鄂,昨日快利汽船又載來湘軍三千名在揚子江上游六十里處登岸,此外尚有民軍萬名駐紮漢水之背。” 載右翼軍資料為:“又聞向北進攻之民軍今紮營黃陂之東,復有大批民軍開往該處以厚兵力,此路將來必可絕清軍鐵路之交通也。”該報還談到革命軍參戰各部隊的高昂士氣:“此間民軍勢甚,皆抱同仇敵愾之心,無不急欲一戰以快其志。”
可見,這兩天革命軍的作戰頗有成績,倘若不是接到了停戰令,而後戰局將對革命軍非常有利。

第二次突擊

在被合圍的危機已顯露的情況下,清軍藉助停戰的機會,急速開始了撤軍。1月5日,漢陽清軍除留下一千餘官員、巡警“保護治安”,其餘全部退往漢口。1月6日,清軍在漢口守軍也開始乘火車向黃陂孝感退卻,革命軍招降機關在蔣翊武的領導下,招降了其中400餘人。
清軍主力退卻至黃陂孝感附近要地後,漸漸擺脫了淺近合圍威脅,於是在和談中態度日趨強硬,清廷內閣駁回民軍全部要求。南京臨時政府於是在1月6日下達了用兵方略。湖北都督府傳達了這一命令,並下令準備戰鬥,除右翼軍、左翼軍按原計畫準備突擊外,鄂軍於1月8日接到命令自陽邏出發,經三山鋪向甘家店方向進攻。此間,湖北各中小地區革命武裝也十分活躍。
1月10日,清廷發現在革命軍數面夾擊下戰局已十分不利。當日清廷內閣奏片中寫道:“武昌開戰,長江各兵船早屬匪有,江權盡失。浙江、江西各匪均由兵船運集楊邏司一帶,人數約兩萬以上,擬攻黃陂,搗我左翼;漢陽府屬之潛江、沔陽各匪,進據蔡店,襲我右側。十月內,安陸府天門、京山兩縣為匪占據後,應城、雲夢、德安、應山等處萬分吃緊。孝感站距雲夢僅五六十里,廣水站距應山不滿四十里,此兩站極受危險。十一月初,襄陽、樊城失守,棗陽即為匪占,信陽隱受抄襲之患。而孝感、廣水、信陽各車站,均屬湖北軍隊後路,運線既受革匪重重包圍,計長約三百餘里。漢口、漢陽實為絕地,後路萬一有失,大局何堪構想。故籍唐、伍兩代表議定退兵之約,於本月十六日退至孝感、廣水一帶防堵。漢口、漢陽仍留文官、巡警保護地方治安,由兩面協商,免為戰地。謹奏。” 此日,段祺瑞亦轉移其總司令部到孝感,將所部主力集結於陽店附近,一部集結於孝感附近,以此完成清廷內閣的指示。
革命軍方面1月10日也有重大行動,此日,湖北軍政府以黎元洪的名義下發各軍,並令各軍停戰期滿後,1月16日按計畫發起總攻。各軍隊區分如下:
第一軍:由湖北革命軍第三鎮(由第五協、第六協組成)、第八協組成,加強有一個機槍營、一個敢死隊營、兩個護軍隊、湖北境內革命軍衛生隊一半配屬該軍。
第二軍:由江西革命軍第一、第二協、安徽陸軍混成協、江蘇(含上海)革命軍第一鎮、湖北革命軍第三協(加強一個炮兵隊)及浙江、廣東部分部隊組成。湖北境內革命軍衛生隊六分之一配屬該軍。
第三軍:由湖南革命軍的獨立混成第二協(由第一、第二、第十五標組成)、廣西革命軍的廣西陸軍混成協和廣西學生軍北伐敢死隊組成,湖北境內革命軍衛生隊六分之一配屬該軍。
長江艦隊:由楚泰、楚觀、楚同、江貞、江元號等戰艦組成。
守備各處部隊:由湖北革命軍混成第一協、步隊第四、第一協、先鋒隊第一標組成。
留守部隊:由湖北革命軍步隊第二、第七協、近衛軍第一協(欠一個標)、漢軍步隊營、工程第二營(欠一隊)、炮隊第一標(欠一營)、炮隊第二標(欠一個營)組成。
1月15日,湖北軍政府以黎元洪名義下達作戰令如下:
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命令
(元月十五日午後九時於武昌城內都督府)
一、據諸方面報告雲,漢口、漢陽之敵現已退於孝感、三叉埠、楊店附近占領陣地,其兵力約一鎮以上,又武勝關至東篁店敵兵約有四標,信陽州附近敵兵約有一協,另有兵力未詳之敵在穎州附近與我安徽軍對峙。
二、我軍為攻擊敵人起見,擬準備向甘家店、祁家灣、孝感附近前進。
三、第一軍於開戰期前由陽邏經三山鋪準備前進,占領甘家店附近,但須派一部占領黃安附近,警戒羅山方面之敵。該軍之兵站線利用陽邏、三山鋪通黃陂之道路。
四、第二軍於開戰期前由原地準備前進,占領祁家灣附近,但貴軍之兵站線俟停戰期滿占領祁家灣時即將原設之兵站線變換利用京漢鐵路。
五、第三軍於開戰期前由原地準備前進赴孝感西南附近占領陣地。但貴軍之兵站線利用金口經蔡甸、新溝通孝感之陸路及水路。
六、長江艦隊於開戰時須游弋於陽邏、青山一帶以任警戒。
七、第一支隊利用停戰時間準備完善,俟開戰時即行渡江占領漢口諶家磯製紙廠、藤子崗、戴家山附近一帶,但須派一部占領姑嫂樹及長豐附近。
八、第二支隊利用停戰時間準備完善,俟開戰時即行渡江占領漢陽兵工廠及黑山附近一帶,但須派一部警戒琴斷口、三眼橋方面。
九、第三支隊於開戰前占領麻城附近警戒我軍右側面。
十、武昌守備隊保守武昌城內外附近之地面,但須籌備野戰軍各事宜。
十一、總預備隊利用停戰時間整頓完善,於左開地點待命。
甲、 近衛軍(城內左旗營房)
乙、 步隊第七協(唐角附近)
十二、余現在武昌城內都督府。
大元帥黎元洪
在此命令下達後不久,湖北軍政府接到南京孫中山大總統的來電,孫總統下令停戰期經雙方同意再延續十四天。湖北軍政府於是16日凌晨撤銷前令,但第二軍、第三軍因已按照早已預備好的計畫開始了行動,當日仍展開了戰鬥。
第二軍進展尤為順利,當日他們的先頭部隊即與占領三叉埠陣地的清軍交火,清軍在戰鬥中僅陣亡即達一百餘人;第二軍亦付出相當代價。此後,第二軍接令就地轉入防禦。
第三軍此日由蔡甸出擊,在蔡甸上游架設浮橋,渡過漢水,向新溝、漢川前進。在占領新溝以東陣地後,該軍遵令停止前進,就地轉入防禦。
第一軍接到停止前進令較早,但他們當時也開進至三山鋪以西一帶高地,接到命令後該軍就地展開防禦。
就在這一天,袁世凱進宮面見隆裕太后與宣統皇帝溥儀,袁世凱很沉痛地上奏,因兵力對比十分不利,已不可能在陸路阻止革命軍進攻北京的計畫,此外,因海軍已倒向革命軍,京津海防也無從談起。談話間隆裕太后與袁世凱都痛哭流涕,溥儀年幼,並不懂得他們為什麼那么悲痛,但那情形的印象,使他畢生難忘。會後袁出宮至東華門,即遭到革命黨人襲擊,此後袁世凱便不再進宮。
第二次突擊因接到孫中山的命令停止較快,但革命軍在政治上、軍事上對清廷的壓力實際上已使隆裕太后為首的清廷決策者失去了打贏戰爭的希望,為下一步突擊奠定了基礎。

第三次突擊

1月18日,革命軍與清廷再次談判。清廷談判代表仍堅持開國會以公決決定國體,拒絕共和制度。此外,清軍在陽店、孝感總方向不斷鞏固陣地積極備戰,於是,1月19日革命軍也開始了行動。第一、二、三軍接令按前令準備作戰,各省革命軍源源不斷開往湖北,彌補因第一、二、三軍前進留出的空隙。
此事在當時社會引起重大反響。1月23日《申報》第三版報導:“漢口附近之事務日漸複雜,近日民軍又於清軍前占之地聚集大隊,聞前敵共有三萬五千人之多。現兩軍駐鐵路軌道之哨隊相隔僅半英里,一在孝感,一在祁家灣,雖兩軍將領嚴諭兵士不得輕啟戰鬥,而彼此仍不時起衝突,前兩日民軍在祁家灣死者五十餘人云。”
1月27日,漢陽留守清軍一個憲兵營和四百餘名巡警總計一千餘人在停戰即將結束,民軍即將攻擊的壓力下,毅然決定自行獨立,歡迎革命軍。27日下午,該部在大別山(即龜山)打出白色旗幟,宣布反正。他們派出代表過江與革命軍接洽,投入革命行列。漢陽人民歡欣鼓舞,歡迎革命軍的又一勝利。
1月28日,袁世凱面對革命軍步步緊逼的態勢,非常憂慮,他發電報給民軍議和總代表伍廷芳,全文如下:“前經相約,我軍退出地方民軍不得進占。即就此次續展停戰兩星期內,迭接孝感來電,民軍節節進扎。如沁一電,詢貴代表三路北上,一支由漢口,一支由陽邏,一支由金口雲。又勘一電,民軍占領黃陂一帶,約有兵一鎮。又有兵約四千向灄口進發。又由蔡甸進兵,擬過漢水雲。又卅二電,祁家灣一帶民軍布滿,不令南車北還,又以火車運炮六尊雲。江一電,民軍占去機關車一輛、掛車四輛。在灄口裝載大炮運往祁家灣雲。昨又據孝感電,民軍第一線現在黃陂、祁家灣、漢川之線,各路隊伍已過江完竣,目下或用船隻或用火車運輸軍需甚忙。保護鐵路之兵均屬民軍等語。又民軍昨又進攻固鎮。以上各種均屬顯背信約。雖訂明停戰,竟無效力,應請貴代表迅電鄂軍,飭違約進扎漢北之兵立即撤退,並電進攻固鎮之兵退回原駐地地方,以便再商切實停戰辦法,庶終達和平解決之目的。切盼電復。內閣袁世凱。蒸一。”
由此可見,革命軍磅礴的進攻勢頭多么強勁,有些人不明歷史真實情況,特別是近年來某些人將歷史簡單化,將這段歷史歸於袁世凱、黎元洪等某幾個人任意左右,這是完全錯誤的。
在湖北的戰場上,是革命軍十餘萬參戰官兵集體創造了這威武雄壯的歷史畫卷,在他們的身後,是全國已經覺悟的民眾為反抗民族壓迫、反抗封建制度、反抗帝國主義源源不絕的支援,可以說,這一時期的已是人心所向,清政府是大勢已去了,即使袁世凱全力支持清廷,也不可能挽回戰場上的必然失敗。
同日,湖北軍政府以黎元洪的名義發布了總攻擊令。
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命令
(元月二十八日午前九時於武昌城內都督府)
一、綜合各種報告雲,孝感縣之敵約混成一協以上,三叉埠之敵約混成一協以下,楊店驛附近之敵約混成一標,又雲夢、應城等處似有敵之小部隊占領,又花園、廣水、武勝關、信陽等處均有敵人占領,其兵力未詳。
我北伐左翼軍(系襄陽招討軍及河南奮勇軍)擬由襄陽預向南陽進攻。
我步隊十五標預定由仙桃鎮向漢川縣前進策應第三軍。
我安徽軍約混成一標陸續由團風上岸,向麻城前進。
據南京陸軍總長來電雲,南京各軍由徐州進攻,海路由煙臺進攻。

黃孝決戰取得勝利

1月29日,革命軍各部隊全線展開突擊,尤其以第三軍攻勢最為順利,該軍攻占新溝附近,向孝感(當時清軍第一軍、第二軍總統官段祺瑞及其司令部均駐孝感)發起了攻擊。這一攻擊立即迫使清軍將其集結在應城、雲夢附近的部隊收縮至德安以策應孝感。第二軍攻占祁家灣後再次向三叉埠突擊,第一軍則在攻占甘家店後進入對楊店驛附近進攻準備中。
此日,段祺瑞電告清廷內閣稱,“汴、鄂清軍日來逃降民軍者不計其數,非軍法可制伏,軍心已失,萬難續戰”。隨即派出代表要求與革命軍停戰,他表示願意贊成共和制度。但此時他的部隊未更換旗幟,而且清軍仍在猛烈進攻陝西革命軍,於是1月30日,第三軍、第二軍繼續進攻。雙方在孝感、三叉埠繼續交戰,第三軍已逼近孝感縣城。南京臨時政府連電湖北軍政府不要再進攻,以下是外交部長伍廷芳1月29日夜的來電:
“頃接唐君(即唐紹儀)送來段軍統復電雲陽二電悉,瑞與各路統兵大員於今晨聯銜電奏請定共和政體,都中已有布置。切告各路民軍萬勿稍有衝突,以免貽誤大局。瑞齊云云。前電請尊處派員與段接洽,請速派往,唐已電段妥為接待矣。” 為此,湖北軍政府開始制止各軍的突擊,1月30日,黎元洪直接下令給第三軍司令官沈秉堃(因該軍追擊最猛):“北軍已向我表同情。該處各員所上清廷之摺業飭報館刻日登出,現敵軍北退。已約定不得接觸,免生意外衝突。湘桂各軍務暫扎四汊河及新溝附近,萬不可進扎孝感為要。”但革命軍官兵已展開作戰,加之連續幾次停戰,各部隊都很不滿。1月31日,第三軍、第二軍抗令繼續向前推進,此日,第三軍攻克孝感,第二軍占領三叉埠。清軍此時已開始北退,遭遇這兩個軍的衝擊,被迫丟下大量糧食、彈藥、物資而去。清軍在乘火車北退時,又連遭第二、三軍猛烈追擊和革命黨人爆破,死傷頗重。2月1日,段祺瑞發電給唐紹儀,表示抗議,唐亦向伍廷芳提出抗議。南京臨時政府連發兩電給湖北軍政府:“連線伍代表電,段軍統聯合四十二將帥電要清帝宣布共和,又轉來段電雲,祺瑞夙抱宗旨,不忍令地方再有糜爛塗炭生靈。兩軍所持太近,時有衝突,已擬稍退民軍,不可再進,致生惡感。孫、黎兩公同此代為致意等語。彼方軍隊既已承認共和,可由尊處派人與段接洽。我民國軍隊為共和主義而戰,若果能南北聯合,一致進行,即兵不血刃而功可成也。急電俟復。”“頃得唐代表電雲,今日接到段復電雲,電悉孫黃所示各節殆未詳察北軍各路統兵人員聯稟請定共和政體明明宣布矣,請萬勿改易。武昌派代表來言明,北軍既退,南軍決不北進,迨孝感、三叉埠北軍起行,南軍即到,未免失信云云。據此則北軍贊同共和似無疑義,段軍既經貴處與之協商,彼軍退時可勿相逼,免以疑心而生衝突。”
湖北軍政府給南京臨時政府回電:“電悉。段軍統已派員與之聯絡。彼軍既退,我軍自不得復進致生惡感。早已嚴申禁令。但身為民軍者禁之易,心為民軍者防之實難。查河南地方軍民贊成共和,思回響者比比皆是。段君下車所遇之炸彈絕非民軍所為。或心為民軍者之急圖一逞也。如段軍能早改用民軍旗章,昭示大信,絕無此種危險,並可早立奇功。此意已令聯絡員婉達,祈尊處轉商唐代表再婉勸尤為妥洽。”
2月1日,第三軍、第二軍在完成既定戰役目標後終於暫時停止進攻,就地轉入防禦。各部隊對於南京臨時政府下令停止進攻都很不理解。當日上海《申報》第三版報導:“武昌軍政府現分各軍為三路,第一軍由黃州進攻,所部凡兩鎮;第二軍則由黎統制(即黎天才)聯合江西、安徽兵攻武勝關;第三軍由沈秉堃率湘桂聯軍為後援。各軍分撥既定,俱厲兵秣馬以待,不料停戰屢次展期,各軍俱有忿色。”另外,在同一版上還報導了清軍動向:“現北兵已全數退至距黃陂七十里之陽店,觀其意殆欲退守武勝關。”
2月2日,湖北革命軍第一支隊全部占領漢口,第二支隊渡江與漢陽反正部隊會合,至此,武漢三鎮全部被革命軍收復。人民民眾熱烈歡迎革命軍的到來。2月3日至5日,湖北境內清軍逐步退卻至廣水、武勝關。6日,該部又向河南信陽州退卻。雙方協定,清軍退卻至信陽後,民軍再占領廣水、武勝關一帶,以免發生衝突。清軍在後撤中丟棄大量武器裝備,許多人開小差或投降民軍。直到2月9日,第一軍還接受了一個整營的清軍投降。以下第一軍發給湖北軍政府的電報可以證明:“頃據竇統制(即第一軍第三鎮鎮統竇秉鈞)報告,廣水附近有敵約一營,悉無槍械,多系兩湖人。現破指請降。應否收留及收留後如何處置。祈賜覆遵行。再聞廣水、孝感之間北兵遺棄槍械不少,職軍多有請求收取者。竊慮一準收尋難免無籍端騷擾等事。肯即飭軍務部慎選公正人員前往收買為叩。”
至此,清軍主力在湖北這個決定性的戰場上徹底失敗,黃孝決戰的勝利和革命軍在其他戰場上的勝利直接導致了三天后,即2月12日,清廷被迫接受革命軍的條件,清帝宣布退位,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多年的清政府被打倒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結束了。
黃孝戰役歷時兩個多月,雙方參戰兵力近二十萬人,此役民軍將清軍最強大的主力兵團第一軍從武漢擊退到黃陂、孝感以北,迫使該部全線退卻至河南,爭取了該部與清軍第二軍一起宣布反正。以上的戰果,完全解除了湖北的危局,一舉扭轉了戰爭主戰場的不利局勢,這一戰役與當時全國各地的交戰共同作用,直接導致了清政府的垮台,其歷史進步作用在辛亥革命中非常巨大。黃孝戰役的功績不是屬於某一個人或某個集團的,它是屬於人民的。參戰的全體革命軍民各盡其職,全力以赴,都為這一戰役的勝利,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