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謀

黃大謀(1726—1799),字聖籌,號石庵,江山市張村鄉人。少年聰慧異常,善詩文,工書法,習制舉藝。24歲時,棄文習武,得入邑庠生。乾隆壬申年(1752年),中鄉試第二名。乾隆甲戌年(1754年),中武進士,欽點藍翎侍衛,供職於京都內廷,後調任直隸天津都司。

基本介紹

  • 本名:黃大謀
  • 字號:字聖籌,號石庵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地:江山市
  • 出生時間:1726年
  • 去世時間:1799年
  • 主要成就:武進士,直隸天津都司
人物生平,人物作品,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天津營制,初無戰糧,又值洪澇災害,兵民不安。黃大謀在責令軍隊嚴守防區的同時,想盡辦法籌募糧食數百擔,既保障軍隊供給,又支援了饑寒災民。因軍令嚴肅,籌糧及時,兵民大和,黃大謀調升到江陰任職。
江陰原為長江下游重要門戶,糧田廣闊,商業發達。然一些鄉村偷賣濫殺耕牛頻繁,一些集市每日宰牛近百頭,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黃大謀得知,立即發布嚴禁屠殺耕牛的公令,凡屠殺耕牛者以千金罰之。由於令嚴查禁,在其任職期間,江陰一帶再未出現竊牛之案。朝廷得知黃大謀的功績,除褒獎外,又調升其為直隸固關參將。離開江陰時,軍民依依不捨,送行者達數千人,有的含淚勉勵,有的送之百里。此後,黃大謀多次率軍打仗,與當地政府維持社會治安,由於功績顯著,先後任為山西殺虎口副將和甘肅泰寧鎮總兵,為中蒙邊境的社會安定和邊貿繁榮作出了貢獻。
黃大謀在各地任職期間,多次赴京匯報軍情防務,常利用職余與在京的江山籍官員和學者相敘。為加強鄉誼,方便家鄉人在京赴考、講學、旅行、經商等活動,決議募資建立江山會館。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黃大謀帶頭捐助節省下來的俸薪百兩,加上其他鄉人的捐助,在京都宣武門外購置徐姓房屋一所,計22間,修葺一新,作為京都江山會館,供鄉友聚會、食宿、娛樂之用,同時為不幸去世的鄉友提供施棺、停棺服務,為江山人做了一件大好事。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曾中甲辰年探花、編修的邵玉清,專為此作《京都江山會館碑記》,以彰黃大謀等人的善心、大愛。

人物作品

黃大謀酷愛書法,喜吟詩詞。他先後為張村周氏宗祠題“清白流馨”,為琚源寺題“千江明月”,為太陽山寺廟題“神仙福地”,為江山郎峰祝祠撰寫4幅楹聯。

人物評價

嘉慶四年(1799年),黃大謀以足疾辭任回故里張村,奉旨以原品享受俸金,誥封武顯將軍,後不幸去世,享年74歲。嘉慶年間,江山籍著名詩人劉侃作《挽黃石庵總戎》一詩。詩云:
身作長城二十年,一方專閒肅兵權。
牙旗寒卷千嶕雪,鐵馬晴塵五嶺煙。
垂老功名真矍鑠,還家痼疾尚林泉。
風流端合稱儒將,妙墨相看萬紙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