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泥田是一種水稻土土種,分布在浙江衢州、浙江紹興、浙江新昌、浙江江山、浙江開化、浙江臨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大泥田
- 土種編號:10579
- 土壤類型:水稻土
- 土壤亞類:瀦育水稻土
- 土類(二普):水稻土
- 亞類(二普):瀦育水稻土
- 亞類(土種志):高山荒漠草原土
- 母質:黃紅壤的再積物
- 剖面構型:Aa—Ap—W—C
- 面積(公頃):32200
特徵描述,主要性狀,生產性能,歸屬分布,
特徵描述
典型剖面
采自臨安縣武隆鎮宜養村,低丘緩坡下部的梯田,海拔108m, 黃紅壤再積物。年均溫15.5℃,年降水量1417mm,無霜期229天,≥10℃的積溫4840℃。 Aa層: 0—11cm,濁黃棕色(乾,10YR 5/4),粉砂質粘土,塊狀結構,根系密集,pH(H2O)6.1,有機質4.33%。 Ap層: 11—21cm,灰黃棕色(乾,10YR 5/2),粉砂質粘土,塊狀結構,稍緊,緊實度8.06kg/cm3,pH(H2O)7.4,有機質3.83%。 W層: 21—66cm,濁黃棕色(乾,10YR 5/4),壤質粘土,稜柱狀結構,稍緊, 緊實度10.19kg/cm3,鐵錳結核較多,pH(H2O)7.9,有機質0.86%。 C層: 66—100cm,黃棕色(乾,10YR 5/6),壤質粘土,塊狀結構,緊實,緊實度 18.67kg/cm3。
主要性狀
該土種起源於黃紅壤的再積物,經水耕熟化後, 發育形成瀦育水稻土。其剖面為Aa—Ap—W—C型。據47個剖面統計,瀦育層厚50.4±23.0cm。土壤質地勻細,粉砂質粘土至粘土,俗稱為黃大泥田。土壤呈微酸性至中性反應。瀦育層發育較好,稜柱狀結構,鐵錳斑紋或結核較密集,土壤的pH值、粘粒的有效陽離子交換量和鹽基飽和度均明顯高於其上各發生層,氧化鐵的晶膠率為29.52(n=3),分別為耕層、犁底層和母土層的8.5倍、6.2倍和4.5倍。根據農化樣(n=379) 分析統計:耕層土壤有機質 3. 08%,全氮0.182%,速效磷4ppm,速效鉀54ppm;有效微量元素鋅1.14ppm、銅3.22ppm、鐵121ppm、錳35ppm(n均為44)、硼0.16ppm(n=15)、鉬0.15ppm(n=3)。
生產性能
該土種土體深厚,質地粘重,耕性差。土層閉結, 通透性差,保蓄性能好。作物前期易僵苗,種植制度以麥—稻為主,部分為麥—稻—稻,常年糧食畝產550—700kg。早稻基礎畝產232kg(杭州市試驗),表明土壤肥力中等偏下。臨安縣 1982年對70畝黃大泥田進行施磷試驗,早稻畝施磷肥20kg,畝產達325kg,比上年增產14%。此外,該土宜種性較廣,應進行水旱輪作,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狀。
歸屬分布
黃大泥田,屬瀦育水稻土亞類黃砂泥田土屬。 分布在浙江省境內低山丘陵區較為開闊的山壠,以衢州市江山、開化和紹興市諸暨、新昌面積最大,共有48.3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