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第一部黃埔軍校全史,收錄黃埔軍校5.8萬名畢業生的經歷,首次披露蔣介石在黃埔軍校的大量講話、活動資料。楊天石評其為“貫通全史,填補黃埔軍校研究空白”,“正本清源,理清歷史事件來龍去脈”之力作。
張鵬評其“出版史上從沒有人把黃埔軍校的歷史敘述得如此全面、長久,是第一部有關黃埔軍校的全史。”
基本介紹
- 書名:黃埔軍校年譜長編
- 作者:陳宇
- ISBN:978-7-5075-4221-9
- 類別:歷史
- 頁數:636
- 定價:199
- 出版社:華文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1-10
- 裝幀:精裝
- 開本:1/16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黃埔軍校的歷史沿革,
編輯推薦
九十年匆匆的歲月送走了許多親歷者,九十年歷史的煙塵能否磨滅那曾經的光輝?九十年變幻的風雨可曾吹散民族和國人的記憶?黃埔軍校,一個與現代中國史密切相關的名字,多少英雄的風雲際會,多少激動人心的故事,和一代人的恩怨情仇,值得我們紀念。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大校陳宇與讀者一起重溫那不朽的傳奇。
內容簡介
《黃埔軍校年譜長編》在黃埔軍校同學會歷年積累、黃埔軍校研究專家陳宇窮30年收集整理基礎上完成,系統梳理了黃埔軍校波瀾壯闊的歷史,史料詳實,脈絡清晰。這是海峽兩岸第一部貫通黃埔軍校全史的力作,完整記錄了黃埔軍校在廣州、南京、成都、鳳山各個時期的重要軌跡,詳盡記述了軍校創辦、發展、榮膺世界籍名校的歷史傳奇。全書以1924年-1949年間黃埔軍校本校歷年事件為主體,同時前綴1911-1923年的“前期籌備時期”,同時以附錄的形式補充了1950年之後在台的“鳳山軍校時期”的材料。全書體例,採取逐年、月、日排序紀事,部分條目根據敘事需要採用紀事本末體。作者收集、整理了大量史料,詳述了東征、北伐、抗日等黃埔軍校師生的歷史功績,略寫了國共鬥爭的內容,結構與內容安排考慮恰當。對重大事件的記述有根有據,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力求客觀,體現了嚴謹的態度。書稿為存史料真相,大量引用原文,填補了黃埔軍校研究的空白,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陳宇,黃埔軍校同學會及《黃埔》雜誌特聘專家,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大校軍銜,致力於黃埔軍校歷史研究近三十年,曾出版《中國黃埔軍校》、《暮色黃埔——黃埔軍校在大陸最後一期寫真》等20餘部專著。
目錄
前 言/ 1
凡 例/ 1
前期籌備工作/ 1
1924 年/ 5
1925 年/ 85
1926 年/ 209
1927 年/ 315
1928 年/ 375
1929 年/ 391
1930 年/ 409
1931 年/ 425
1932 年/ 433
1933 年/ 445
1934 年/ 455
1935 年/ 465
1936 年/ 477
1937 年 /483
1938 年/ 499
1939 年/ 511
1940 年/ 519
1941 年/ 525
1942 年/ 529
1943 年/ 539
1944 年/ 543
1945 年/ 551
1946 年/ 561
1947 年/ 567
1948 年/ 571
1949 年/ 577
1950 年/ 591
附錄:鳳山軍校時期 / 593
主要參考文獻書目/ 607
後記/ 613
黃埔軍校的歷史沿革
黃埔軍校,是20世紀國中國國民黨締造者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創辦的一所新型陸軍軍官學校。校址最初設在廣州黃埔,軍校因地而得名。
黃埔軍校,聚集了當時中國軍界、政界的各路賢達、社會名流,還有蘇聯的軍事專家。
隨之一大批將帥之才進入歷史的大視野,國共兩黨的眾多高級將領即出自於此,黃埔彈丸之島在中國現代史上威名大震。
黃埔軍校是國共合作的產物,有著特殊的歷史發展軌跡,經歷了不同的歷史時期。起步於廣州黃埔島的這所軍校雖幾改校名、幾易校址,但都被統稱為黃埔軍校。由於校址改變,軍校在大陸經歷了廣州、南京、成都時期,後又遷到台灣鳳山。
【東征中黃埔師生】
2 月20 日 晨,東征軍總指揮部下令總攻平山。10時,蔣介石率部出淡水城,即聞左翼槍聲,偵知有敵來襲,料有遭遇戰。蔣介石下令急進,教導第1 團首先與敵接觸,何應欽團長指揮第1、第2營力摧敵之右翼;教導第2團與粵軍迎擊其中、左兩部,鏖戰2小時,敵敗退,乘勝追至平山、白芒花。
△ 中午12 時,校長蔣介石於永湖圩當鋪校部發布“向白芒花平山追擊殘敵令”,命令指出:“本日為我擊退之敵人,已向白芒花、平山一帶退卻。張師、許旅追擊情況尚未有詳報。本校決於明(21)日向白芒花、平山追擊。教導第1 團,於明(21)日午前8 時由現在地經豐門汛——橫瀝——長坑頭道,同上坦湖附近追擊前進。教導第2 團(缺第3 營)於明(21)日午前8 時由張家村經大坑——蓮塘——雞子嶺道向白芒花附近追擊前進。第2 團第3 營為預備隊,隨校本部跟第2 團前進,但須派出一連經良井赴新圩,警戒我軍側背,並破壞平山通惠州之電線。炮兵營各配炮1 門,於第1、2 兩團受各該團長之指揮。學生隊駐永湖圩,警戒後方並任通信。第1 團大行李在第1 團後,第2團及校本部大行李在預備隊行後進。予在校本部先頭行進。”
△ 蔣介石撰文示將士作戰應取態度14條,其中講道:“要知退後者不死於敵彈,必死於軍法,而且個人逃亡,不死於敵手,必困於窮鄉。吾輩只有以命令為中心,進則同進,退則同退,如能精神團結,敵愾同讎,奉一將之命而行兵,最少亦勝,否則兵多亦敗。……軍士無他,只要能忍耐堅持,爭最後的五分鐘之勝負,語云“成功在最後堅忍者”,即此意也。故吾輩打仗,切不可慌忙輕浮,總要鎮靜沉著,槍炮無論如何猛烈,只要身定、心定、神定、氣定,必可制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