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坦硐村

黃坦硐村

黃坦硐村始建於南宋寶慶年間,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黃坦硐村有400多戶,共1500多人,生活在一個四面環山的山谷中。

改革開放以前,四面翻山越嶺,村民靠肩挑種植農作物,一年到頭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更談不上買電器,黃坦硐村沒有電話、電視機、交通閉塞,不知村外訊息。 改革開放後,建造了通村康莊公路,建造移動、聯通通訊網路站點,發展旅遊業。每天來自中國各地的遊客絡繹不絕,讚嘆不已。中央電視台報導、浙江省電視台、溫州、樂清電視台及日報經常報導,黃坦硐村以村古、林茂、水美、石奇、硐怪而聞名,民風尚古而朴誠為其特色。

2007年12月23日,被中國古村落保護與發展專業委員會評為首屆中國景觀村落的殊名;於2007年11月份被浙江省評為浙江美麗鄉村的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黃坦硐村
  • 所屬地區:樂清縣 
  • 人口:1047人
  • 海拔 :  400餘米
民俗文化,人文歷史,人文意境,自然資源,村古,林茂,水美,硐怪,石奇,

民俗文化

人文歷史

明朝初年,盧可穆從清江蔡岙遷此。因在黃土高基上構屋,故以黃壇為地名。50年代初曾稱黃檀,後寫作黃坦,又因當地多硐穴,便叫黃坦硐。男性村民都姓盧。1937~1958年間,先後為城北、黃坦鄉政府駐地。黃坦硐村民風淳樸,文風興盛,而且具有優良的革命傳統。1945年,盧福榮參加中國共產黨,1948年建立了中共黨支部,為革命老區。村內從無偷竊案件發生,琴棋書畫蔚然成風,曾經組建過兩個業餘劇團,得到樂清縣人民政府嘉獎。1978年被授予縣級文明村稱號。累年有大專畢業生10名,中專畢業生20名。
黃坦硐村黃坦硐村

人文意境

村落內民宅依山而建,因勢而造,大多為上百年的三合院。古宅數量眾多,保留明清時期的木刻、窗花及雕飾,蘊涵著木石的天然本色,極具明清建築特色。村內大小古宗祠廟宇六處。其中始建於清末的盧氏宗祠保存完整,門拱、樑柱、木雕、戲台等頗具特色。 黃坦硐古村落人文意境濃郁。村口的古石刻、古山道和5棵有著500年歷史的古羅漢松、抱石樹,可謂中國古村落入的經典。村外小道田間遺留的大大小小圓形坑痕,讓人感受靛青傳統製作的工藝。古村落內蘊涵著豐富的鄉土文化和民俗風情、傳統手工藝、民間祭祀、戲曲傳說、飲食文化等。 整個古村落,從民居和院落的單體布局上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孔孟之道宗法觀念的法理和秩序。從村落遺址和總體布局上反映了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崇高與自然的融合、和諧。 黃坦硐村被選入首批“中國景觀村落”,黃坦硐村村古、林茂、水美、石奇、洞怪,村內古屋、古廟宇、古祠堂、古匾、古木雕裝飾,以及古老的習俗文化都有較好的存留。是久居城市人們的嚮往之地,休閒之所。
黃坦硐村黃坦硐村
黃坦硐村黃坦硐村

自然資源

村古

黃坦硐村有600餘年歷史,遺留古蹟頗多。四向寨門,極其少見;寨門設在山隘,石塊結構,上呈半月形。高5米許,闊2米多,門牆厚逾2米。前後均峻岭;踞高臨下,有一將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寨門至少有200年歷史。村有一株500年的樟樹,樹幹周長4.8米,高逾30米,樹冠面積達30平方米以上。兩株珍稀羅漢松,也經歷了400多年滄桑,大小相似,婉如一對孿生兄弟。令人嘆奇的是兩株羅漢松伸出枝葉與樟木交接,好像3位老叟握手言歡。古樸的民居建築羅列,老屋中有古匾、古木雕裝飾等文物。還有古廟宇、祠堂以及古老的習俗文化、民間傳說。

林茂

黃坦硐村區山場全已綠化,登高俯瞰,仿佛一片翡翠色海洋。其中對岩弄林業基地400畝杉木,鬱鬱蔥蔥,尤為喜人。村舍周圍山壑間雜,濃蔭蔽日,千姿百態,樹齡皆超過80年;春天繁花似錦,秋日果實滿枝,炎夏乘涼聽蟬鳴,隆冬漫步賞紅葉,野趣盎然。叢叢竹林分布在山谷里、石硐前或清溪銀瀑畔,如畫如詩,妙境疊出。更有“樹抱岩”奇景,一石坪上有黃柚等5株珍貴樹木,樹根虬曲裸露石表,極少著土,卻葉繁枝榮,生機勃勃。

水美

五龍谷5條瀑布落差各50米,半天飛下,多姿多彩,有似玉屑飄揚,白綾曼舞。瀑水注入石潭,有的叮咚作響,有的轟轟而鳴,似古箏奏彈,似戰鼓擂動。另有龍口瀑、六折瀑、飛珠泉等瀑泉,形態迥異,爭奇鬥勝。村心的小溪名金龍溪,底石板平,呈淡黃色,清泉流過,泛起細細漣漪,太陽照耀,璀璨絢麗,儼然一條金色游的鱗甲泛光。小溪溯源,有石坦多曲溝,稱九曲旋流,水波迴蕩激起連串浪花。下游有溪,身平闊,長莫窮,石色赤紫,明亮艷美,名紫玉溪,景象罕見。小龍潭、小水庫星羅棋布,遙望如碧玉寶石,美不勝收。村前溪頭有水出自嶺根,冬暖夏涼,在2℃天氣下,水溫12℃,比一般水暖7℃,可為天然浴池;又有泉水較普通水重0.8%,村民取之醞酒,味清醇。瀑、泉、潭、溪,水源充沛,常年不涸。

硐怪

黃坦硐村域有大小石硐30多穴,深淺不一,境狀各別。村前的和尚硐因住過僧徒而得名,高10米許,深約15米,是一個硐中有硐、硐上有硐、洞外有硐、洞後有硐的奇異硐府;且內無白蟻,物資堆放不腐爛。鄰近有關爺硐,硐口像關羽臉輪廓,深14米,闊11米,高10米,內圓狀,口小腹大,石質光滑,內有清泉湧出,泉水甘冽;涼風習習,爽身愉神,為一避暑佳境。一穴名叫雙連硐,尤其乖巧,硐門內左右分列兩硐口,從遠處看,猶如大圈兩側各吊小圈。最壯觀的屬堆岩弄登天硐,高50餘米,頂露天光,中疊許多巨石,石與石空間人可攀越,遊客穿石層層而上至硐口,目窮八極,心曠神怡,如登九天。此外,還有觀音硐、蜂窠硐、赤石硐等。

石奇

黃坦硐村區奇峰怪石處處皆是。較著名的有東山野豬西山虎、雙魚岩、青石槽、臥虎山、觀音峰、伯牙琴、倒靴岩、團魚岩、上天龜、彩霞峰、老鴉岩、老僧拜佛、雙仙迎賓、十面埋伏等等。雙魚岩像兩條巨魚並排游弋,有眼有嘴有頭有身,栩栩如生,實為鮮見。東山野豬西山虎,形神兼備:一頭肥胖野豬在酣睡,對面猛虎垂涎三尺,其勢欲撲。青石槽長8米、闊0.25米,陷在溪水中,40年間逐漸上隆40厘米,甚是奇特。伯牙琴和十面埋伏可謂獨領風騷。伯牙琴由多片同紋理殘石組成,石上有小隴凸起,如一條條琴弦,粗細一致,間隔均勻,鬼斧神工,敲擊琅琅然,似俞伯牙砸碎的瑤琴。十面埋伏是廣闊石坪上,堆壘亂石,其眾莫數,排列縱橫交錯,變幻莫測,石下全可埋伏,或能潛行,婉如古戰場迷陣。
據不完全統計,5平方公里的村域上,薈萃各類佳景100餘處,許多景點獨具風韻,且分布集中,構成一方觀光勝境。黃坦硐將建設成一個以自然山水為基調,輔以人文景觀、富有地方風情的旅遊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