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黃淮海灌叢草業生態經濟區

該區是中國最古老的農業區、農牧區歷史悠久,包括山西、山東、河南、北京、天津等省市的全部以及陝西、甘肅、河北、安徽和江蘇等省的部分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土高原黃淮海灌叢草業生態經濟區
  • 外文名:Onobrychis uiciaefolia
  • 面積:79.34萬平方公里
  • 人口:33680.18萬
自然環境,草業生產現狀,發展對策,

自然環境

1、雨熱同季,光熱組合好,但降水變率大,乾旱的威脅也大,該區大部分是暖溫帶半濕潤、濕潤季風氣候,≥0℃年積溫3500-5000℃,≥10℃年積溫3000-4800℃,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為400-900毫米,從東南向西北遞減,濕潤度多在1.5以上。降水量的70%-80%集中在≥10℃的農作物生長季,對農業生產極為有利。但降水年際變化很大,季節變率更大,因而乾旱發生的機率高,威脅嚴重。
2、地面、地下水資源相對不足,河川徑流乾枯變化大,大部分地區缺水嚴重,開發利用困難。該區河川地表徑流人均只有500立方米,僅相當於全國平均的1/5。黃土高原地下水埋藏量少而且深,黃淮海地區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很高。由於補給不足,長期超量開採,已使很多地方形成沉降漏斗。

草業生產現狀

1、農區飼養業發達。該區苜蓿栽培歷史悠久,山東、河北、河南和蘇北苜蓿栽培面積增加迅速,並已形成規模生產,開始出口國外。農業飼料資源豐富,優良家畜地方品種多。河南、河北等省利用青貯和氨化玉米秸補以精料和其他農業飼料育肥肉牛,也已形成規模,取得顯著經濟效益。
2、牧草種子種類多、產量大、商品率高。該區盛產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ua)、草木樨(Melilotus suaueolwna) 、紅豆草()、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蘇丹草(Sorghum sudanense)、結縷草(Zoysia japonica)等草種,是中國牧草種子生產基地之一。
3、天然草地東部、西部多,多為山地次生、暖性灌叢草地,分布零碎,牧草質量較差,產量較高。該區有天然草地2126.29公頃,主要分布在魯中南山地,膠東丘陵、冀魯蘇三省沿海、太行山、呂梁山、伏牛山、秦嶺北坡以及西部黃土高原坡度較大的山地和梁峁。東部暖溫帶的山地灌叢草原是落葉闊葉林在長期放牧種植的影響下形成的穩定次生植被。由於熱量較大,牧草生長迅速,快速變老,質量較差。西部海拔較高的黃土高原,天然草地以草本為主,牧草質量較好。該區地處暖溫帶,全國暖性草原集中於此區,由於水熱條件較好,產量較高,乾草平均產量約為1600-2400公斤/公頃,載畜能力2.2-3.2羊/(公頃.年)。
4、天然草地生產潛力大,人工草地前景可觀。該區天然草地如能進行改良,其生產能力可提高2-5倍。其中,黃土高原的天然草地因利用過度,退化嚴重,若封山育草,其產量可提高2-3倍。東部黃淮海平原區綠肥牧草播種面積比例尚小,時空潛力尚大。西部黃土高原區坡耕地水土流失嚴重、產量很低,1/3 以上應退耕還牧,建立高產人工草地,可獲較高的產量。

發展對策

以保持水土和建設水利工程為基礎,綜合治理水土流失及洪澇、乾旱、鹽鹼,治理與開發並重,糧食-經濟作物-牧草相結合,可大幅度提高生產水平。黃土高原退耕還牧,建立人工草地,實行小流域農業綜合治理。黃淮河平原開發利用沿海沿河荒灘及鹽鹼地種草,建立牧草和草種生產基地。充分利用農副產品及其飼料資源,擴大加工規模和加工深度,發展以肉牛、奶羊和山羊為主的草食家畜,把該區建成乾草、草種等草產品和肉、奶、板油等畜產品為主的草業生產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