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粒度

從黃土的基本定義可知,其碎屑顆粒的粒度以粉砂為主,黏粒次之,細砂更次之,其含量一般少於5%。古土壤的粒度分布形態與黃土相似,二者相比,後者粗粒組分較低,細粒組分較高。而下伏於黃土-古土壤序列的上新世紅黏土,較第四系古土壤更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土粒度
  • 外文名:Loess grain size
  • 粒度等級:粉砂為主,黏粒次之,細砂更次之
  • 古土壤:粗粒組分較低
  • 中國黃土:空間上存在明顯的變化規律
  • 規律:自西北向東南方向逐漸變細
簡介,區域劃分,特點,

簡介

從黃土的基本定義可知,其碎屑顆粒的粒度以粉砂為主,黏粒次之,細砂更次之,其含量一般少於5%。古土壤的粒度分布形態與黃土相似,二者相比,後者粗粒組分較低,細粒組分較高。而下伏於黃土-古土壤序列的上新世紅黏土,較第四系古土壤更細。

區域劃分

大量的粒度實驗分析數據表明,中國黃土高原黃土的粒度在空間上存在明顯的變化規律,總體上自西北向東南方向逐漸變細。劉東生等(1964,1985)對黃土高原馬蘭黃土的詳細調查,在空間上劃分出3個粒度帶,自西北向東南依次為砂黃土帶、黃土帶和黏黃土帶。黃土的粒度梯度和一月份3000 m高空氣流方向有較大偏差,而和1500 m高空的氣流方向比較一致,暗示黃土主要為低空搬運。這一自西北向東南方向粒度逐漸變細的空間變化趨勢同樣存在於第四紀早期的黃土和上新世紅黏土,且變化梯度相似 (Han et al., 2007)。

特點

黃土的粒度變化還表現在剖面上。總體上,黃土比古土壤粗,由老到新逐漸變粗,這些變化趨勢在洛川黃土剖面清楚地反映出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