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土溝谷路線
- 外文名:loess aullv route
- 路線區域:黃土地區溝谷地帶
- 學科分類:交通工程
簡介,黃土對公路工程的影響,黃土地區選線注意事項,
簡介
黃土溝谷路線,是黃土地區溝谷地帶的道路路線。黃土地區的溝谷有沖溝與河溝兩類,前者一般無水流,岸坡易發生崩坍或滑坡,路線順溝宜走低線,多填少挖;跨溝宜繞溝頭,但要預防溝頭溯源侵蝕。通過溝間地帶的崾峴,當溝坡穩定或有可資利用地形時,可沿側坡走高線,以路塹穿過崾峴;否則宜走低線,以隧道穿過崾峴。後者路線與一般沿溪線相似,在預計洪水不淹情況下以走低線為宜;對於坡積、洪積和富有節理的黃土,不宜切高邊坡,注意避開河曲凹岸的土砭(即陡崖)。
黃土對公路工程的影響
黃土對公路工程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黃土濕陷對建築物的影響。黃土遇水使聯結土粒的膠膜脹大,聯結力減弱,並使土內起膠結作用的易溶鹽溶解,在自重及外力作用下即產生沉陷。公路建築物不能適應這種迅速沉陷,輕則變形開裂,嚴重時破壞倒塌。
(2)黃土崩塌,滑坍,滑坡。黃土溝谷兩岸一般工程地質條件比較惡劣,坡腳不穩,容易發生崩塌或滑坍。此外,黃土與其下紅土層接觸面多向溝床傾斜,有的紅土層不透水,地下水則沿此接觸面移動或滲流,易產生滑坡。
(3)黃土陷穴。地面水滲入鬆散的黃土體內,破壞了黃土的膠結性,同時在動水壓力作用下,黃土中的膠體黏土微粒被水帶走,形成地面坍陷,繼而沖成洞穴,即稱陷穴。
(4)黃土路塹邊坡的崩塌與沖刷。黃土路塹的主要問題是邊坡的穩定性,它與路塹的深度、邊坡坡度、排水和防護等有關,還受地貌、氣候條件及黃土性質的影響。
黃土地區選線注意事項
(1)路線應儘量走在黃土塬、寬谷階地、平緩斜坡以及比較穩定的溝谷地帶。儘量繞避陷穴與沖溝發育的塬邊和斜坡地帶。
(2)路線通過濕陷性黃土地區時,應儘量選擇濕陷性輕微。地表排水條件較好的地區通過。
(3)路線跨越黃土深溝時。應結合地形,降低填土高度。當溝谷寬敞。谷坡穩定平緩時,可沿溝坡繞向溝谷上游以降低填高;當溝谷深窄,谷坡陡峻且不穩定,繞線困難,同時溝谷不長,溝底縱坡較陡時,可將線位移向溝腦附近來降低填高。
(4)選線時應對高填與高橋進行綜合比較。高填具有下沉量大、多占耕地等缺點,在工程造價出入不大時,應儘量採用高橋方案,但需考慮基底不均勻下沉的影響。在跨越深溝時,應儘量降低線位高度,並選在墩台地基較好的地段通過。
(5)選線時應對深挖與隧道進行綜合比較。工程造價出入不大時,應採用隧道方案。黃土隧道應繞避不良地質地段,儘量設在土質較好的老黃土層中,並注意避免偏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