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極性帶異常(polarity anomalies in loess)是黃土地層剖面中地磁場正向、反向極性帶中一些持續時間較短的極性倒轉或偏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土極性帶異常
- 外文名:polarity anomalies in loess
- 內容:極性倒轉
- 內容1:偏移
在黃土地層中普遍見到的極性帶為布容正向極性時和松山反向極性時。布容與松山磁性轉變界限(B/M)被作為中、早更新世間地質年代界限,同位素年齡約為73萬年。在黃土磁性地層剖面中,布容正向極性時內,有時可見反向極性異常,即布萊克極性亞時。其出現地域範圍相當廣泛,同位素年齡約為10萬~11萬年。在黃土剖面中松山反向極性時內,可常見到賈拉米洛極性亞時和奧爾杜威極性亞時這兩個正向極性異常事件的存在。其同位素年齡分別為89萬~95萬年和162萬~183萬年。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在松山反向極性時的下部有留尼旺正向極性異常。留尼旺極性亞時從年代上來說早於奧爾杜威極性亞時,接近磁性地層年表中的高斯正向極性時的界限。松山反向極性帶與其下的高斯正向極性帶界限被視作更新世與新近紀間的地質年代界限,同位素年齡約為248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