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塬地震勘探

黃土塬地震勘探

在黃土塬地區利用地震反射波法勘探地下質構造及地層特性的方法。中國的黃土塬地震勘探源於1951年初。當年中國成立的第一個地震隊就是在陝北延長的黃土塬地區開展地震勘探試驗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土塬地震勘探
  • 外文名:loesstableland seismic prospecting
  • 學科:地球物理勘探
  • 套用環境:黃土塬
  • 技術:反射波法
  • 出現時間:1951年
歷史,黃土塬地貌,技術難點,採取主要技術措施,發展展望,

歷史

1957年西安石油地質調查處首次組織方法攻關試驗隊在定邊,環縣一帶開展黃土塬地震勘探方法攻關試驗,在溝中和大塬上(西峰塬)獲得較好的地震記錄。至1959年,在該區共投入26個地震隊年,完成地震剖面6196km。在1967一1968年期間,銀川石油勘探指揮部將2117地震隊定為黃土塬地震勘探方法試驗隊,在鹽池大水坑以南的黃土塬地區開展新一輪地震方法攻關試驗。1969年六四六廠組織10個地震隊進入靈武、鹽池地區再次開展大規模的黃土塬地震勘探方法試驗。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努力,不僅摸索到一套黃土塬地震勘探工作方法,而且在該區已建成一個大型油氣田,成為西氣東輸的重要資源基地之一。

黃土塬地貌

黃土地區的一種地貌。指黃土覆蓋的較高而面積較大的平坦地面,其周圍為溝谷所環蝕,邊緣由於受溝谷的向源侵蝕而參差不齊。它可以是黃土堆積在侵蝕切割不強、地勢平坦的大片古地面上而成;也可以是充填山間或山前低地中的平坦黃土面受溝谷分割而成。它是黃土高原特有的保存完好而寬廣的平坦地面。是中國西北黃土地區的特有地貌。塬面高出谷底約一百餘米,黃土厚度達數十米,地下水埋深普遍在20m以下。抗震經驗認為,塬面是抗震有利地段,但塬邊則屬危險地段,甚至可使震害加重。

技術難點

黃土塬地震勘探難點主要包括:(1)巨厚的黃土形成的低降速層隨著沖溝切割劇烈變化產生的靜校正問題;(2)在乾燥疏鬆的黃土層中激發地震波,其能量衰減迅速,尤其是高頻成分損失嚴重,下傳能量微弱,大部分能量在近地表形成強烈的干擾波;(3)巨厚的黃土層對反射上來的有效能量也有強烈的吸收作用,使得地震記錄的信噪比極低;(4)鑒於上述地表條件,人們不得不沿溝部署彎線排列,從而使得一些在其他地區套用比較成功的地震勘探技術難以在該地區發揮作用。

採取主要技術措施

進入21世紀以來,黃土塬地震勘探技術得到快速發展,主要表現在:(1)大力推廣地震數據互動初至波靜校正技術,較好地解決了黃土塬的靜校正問題;(2)廣泛採用三維地震勘探技術及多線地震與寬線地震等勘探技術,大幅度增加目標層的有效覆蓋次數,使該地區的地震剖面質量有了明顯的改善;(3)套用地震多波多分量勘探技術。

發展展望

中國的黃土塬地震勘探工作原先主要集中在陝北地區。實際上,中國的西部地區黃土塬分布非常廣泛,如塔里木盆地的葉城地區和甘肅的民和盆地均有黃土塬分布。由於黃土塬的形成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地質演化過程,各地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難點。因此在不同黃土塬地區開展地震勘探工作有不同的地質特點和難點,黃土塬地震勘探技術攻關任務任重道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