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塘古村

黃土塘古村是無錫市三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地處原錫、澄、虞三縣交界的水澤之鄉。規劃劃定的古村落範圍東至淮仁中學,西至黃土塘路,北至民國花園及斜橋里一側,南至黃土塘浜北岸,占地面積約4.73公頃,其中古村落保護範圍約1.01公頃,建設控制地帶範圍約3.72公頃·《規劃》本著“統籌規劃、有效保護、合理利用、科學管理”的指導思想,正確處理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傳統聚落現代化建設之間的關係,以“三水戲珠、濱街相依、宅水環繞”的空間格局,姚桐斌故居為代表的鄉土建築及茶館書場為代表的鄉土休閒文化為保護重點,提出了 “錫北古鎮、田園鄉村”,再現歷史古鎮風貌,建設田園人居鄉村的建設目標。《規劃》在歷史傳承的基礎上,努力實現黃土塘古村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等方面的可持續發展,保護文化遺產歷史載體的真實性,保護歷史環境的完整性,維護傳統功能的延續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黃土塘古村
  • 地理位置:無錫市
  • 面積:4.73公頃
  • 保護範圍:約1.01公頃
簡況,一條老街濃縮千年歷史,500米老街聚集四座文保古蹟,名人,吳家大廳,投入2000萬打造新古村,舊時繁榮老街,規劃研究範圍,地圖信息,

簡況

在無錫市錫山區東港鎮有一條近千年歷史、保存完好的老街,而這個老街所在的村也被譽為黃土塘古村。在這條長約500米的古街上,聚集著包括省級、市級4座文物保護單位,為了更好地保護、利用這條古街,無錫市將陸續投資2000萬元為這條老街劃出2萬多平方米的核心保護區,並計畫在2010年初完成所有布展,對外開放。

一條老街濃縮千年歷史

土塘村原是緊靠黃土塘浜的一個村落,從元朝開始。逐漸形成市鎮。據當地有關宗譜記載,元朝已有蔣姓建房於東頭,取名蔣廳。明朝後期,進士吳虎臣在河浜北岸建造府第,俗稱“吳家大廳”。
清朝初年,安徽商人姚廷采來黃土塘經商落戶,其後裔在西街靠北建造七開間三進的住宅,正廳名日“敬德堂”,規模也是不小的。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置無錫、金匱兩縣,無錫縣轄12鄉,金匱縣轄10鄉。黃土塘村屬金匱縣轄區。清代中期,顧山周姓遷居黃土塘,在西街靠南建造五開間三進的住宅,這些頗具規模的官府民宅,構成了黃土塘街道的主體,整個古村從此更加繁榮起來了。
清末和民國初期,黃土塘老街上緊湊分布著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店鋪。這些店鋪有:鐵鋪、米店、肉店、理髮店、藥鋪、酒店、布店、銀匠店、茶館等,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當地的老人們仍記得祖輩們為了印證當時老街盛況而流傳下來的一首打油詩:有商就有店,有店就有街。有樹就有村。村村繞街行。
如今,再次步入老街,雖然當初的一些鐵鋪、米店、藥鋪等商鋪都已不復存在,但老街兩邊的房子仍然保留著當年的格局,外觀並沒有太多的變化,只是當初的古老商鋪,現在已經成了外來打工人員的租住地。

500米老街聚集四座文保古蹟

黃土塘老街為東西走向,其特色除了歷史久遠,最大的特色就是在短短500米的老街上,聚集著從元代到現代的各個歷史時期的四座文物保護單位:姚桐斌故居(省級文保單位)、吳家大廳、黃土塘老街、黃土塘戰鬥紀念碑(均為市級文保單位),文保密度之大也為全國罕見。

名人

老街上最有名的人物要數“兩彈一星”元勛姚桐斌了。1922年9月6日出生在黃土塘的姚桐斌先後赴英國、德國求學,1956年在國外加入中國共產黨。姚桐斌是我國航天材料及工藝的開拓者和奠基人,1999年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姚桐斌故居位於黃土塘村老街東側,為三間兩層木結構樓房。建於1947年,現仍保存完整。故居面闊7.5米,進深7.26,坐北朝南。樓上為房間,樓下為客堂。靠北側設一木樓梯,西北角樓梯下為灶間;樓前原有平房三間。2002年10月被認定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吳家大廳

老街上年代最遠、規模最大的要數“吳家大廳”。“吳家大廳”坐落在黃土塘老街的中部,南向,呈長方形,從房屋結構上看,可分三個部分,南部為住宅,面向黃土塘河浜,河邊有一個“接官碼頭”,住宅共有四進,每進九間。這些房屋建造在一個河灣里,比較幽靜和安全。河道兩岸為石駁岸,河中種植荷花,東西兩側建有三座斜橋,上有荷亭,每當夏季,荷花盛開,這裡是觀賞荷花的最佳地方。河的北岸還有五開間四進的倉廳,裡面設有賬房和倉庫,是收租記賬和儲藏糧食的地方。河東是個大花園,裡面有亭閣、長廊、假山池塘,種植名貴花木,是主人的遊憩之地。“吳家大廳”是黃土塘古村最大的官府住宅,為附近市鎮所少見。2003年,“吳家大廳”被評為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
在2003年被評為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的黃土塘戰鬥紀念碑是為紀念江抗第一戰的光輝戰績於1991年建成的。1939年5月,江南人民抗日義勇和黃土塘村民在黃土塘南面的田野和日軍激戰,其殲滅日軍30多人,打出了新四軍軍威,也表現了黃土塘人民英勇抗日的愛國精神。2005年8月15日為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黃土塘村委異地新建了黃土塘戰鬥紀念碑。新建的黃土塘戰鬥紀念碑占地1000多平方米,可同時容納數百人參加紀念活動。
擁有這么多文物古蹟的老街,本身也是不可多得的歷史財寶,2003年,黃土塘老街被評為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黃土塘街道為東西向,全長約500米左右.大部分仍為舊時江南民居。以後東頭又向南延伸出去,形成一條南北向的新街,街道兩邊都是店面房,中間是石板路,共有518塊,石板下面是一條很大的排水溝,通往河道,雖遇久雨或暴雨,街道從未積水。

投入2000萬打造新古村

“為了對黃土塘古村更好地保護和利用,從2006年開始,我們就對黃土塘老街周邊的環境開始徹底整治。”錫山區東港鎮黨委宣傳辦的時峰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他們與南京工業大學合作,在去年完成規劃的基礎上,按照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的要求進行修訂完善並通過省級規劃論證。“目前,姚桐斌故居和黃土塘戰鬥紀念碑的修繕已經完成,接下來將是重點對‘吳家大廳’進行修繕,因為要把其布展為黃土塘村的史料館。”時峰告訴記者,對黃土塘古街的維護和修繕將持續到2010年初結束,累計投入資金為2000萬元。新的黃土塘古村,將遵循歷史文化古村、現代觀光農業、農家休閒娛樂、新型農民社區四大主題打造,在恢復古村歷史繁榮風貌的同時,更能貼近百姓的生活。黃土塘村村支書湯紅星告訴記者,他們除了對黃土塘古村的建築進行保護,對其內在文化價值也已著手保護,黃土塘村去年9月就已經向國家商標總局申請註冊了黃土塘村和黃土塘老街兩個商標,範圍包括農副產品、生產資料、日常用品等28項,目前正在等待國家商標總局審定。

舊時繁榮老街

歷史上的黃土塘老街,經過近千年的發展,到明、清時期已經形成較大的規模。清末民初為商業發展成熟期,抗戰前後仍有所發展繁榮 ,解放後至今則更加興旺發達。
清末民初,在黃土塘那短短的500多米俗稱“棒頭街” 的一條老街上,竟集中了100多家商號店鋪和學校,房屋建築鱗次櫛比,商賈小販摩肩接踵。
20世紀三十年代,早在民國26年(1937年)之前,常州威墅堰火力發電廠用6.5棵紫銅線輸電,從無錫通往黃土塘市鎮,一到晚上,古鎮就燈火通明,進一步促進了黃土塘商業的繁榮。逢上集市,河浜里更是停滿了南來北往的船隻,碼頭上裝卸貨物的搬運工忙忙碌碌,車水馬龍,人流如潮,熱鬧非凡,把一條街巷塞得水泄不通。
抗日戰爭爆發後,黃土塘一度淪陷,供電中斷。後來,由黃土塘商業同仁發起,由晃山橋米廠發電送往街上,專供商店使用。古鎮又恢復了昔日貨物富足、商貿繁華、人流如織的熱鬧景象。
繁華時期的古鎮黃土塘,木行、米行、繭行、百貨店、綢緞莊、布匹店,藥材店、山貨行、南貨鋪、肉店、魚達頭,飯館、酒樓、書場、照相館、茶座、銀匠店、理髮店、浴室、混堂、老虎灶大餅攤等商鋪作坊一應俱全,涵蓋了商教文娛及衣食住行等五行百業的全部項目。
米行、糧店。無錫解放前是全國四大米市之一,米行、糧店也是黃土塘最主要的商業。黃土塘地區糧食作物以種植麥稻為主。除了旱田和荒崗種桑養蠶、種植蔬菜、豆類等經濟作物外,水稻田基本上種稻麥兩熟,大部份農民留下全年口糧外,都要出售給鎮上的米行或糧店。據不完全統計,鎮上米行、糧店共有33家。

規劃研究範圍

分為黃土塘整個村域、黃土塘村莊以及黃土塘古村落三個層次。其中村域研究範圍為11.58平方公里,村莊研究範圍為27.44公頃,古村落研究範圍為4.73公頃。黃土塘位於無錫北部,屬錫山區東升社區集群,東鄰張繆社農村社區集群、西接寨門農村社區集群、南鄰東港-錫北新市鎮鎮區、北與江陰市接壤。距無錫市新區直線距離15公里,距盪口名鎮20公里,距嚴家橋名村5公里。
規劃策略
堅持積極保護、整體振興、科學管理的古村發展策略,正確處理保護與發展的關係,將古村落納入區域發展的整體戰略,振興黃土塘古村,修補其歷史風貌,延續其歷史文脈
功能分區:
一街三區即水鄉風情生活體驗區、古鎮文化尋蹤區、近現代文化展示區。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規劃總用地: 5.05公頃
總建築面積:24340m2
建築基底總面積:16200m2
修繕建築面積:2958m2
修復建築面積:3361m2
整治建築面積:6664m2
改造建築面積:5612m2
拆除建築面積:4583m2
保留建築面積:233m2
其中新建建築面積:5512m2
建築密度:0.38
容積率:0.57
平均層數:1.50層
日照間距:1.28
拆建比:1:1
停車位:40輛
人口容量:35戶,120人之內;人口密度: 150人/ha。

地圖信息

地址:東港鎮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