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台山

黃台山

黃台山 位於北園街道黃台山莊社區,北依黃河,南鄰小清河,海拔61.4米,黃台山得名宇何時,未得其據。《山東通志●疆域》有一說:“所謂黃台者,今之黃台橋也。而山隨黃台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黃台山
  • 地理位置:北園街道黃台山莊社區
  • 榮譽:濟南齊煙九點眾峰嵐之一
  • 海拔:61.4米
歷史記載,周邊村莊,出土文物,

歷史記載

黃台山之東,漢代有台縣。民國十五年《續修歷城縣誌》,收王培荀《鄉園憶舊錄》:“濟南府東北三十里有平台城,齊景公晏子封邑,使田無宇致台與無鹽,漢安帝延光三年,濟南上言鳳凰集台縣。毛海客詩云:平台漠漠接寒秋,齊相遺封又漢侯。濟水依然東北去,荒城不見鳳凰游。”鐘廷瑛亦有《黃台雪霽》詩云:“台侯故里壓城闉,玉圃瓊田踏作塵。”另有台縣之名緣於黃台山之說。乾隆三十八年《歷城縣誌》:台縣,“其得名以此山與否,不可考。”
黃台山,“左挹鵲山,右揖華不注,其西南一帶即蓮子池故地也。稻田畦菽圃,迴環映帶,十餘里不絕。林壑深美,最為勝處”(民國十五年《續修歷城縣誌》)。歷代詩人對黃台頗多讚譽,陳錦《再過黃台山》詩云:“黃台堤畔浪如銀,埝路流沙沒畫輪。偏是小石能戴山,本來高鳥怕依人。”謝焜《黃台橋》詩云:“提榼歸來晚,水田一徑微。風輕魚婢出,煙暖稻孫肥。落日眾山紫,近城霜葉稀。兒童耽野趣,相對亦相機。”如今,黃台山及周邊已經成為濟南市區,唯有整治後的小清河,還能喚起人們對昔日“稻田畦菽圃”的記憶。
黃台山,過去“上有月明寺”(明《歷乘》)說,寺內曾有明清、民國石碑20餘通,東大殿有釋迦牟尼塑像,西大殿為老子、孔子塑像,西小院有地母殿。寺前建有戲台。1046年國民黨軍隊在月明寺修建炮樓,塑像全部被毀。1963年寺院全部被拆。黃台山也因採石,已無昔日的風貌。只是現在黃台山的東、西麓,還能看到“山”的模樣。
清季,歷城儒生解鑒在黃台山設帳教書,其所著《益智錄》一書,誡惡勸善廣泛流傳。
益智錄益智錄

周邊村莊

明代,黃台山南麓形成兩個村落,分別是魏家莊和黃台山莊。上世紀50年代,合併兩個自然村,統稱黃台村

出土文物

1959年,在黃台山出土貝殼2500公斤。
1974年,在黃台山東麓發現一座漢代墓葬,出土的漢畫像石,線條流暢,形象準確、細膩、生動,其中的七盤舞畫像石,為“七盤仰置”提供了實物資料。
1988年,在黃台山西麓出土五銖錢及宋元時期的銅幣50多公斤,證明了黃台山在歷史上的繁華。
七盤舞畫像石七盤舞畫像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