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南藏戲

黃南藏戲

黃南藏戲是青海黃南地區藏族戲曲劇種,在19-20世紀中期,流布區域曾經覆蓋了黃南藏族自治州以及相鄰的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的部分地區,目前主要流行於黃南地區。

基本介紹

發展歷史,特點,作品,展望,

發展歷史

黃南藏戲屬於安多語系藏戲的一個重要支系,它的發展經歷了17世紀中期到18世紀中期的說唱階段;1740-1794年夏日倉三世時期三人表演的形成階段;1854-1946年吉先甲時期的成熟階段;1910-1973年多吉甲時期的興盛發展階段;1980年以來的提高革新階段。
黃南藏戲

特點

黃南藏戲有如下特點:1.具有廣泛的民眾性和民間傳承性。民間和寺院藏戲隊,始終與社會民眾保持著密切聯繫。2.音樂方面保留了宗教音樂的成分,也吸收了當地民歌、舞蹈音樂等素材。3.演出劇目除八大傳統藏戲外,還有《格薩爾王傳》、《國王官卻幫》等其他藏區沒有的劇目。4.保留了《公保多吉聽法》這齣古老而珍貴的原始戲劇形態的儀式劇。5.即興表演獨具特色。這些即興表演,既表現了編劇、演員高超的藝術水平,又對抨擊時弊、淨化社會環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6.歷代黃南藏戲藝人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總結出各種行當及成套的表演程式,手式指法、身段步法和人物造型,吸收黃南寺院壁畫人物形態,融入寺院宗教舞蹈、民間舞蹈及藏族生活素材動作等,形成本劇種獨有的藝術風格。

作品

20世紀80年代以後,青海藏劇團在黃南成立,創作演出了《意樂仙女》、《藏王的使者》、《金色的黎明》等優秀劇目,在國內外產生了很大影響。近幾年來,受現代文化的衝擊,黃南藏戲也面臨失傳危機,劇團減少,藝人老化,演出範圍縮小,搶救勢在必行。

展望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黃南藏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