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亮雄,男,博士,華南理工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亮雄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中山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
- 任職院校:華南理工大學
人物經歷,學習經歷,工作經歷,社會兼職,研究領域,教育教學,學術成果,學術論文,科研項目,獲獎榮譽,
人物經歷
學習經歷
2009/09-2012/06,中山大學嶺南學院世界經濟博士研究生(碩博連讀),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2007/09-2009/06,中山大學嶺南學院世界經濟碩士研究生
2003/09-2007/06,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
2005/03-2007/06,武漢大學法學院法學專業,獲法學學士學位(輔修,第二學位)
工作經歷
2018/03- ,華南理工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
2012/07-2018/02,廣東外語外探笑府貿大學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講師、副教授
社會兼職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家庫成員
廣東省軟科學項目評審專家成員
廣東省未來預測研究會會員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區域與產業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中國工業經濟》、《統計研究》、《經濟學家》、《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國際經貿探索》、《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等多家學術期刊匿名審稿人。
研究領域
產業結構調整及轉型升級,對外直接投資與海外併購
教育教學
主授課程
經濟與貿易理論前沿套用系列講座(本科生)
國際貿易(本科生)
發展經濟學(本科生)
國際金融與政策(研究生)
經濟博弈論(研究生)
學術成果
學術論文
[1]《區域互動視角下的中國污染排放與環境治理研究》,經槳遙灑采濟學科出版社,2017年5月
[2] 《地方經濟成長目標管理——一個三元框架的理論構建與實證檢驗》(與王賢彬合作),《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forthcoming
[3] 《中國幹部治理的經濟學解釋——基於政治勞動力市場視角的分析》(與王賢彬合作),《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forthcoming
[4] 《國際經濟調整與中國地區經濟成長——來自2001-2013年地級市樣本的證據》(與王賢彬、董一軍合作),《經濟科學》,2019年第2期
[5] 《構建雙邊夥伴關係與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與劉敏、王方方合作),《當代經濟》,2018年第12期
[6] 《夜間燈光數據及其在經濟學研究中的套用》(與王賢彬合作),《經濟學動囑諒整態》,2018年第10期
[7] 《領導人訪問與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海外併購》(與錢馨蓓、李青合作),《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8年第6期
[8] 《資本市場發展與產業結構升級》(與孫湘湘、周小亮合作),《產業經濟評論》,2018年第6期
[9] 《異質性環境規制對中國工業綠色轉型的影響機理研究——基於中介效應的實證分析》(與申晨、李勝蘭合作),《南開經濟研究》,2018年第5期。
[10] 《高官落馬、政治資源與中國上市企業績效》(與張弛、王賢彬合作),《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8年第5期。
[11]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改善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水平嗎?》(與錢馨蓓、隋廣軍合作),《管理評論》,2018年第3期
[12] 《交通基礎設施的空間溢出效應研究——基於LP(2009)的偏微分方法》(與孫輝合作),《產業經濟評論》,2018年第2期
[13] 《反腐敗的投資效應——基於地區與企業雙重維度的實證分析》(與王賢彬、董一軍合作),《金融研究》,2017年第9期
[14] A Study on the Reserve Structure Predictive Model of China’s 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 Analysis from Two Dimensions(with Han Yonghui,Chen MeiLing,Zhang Zhongqing and Peng Keming), Advances in Financial Planning and Forecasting,2017(8)
[15] 《中國地區經濟差距動態趨勢重估疊跨迎——基於太空燈光亮度的考察》(與王賢彬、徐現祥、李郇合作),《經濟學(季刊)》,2017年第3期
[16] 《“一帶一路”經濟學創立及其諸多向度》(與陳偉光、程永林、韓永輝合作),《改革》,2017年第2期
[17] 《中樂漏定霸國對外直接投資、基礎設施建套多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成長》(與隋廣軍、黃興合作),《廣東財經大學學報》,2017年晚再廈第1期
[18] 《保障性住房建設困境的土地因素——基於城市層面數據的實證研究》(與譚銳、韓永輝合作),《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16年第12期
[19] 《城市產業結構、住房形態與土地政策:一個一般均衡模型》(與譚銳、韓永輝合作),《經濟評論》,2016年第6期
[20] 《中國經濟發展照亮“一帶一路”建設——基於夜間燈光亮度數據的實證分析》(與韓永輝、王佳琳、李忠傑合作),《經濟學家》,2016年第9期
[21] 《中國投資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基於面板VAR模型的分析》(與錢馨蓓合作),《國際經貿探索》,2016年第8期
[22] 《中國經濟結構性減速時代的來臨》(與韓永輝、鄒建華合作),《統計研究》,2016年第5期
[23] 《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改進生態效率了嗎?》(與韓永輝、王賢彬合作),《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6年第4期
[24] 《高官落馬遏制腐敗了嗎?——來自震懾效應的解釋》(與王賢彬、徐現祥合作),《世界經濟文匯》,2016年第2期,人大複印材料轉載
[25] 《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基於企業興衰演變的考察》(與安苑、劉淑琳合作),《產業經濟研究》,2016年第1期,人大複印材料轉載
[26] 《產業結構升級改善生態文明了嗎——本地效應與區際影響》(與韓永輝、王賢彬合作),《財貿經濟》,2015年第12期,《社會科學文摘》轉載
[27] 《長三角和珠三角生產率比較分析》(與韓永輝、譚銳合作),《南方經濟》,2015年第10期
[28] 《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區域互動:橫向省際競爭與縱向地方跟進》(與王賢彬、劉淑琳、韓永輝合作),《中國工業經濟》,2015年第8期
[29] Analysis of Bilateral Investment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West Asia-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Maritime Silk Road(with Han Yonghui and Zou Jianhua), Journal of WTO and China, 2015(5)
[30] 《高房價下的製造業轉移:城市間還是城市內?》(與譚銳、趙祥合作),《經濟學報》,2015年第2期
[31] 《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與全球經濟失衡治理》(與李青合作),《國際經貿探索》,2015年第1期
[32] 《中國省際開放度的經濟指標體系與政策走向》(與李青合作),《改革》,2014年第12期
[33] 《縣域行政區劃改革的績效分析——以“撤市設區”為切入點》(與韓永輝、舒元合作),《經濟學報》,2014年第4期
[34] 《房地產“限購令”政策效果研究》(與韓永輝、鄒建華合作),《經濟管理》,2014年第4期
[35] 《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基於三個維度的測算》(與安苑、劉淑琳合作),《中國工業經濟》,2013年第10期,人大複印材料轉載
[36] 《我國省區財富結構及其發展模式研究》(與才國偉、韓永輝合作),《經濟學家》,2013年第7期
[37] 黃亮雄、才國偉、韓永輝:《中國省際財富結構與可持續發展》(與才國偉、韓永輝合作),《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3年第7期
[38] 《“撤縣建市”提升了地方績效嗎——基於廣東省73個縣(市)的實證分析》(與韓永輝、舒元合作),《學術研究》,2013年第6期
[39] 《中國土地財政增長之謎——分稅制改革、土地財政增長的策略性》(與李郇、洪國志合作),《經濟學(季刊)》,2013年第4期
[40] 《我國省際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外溢效應識別》(與舒元合作),《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
[41] 黃亮雄:《新經濟地理學視角下的勞動力轉移機制及其實證分析》(與唐頌合作),《產業經濟研究》,2013年第2期
[42] 《國家環保模範城市減排績效實證分析》(與才國偉合作),《城市問題》,2012年第8期
[43] 《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是綠色的嗎?》(與王鶴、宋凌雲合作),《南開經濟研究》,2012年第3期,人大複印材料轉載
[44] 《我國省區環境污染資源損失及其外溢效應研究》(與舒元合作),《審計與經濟研究》,2012年第5期
[45] 《政府補貼對引資競爭的作用研究——基於技術外溢和跨國公司研發投資的模型分析》,《財經問題研究》(與林江、秦軍、孫輝合作),2011年第7期
[46] 《貿易開放度與城鄉收入存在倒U型關係嗎——基於我國省際面板的非參數估計》(與林江、孫輝合作),《學術研究》,2011年第5期
[47] 《義務教育的供給與需求匹配嗎——基於激勵組合的視角》(與林江、孫輝合作),《財政研究》,2011年第4期
[48] 《財政分權、晉升激勵和地方政府義務教育供給》(與林江、孫輝合作),《財貿經濟》,2011年第1期
[49] 《中國經濟有外向路徑依賴嗎?——對Gao假說的檢驗及解釋》(與林江、孫輝合作),《廣東社會科學》,2011年第4期
[50] 《政府層級改革的影響因素及其經濟績效研究》(與才國偉合作),《管理世界》,2010年第8期
[51] 《動態視角下的企業R&D合作與政府區域合作模型》(與徐現祥合作),《南開經濟研究》,2010年第3期
[52] 《資本積累下的動態關稅模型——基於互補品貿易的分析》,《南方經濟》,2008年第9期。
科研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區域互動視角下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推動機制及影響效應研究”
黨的十九大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專項資助項目“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子課題“中國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國際比較和借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研究”
廣東省軟科學博士啟動項目“‘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與廣東產業創新驅動協同推進研究”
廣東省軟科學項目“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與廣東製造:國際產能合作與價值鏈提升”
廣東省哲學社科規劃項目“產業結構調整的生態環境影響效應及其機制研究”
廣東地方稅收科學研究所委託項目“高質量發展視角下廣東與江蘇、浙江經濟稅收比較研究”。
廣東省委宣傳部四三二委託項目“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雲浮市地方稅務局委託項目“產業共建對經濟欠發達地區財稅貢獻度分析——以雲浮為例”
中共東莞市委政策研究室委託項目“東莞市場監管體制改革評估”
獲獎榮譽
2016年入選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培養計畫
2015年獲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研究報告:《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國際比較研究》,與李青、劉繼森合作)。
[10] 《高官落馬、政治資源與中國上市企業績效》(與張弛、王賢彬合作),《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8年第5期。
[11]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改善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水平嗎?》(與錢馨蓓、隋廣軍合作),《管理評論》,2018年第3期
[12] 《交通基礎設施的空間溢出效應研究——基於LP(2009)的偏微分方法》(與孫輝合作),《產業經濟評論》,2018年第2期
[13] 《反腐敗的投資效應——基於地區與企業雙重維度的實證分析》(與王賢彬、董一軍合作),《金融研究》,2017年第9期
[14] A Study on the Reserve Structure Predictive Model of China’s 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 Analysis from Two Dimensions(with Han Yonghui,Chen MeiLing,Zhang Zhongqing and Peng Keming), Advances in Financial Planning and Forecasting,2017(8)
[15] 《中國地區經濟差距動態趨勢重估——基於太空燈光亮度的考察》(與王賢彬、徐現祥、李郇合作),《經濟學(季刊)》,2017年第3期
[16] 《“一帶一路”經濟學創立及其諸多向度》(與陳偉光、程永林、韓永輝合作),《改革》,2017年第2期
[17]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基礎設施建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成長》(與隋廣軍、黃興合作),《廣東財經大學學報》,2017年第1期
[18] 《保障性住房建設困境的土地因素——基於城市層面數據的實證研究》(與譚銳、韓永輝合作),《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16年第12期
[19] 《城市產業結構、住房形態與土地政策:一個一般均衡模型》(與譚銳、韓永輝合作),《經濟評論》,2016年第6期
[20] 《中國經濟發展照亮“一帶一路”建設——基於夜間燈光亮度數據的實證分析》(與韓永輝、王佳琳、李忠傑合作),《經濟學家》,2016年第9期
[21] 《中國投資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基於面板VAR模型的分析》(與錢馨蓓合作),《國際經貿探索》,2016年第8期
[22] 《中國經濟結構性減速時代的來臨》(與韓永輝、鄒建華合作),《統計研究》,2016年第5期
[23] 《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改進生態效率了嗎?》(與韓永輝、王賢彬合作),《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6年第4期
[24] 《高官落馬遏制腐敗了嗎?——來自震懾效應的解釋》(與王賢彬、徐現祥合作),《世界經濟文匯》,2016年第2期,人大複印材料轉載
[25] 《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基於企業興衰演變的考察》(與安苑、劉淑琳合作),《產業經濟研究》,2016年第1期,人大複印材料轉載
[26] 《產業結構升級改善生態文明了嗎——本地效應與區際影響》(與韓永輝、王賢彬合作),《財貿經濟》,2015年第12期,《社會科學文摘》轉載
[27] 《長三角和珠三角生產率比較分析》(與韓永輝、譚銳合作),《南方經濟》,2015年第10期
[28] 《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區域互動:橫向省際競爭與縱向地方跟進》(與王賢彬、劉淑琳、韓永輝合作),《中國工業經濟》,2015年第8期
[29] Analysis of Bilateral Investment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West Asia-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Maritime Silk Road(with Han Yonghui and Zou Jianhua), Journal of WTO and China, 2015(5)
[30] 《高房價下的製造業轉移:城市間還是城市內?》(與譚銳、趙祥合作),《經濟學報》,2015年第2期
[31] 《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與全球經濟失衡治理》(與李青合作),《國際經貿探索》,2015年第1期
[32] 《中國省際開放度的經濟指標體系與政策走向》(與李青合作),《改革》,2014年第12期
[33] 《縣域行政區劃改革的績效分析——以“撤市設區”為切入點》(與韓永輝、舒元合作),《經濟學報》,2014年第4期
[34] 《房地產“限購令”政策效果研究》(與韓永輝、鄒建華合作),《經濟管理》,2014年第4期
[35] 《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基於三個維度的測算》(與安苑、劉淑琳合作),《中國工業經濟》,2013年第10期,人大複印材料轉載
[36] 《我國省區財富結構及其發展模式研究》(與才國偉、韓永輝合作),《經濟學家》,2013年第7期
[37] 黃亮雄、才國偉、韓永輝:《中國省際財富結構與可持續發展》(與才國偉、韓永輝合作),《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3年第7期
[38] 《“撤縣建市”提升了地方績效嗎——基於廣東省73個縣(市)的實證分析》(與韓永輝、舒元合作),《學術研究》,2013年第6期
[39] 《中國土地財政增長之謎——分稅制改革、土地財政增長的策略性》(與李郇、洪國志合作),《經濟學(季刊)》,2013年第4期
[40] 《我國省際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外溢效應識別》(與舒元合作),《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
[41] 黃亮雄:《新經濟地理學視角下的勞動力轉移機制及其實證分析》(與唐頌合作),《產業經濟研究》,2013年第2期
[42] 《國家環保模範城市減排績效實證分析》(與才國偉合作),《城市問題》,2012年第8期
[43] 《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是綠色的嗎?》(與王鶴、宋凌雲合作),《南開經濟研究》,2012年第3期,人大複印材料轉載
[44] 《我國省區環境污染資源損失及其外溢效應研究》(與舒元合作),《審計與經濟研究》,2012年第5期
[45] 《政府補貼對引資競爭的作用研究——基於技術外溢和跨國公司研發投資的模型分析》,《財經問題研究》(與林江、秦軍、孫輝合作),2011年第7期
[46] 《貿易開放度與城鄉收入存在倒U型關係嗎——基於我國省際面板的非參數估計》(與林江、孫輝合作),《學術研究》,2011年第5期
[47] 《義務教育的供給與需求匹配嗎——基於激勵組合的視角》(與林江、孫輝合作),《財政研究》,2011年第4期
[48] 《財政分權、晉升激勵和地方政府義務教育供給》(與林江、孫輝合作),《財貿經濟》,2011年第1期
[49] 《中國經濟有外向路徑依賴嗎?——對Gao假說的檢驗及解釋》(與林江、孫輝合作),《廣東社會科學》,2011年第4期
[50] 《政府層級改革的影響因素及其經濟績效研究》(與才國偉合作),《管理世界》,2010年第8期
[51] 《動態視角下的企業R&D合作與政府區域合作模型》(與徐現祥合作),《南開經濟研究》,2010年第3期
[52] 《資本積累下的動態關稅模型——基於互補品貿易的分析》,《南方經濟》,2008年第9期。
科研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區域互動視角下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推動機制及影響效應研究”
黨的十九大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專項資助項目“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子課題“中國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國際比較和借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研究”
廣東省軟科學博士啟動項目“‘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與廣東產業創新驅動協同推進研究”
廣東省軟科學項目“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與廣東製造:國際產能合作與價值鏈提升”
廣東省哲學社科規劃項目“產業結構調整的生態環境影響效應及其機制研究”
廣東地方稅收科學研究所委託項目“高質量發展視角下廣東與江蘇、浙江經濟稅收比較研究”。
廣東省委宣傳部四三二委託項目“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雲浮市地方稅務局委託項目“產業共建對經濟欠發達地區財稅貢獻度分析——以雲浮為例”
中共東莞市委政策研究室委託項目“東莞市場監管體制改革評估”
獲獎榮譽
2016年入選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培養計畫
2015年獲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研究報告:《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國際比較研究》,與李青、劉繼森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