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世新(革命烈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世新,又名黃明三,1904年出生在廣西東蘭縣武篆區東里屯一個貧苦的壯族農民家庭中。

當他來到這個世界第七個年頭時,含辛茹苦、節衣縮食的父母送他到當地的武篆育才學堂讀書。越過座座山巒,跨過道道溪流,黃世新克服近十里路的崎嶇山路的困難,不顧峭壁懸崖的危險,風雨無阻地早出晚歸,白天他堅持上學,晚上便趴伏在昏黃的桐油燈下認真做作業、背誦功課、複習所學的知識,常常刻苦攻讀到夜深人靜,非要母親強行“沒收”書本後才上床入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世新
  • 別名:黃明三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廣西東蘭縣
  • 出生日期:1904
  • 逝世日期:1941
  • 職業:革命者
  • 信仰:共產黨
  • 性別:男
1929年10月17日至18日,中共東蘭縣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黃世新以當然代表出席。會後農軍擴編為四個連、黃世新出任第二連連長。
攻打武篆團防局的戰鬥打響了。黃世新一馬當先,英勇地率領該連連夜趕到預定地點,為勝利地攻占武篆團防局,贏得了時機。接著,他被任命為左江農軍第一路軍第二團副指揮員,趕赴鳳山參加攻打縣城的戰鬥。11月,東蘭、 鳳山兩縣城均為農軍占領,這就為百色起義的勝利舉行,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12月11日,百色起義取得成功,中國紅軍第七軍正式建立,黃世新以他卓越的才能被編入該軍第三縱隊第二營任營長,成為當地第一名紅軍的基層幹部。
1931年3月,由桂系第七軍軍長廖磊統一指揮的桂軍、粵軍、黔軍等正規部隊和地方民團共1萬餘人,分三路“圍剿”東鳳革命根據地,黃世新率領其部一路殺回東蘭,參加反“圍剿”鬥爭。
黃世新堅定不移地遵照師部關於“化整為零,避強攻弱,依靠民眾,各個擊破”的戰略部署,親率隊伍向外作戰,專門攻襲敵人的運糧隊。
那是一次由黃世新精心策劃的截糧戰鬥。當他們偵探到敵人的糧隊欲過江平至那倫間的弄有峒時,便周密布置,巧妙安排,設下伏兵。當敵人運糧隊得意洋洋地開過來之際,黃世新看準機會,一聲令下,戰士們立即像猛虎出山,猛烈襲擊措手不及的運糧之敵。看到一個個精神抖擻,如神兵天降的紅軍戰士,敵人嚇得抱頭鼠竄,屁滾尿流。這一仗打死敵人十多人,繳獲從田州運來的糧食和蔬菜幾十擔……
1932年5月,東鳳革命根據地遭到敵人越來越殘酷的血腥“圍剿”,面對惡劣形勢,處事不驚的黃世新不僅臨陣不懼,而且還冒著生命危險,以智巧取狡猾的敵人用來懸賞緝拿紅軍獨立師領導人的“花紅錢”2000元,並果斷地處決了叛徒陳守先,暫時解決了部隊的生活困難並消除了紅軍內部的隱患。
這年冬天,白色恐怖日益加劇。韋拔群師長、陳洪濤政委在敵人的瘋狂屠殺中不幸犧牲。環境雖惡劣,卻未能摧跨黃世新的頑強意志,他為了繼承拔哥的遺志,親自率領一支勇敢的隊伍堅持在西山同敵人開展鬥爭。為了保存革命實力,黃世新又率部隊從西山突圍,轉戰黔桂邊區,後在中共黔桂邊委書記黃舉平的領導下,參加了開闢新區的革命活動……
抗日戰爭爆發後,黃世新遵照黨中央關於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指示,繼續在桂西宣傳發動民眾,積極開展抗日救亡工作,此時的他已升任中共右江上游中心縣委軍事委員,並與黃舉平書記配合搭檔,領導當地的抗日鬥爭。
1937年秋,黃世新與趙世同、黃舉平等一道,抵制了桂西區特委書記黃振南將所領導的武裝交給國民黨改編的錯誤主張,有效地保存了右江上游的中共領導的武裝力量,粉碎了後來成為叛徒的黃振南的錯誤決策,使“星星之火”的革命種子撒遍了桂西的山鄉村寨。
長期的艱苦鬥爭使黃世新的身體受到了嚴重的摧殘……
1939年,黃世新率領一支抗日義勇軍開赴黔桂邊進行抗日宣傳活動。這裡的生活條件和氣候條件都很惡劣,加上黃世新幾十年都以工作為重,以革命第一,以他人至上,他時時刻刻想到的是他的戰士、他的父老鄉親和整個民族解放事業,從不想到自己。長期吃苦耐勞,長期嘔心瀝血,長期兢兢業業,全身心地撲在艱苦卓絕的鬥爭中。為此,本來就不很健壯的身體越來越差,積勞成疾,不幸於1941年5月5日病逝於貴州省望謨縣板陳村。時年37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