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青(1907——1944),海南省文昌市清瀾鎮陳家村人。1927年加入馬來亞共產黨。1931年回國參加革命活動。1932年任中共文南區委書記。1935年任中共文昌縣委書記,1936年任中共瓊東縣委書記,中共瓊崖特委委員。1940年任中共瓊崖特委東路臨委委員,中共瓊崖特委特派員。1941年任中共瓊東縣委書記。1942年任中共東定縣委宣傳部長、組織部長。1944年因病逝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一青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海南省文昌市清瀾鎮陳家村
- 出生日期:1907
- 逝世日期:1944
- 職業:革命者
- 畢業院校:村翠英國小
- 信仰:共產黨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
黃一青少年時,進入翠英國小讀書,因經濟困難,讀完初小便棄學回家捕魚過活。1926年,他同貧農女兒祝朝南結婚,生二男一女。後來赴馬來亞,白天協助父親捕魚,晚上進夜校讀書。在夜校里接受進步思想教育,從而參加革命活動,並加入共產黨組織。
1931年,他從馬來亞回到家鄉,積極參加革命活動,宣傳革命道理。1932年任中共文南區委書記,開展對敵鬥爭。1935年夏,任中共文昌縣委書記。因一次戰鬥中負傷,在清瀾高隆附近一個海邊深山裡治療傷口一個多月。1935年冬,調任瓊東縣委書記。1936年5月,在馮白駒主持召開的瓊崖特委四屆五次擴大會議上,當選為特委委員。他在瓊東縣抓緊恢復黨的組織,到1936年底恢復了賀昌、嶺東、馬嶺、東昌、竹加羅、東塘、卜里等七個黨支部。1937至1938年初又新建立起茨坡、下堆、黎頭、白石嶺、後嶺、祿馬坡、三福園、擔米東、火燒軒、檳榔水等十個黨支部和進井特支,新吸收一批黨員。1938年底,全縣已建立起90多個黨支部,成立了振中、振南、振西、振北等四個區委和一個特支。他也很重視武裝工作,到瓊東縣不久,就恢復瓊東紅軍游擊隊,1938年雲龍改編時,這支游擊隊也參加改編,壯大了人民武裝力量。
1940年春,黃一青被國民黨瓊東縣長符傳缽派兵捕捉坐牢,後經特委派林樹蘭前來交涉方得出獄。後調回特委工作,任瓊崖特委東路臨委委員,不久再回瓊東擔任縣委書記。“美合事變”前又調回瓊崖特委當特派員。1941年第三次進瓊東縣任縣委書記,領導全縣人民對日、頑開展鬥爭。1942年,瓊東定安合為東定縣,他任東定縣委宣傳部長,後任組織部長。1944年初,黃一青因患病,救治無效,在東定縣委駐地——內洞山與世長辭。
人物事跡
1927年為生活所迫赴馬來西亞,白天協同父親捕魚,晚上入夜校讀書。在夜校里接受進步思想薰陶,並加入了馬來西亞共產黨。
瓊崖大革命失敗後,文昌黨組織的工作重心轉入農村堅持鬥爭,恢復和建立黨的組織,組織和武裝農民,開展土地革命戰爭。1931年,黃一青從馬來西亞回到文昌家鄉,千方百計尋找黨組織,在與組織接上關係後,積極參加革命活動,走村串戶宣傳革命道理,發動民眾破壞敵交通設施。1932年,中共文南區委成立,黃一青被任命為區委書記。
為了嚴懲十惡不赦、獨占一方,丈田逼捐、不擇手段捕殺革命家屬的國民黨反動鄉長林樹農,1933年8月的一天,他帶領兩位化裝成漁民的同志,挑著魚,進入清瀾墟市場。林樹農每逢集日都到市場收漁利,黃一青與同志們一邊賣魚,一邊注視市場動態。只見林樹農大搖大擺地來到市場收利。瞅準一個機會,黃一青迅速從魚簍底下抽出短槍擊斃了林樹農,為民除了一害。
林樹民被處決後,陳森接任鄉長,他的手法更為惡毒,變本加厲地陷害革命同志和革命家屬,黃一青的姐姐黃翠容曾被陳森抓走關閉3個月,母親林氏和妻子祝朝南為逃避陳森的追捕,飄洋過海赴馬來西亞,母親病發,卒於船上,沉屍大海。
為除掉陳森這地頭蛇,區委派地下人員嚴密監視其行動,掌握規律,尋找時機。1934年的一天,陳森從清瀾回後?村探望病中的伯母,我地下人員及時將這情況報告給黃一青,黃一青立即偕同中共文昌縣委書記劉炎喜趕到陳森回歸必經之路的坑頭村一個山坡上潛伏待擊。下午,陳森進入伏擊圈後,黃一青一槍就送他上了西天。
1935年夏,文昌黨組織的恢復工作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已恢復和建立了3個區委、20餘個支部,同時建立了縣委,黃一青被特委任命為縣委書記。1936年5月,中共瓊崖特委在瓊山縣演豐鄉錦山村召開了四屆五次擴大會議,黃一青參加了會議,被選為特委委員。
會後,特委派遣黃一青到瓊東縣任縣委書記。他一到瓊東縣立即開展恢復和發展黨的組織工作,經常晚上走村串戶尋找革命低潮時失散的黨員和發展新黨員。當地了解到偏遠的海邊嶺村裡有一個支部還沒有恢復的情況後,立即帶領幾位同志下到嶺村去調查。不料原黨支部書記已叛變,夜裡暗地引來敵人將房屋包圍起來。幸而被黃一青發現,突圍逃脫。經過艱辛的恢復和組建工作,至1938年底,瓊東全縣建立有振南、振北、振東、振西4個區委,90餘個支部。他在抓緊黨組織的恢復和發展工作的同時,還抓緊恢復瓊東紅軍游擊隊。1938年,他指示宣傳部長陳求光帶領這支30餘人的紅軍游擊隊和40名青年到雲龍參加改編。
1939年9月,黃一青及幹部楊秀蘭、林明超等因工作調動路過瓊東縣伍園時,被國民黨瓊東縣長符傳缽及其部隊無理扣押,經特委派林樹蘭到瓊東縣與國民黨當局交涉方獲釋,後調特委工作。1942年9月,黃一青又回瓊東縣任縣委書記。為配合瓊崖獨立總隊主力襲擊日、偽軍據點,他多次帶領根據地軍民開展軍事行動,破壞日軍的交通橋樑、電話通訊。
1942年冬至1943年,國民黨頑固派夥同日軍合力夾擊共產黨及其所領導的抗日力量,強迫各村青年組編“反共青年團”,在各個交通要道日夜站崗放哨,監視抗日軍民的活動。瓊東縣長坡“維持會”的“反共青年團”,在內洞山至彬村山的山溪橋設立了一個哨點,駐有25名團員,經常巡邏窺測抗日軍民活動,對開展抗日活動形成了威脅。黃一青親自深入到當地了解這個哨點25名青年的情況:其中3名傾向日軍,5名同情抗日,17名處於中間狀態,他們絕大多數都是被抓壯丁來的。針對這些情況,他同區委的同志有的放矢,反覆做這些人家庭的工作,並在其配合下,終於把這個哨點易幟為支持抗戰的崗哨。
1943年3月,瓊東、定安縣合併為東定縣,黃一青任宣傳部長,後任組織部長。當時任縣委書記的趙子民,是一位資歷比他淺的年輕領導人。但黃一青不擺老資格,不以老領導自居,對年輕幹部非常尊重愛護,熱情支持他們工作,與趙子民合作默契。這時,他的病情已相當嚴重了,但還常常帶病堅持工作。組織上先後派人去照顧他,都被他拒絕了。1994年初,由於過度操勞,黃一青在東定縣委駐地內洞山病逝,時年3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