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根狀莖橫走,黑褐色。莖直立,上部少分枝或不分枝,中部以下被稀疏的或稠密的節毛,基部被殘存的纖維狀撕裂的葉柄。基生葉及下部莖葉長橢圓形,長8-12厘米,寬2-5厘米,羽狀深裂,有長3-9厘米的葉柄;側裂片5-8對,全部裂片長橢圓形至寬線形,全緣或有鋸齒或少鋸齒,寬0.4-0.8(1.3)厘米,頂端急尖;中部莖葉與基生葉及下部莖葉同形,並等樣分裂,但無柄或有極短的柄,裂片全緣無鋸齒或少鋸齒;上部的葉更小,5-7羽狀全緣,裂片全緣,無鋸齒,或不裂,線形,邊緣無鋸齒。全部葉兩面粗糙,兩面被多細胞長或短節毛。頭狀花序少數,單生莖枝頂端,但不形成明顯的傘房花序式排列,或植株含1個頭狀花序,單生莖端,花序梗或花序枝伸長,幾裸露,無葉。總苞卵形或長卵形,直徑1.5-2厘米,上部有收縊或稍見收溢。總苞片10-12層,覆瓦狀排列,向內層漸長,外層與中層三角形、三角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4.5-8.5毫米,寬3-3.5毫米,頂端急尖,有長2.5毫米的短針刺或刺尖;內層及最內層橢圓形、披針形或長橢圓形至線形,長1-2厘米,寬1-4毫米,最內層最長,上部淡黃白色,硬膜質。全部小花紅色,紅紫色或白色,花冠長2.1厘米,細管部長9毫米,檐部長1.2厘米,花冠裂片長7毫米。瘦果楔狀長橢圓形,褐色,有4條高起的肋棱,長5毫米,寬2毫米。冠毛褐色或略帶土紅色,長達7毫米。冠毛剛毛糙毛狀,分散脫落。花果期6-9月。
分布範圍
分布黑龍江、遼寧、吉林、內蒙古、山西、河北、陝西等。生於山坡林緣、草原、草甸、路旁或田間,海拔1100-1590米。蘇聯與蒙古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蘇聯西伯利亞。
草原和森林草原地帶。
主要價值
早春返青後的基生葉片,牛,馬,羊均喜食。隨著植株的生長,其他優良牧草的增多,其適口性逐漸下降,到夏季放牧時家畜基本不採食。秋季刈割調製乾草後,各種家畜均喜食。冬季放牧時各種家畜均採食。從化學成分看,粗蛋白質含量中等,粗脂肪含量較低,無氮浸出物較豐富(表82)。屬中等牧草。由於麻花頭的花大美麗,可作觀賞植物,引朴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