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立坡自然村

麻立坡自然村

麻立坡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德宏市盈江縣勐弄鄉勐弄村委會,屬於山區貧困村,國土面積3.0平方公里。到2010年底,全村有農戶58戶,共有鄉村人口170人;其中:農業人口170人,勞動力121人,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3人。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麻立坡自然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盈江縣勐弄鄉
  • 面積:3.0平方公里
  • 人口:170人(2010年)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15 ℃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麻立坡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德宏市盈江縣勐弄鄉勐弄村委會,屬於山區。距離勐弄村委會3.0公里,距離勐弄鄉3.0公里。國土面積3.0平方公里,海拔1760米,年平均氣溫15 ℃,年降水量2500毫米,適宜種植等農作物。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來源於種植業、畜牧業。
麻立坡自然村-村落一角麻立坡自然村-村落一角

自然資源

到2010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91.00畝(其中:水田149.00畝,旱地242.00畝),人均耕地2.30畝,主要種植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3934.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934.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46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82.00畝;草地面積1021.00畝;荒山荒地344.00畝;其它面積172.00畝。
麻立坡自然村-旱地麻立坡自然村-旱地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57戶通自來水,有5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3戶。
麻立坡自然村-通自來水麻立坡自然村-通自來水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5輛,拖拉機3輛,機車12輛。
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3戶。有效灌溉面積149.00畝,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98.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0畝。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有2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7戶居住於磚木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6.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8.00萬元,占總收入的45.9%;畜牧業收入14.00萬元,占總收入的21.6%(其中:出欄肉豬63頭,肉牛7頭);林業收入2.00萬元,占總收入的8.1%;第二、三產業收入5.00萬元,占總收入的18.9%;工資性收入2.00萬元,占總收入的5.4%。2010年全村外出勞務收入3.00萬元,其中,在雲南省內務工3人。農民人均純收入2118.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
麻立坡自然村-生豬養殖麻立坡自然村-生豬養殖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往盈江縣內。2010年全村主要產業銷售收入25.00萬元,占總收入的67.6%;該村計畫大力發展茶葉、草果等特色產業和畜牧業。

人口衛生

到2010年底,該村共有鄉村人口170人;其中:男性102人,女性68人;其中農業人口170人,勞動力121人。該村人口以漢族為主,漢族170人。
到2010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70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170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勐弄村委會衛生所和勐弄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0公里,距離鄉衛生院3.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38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麻立坡自然村-鄉衛生院麻立坡自然村-鄉衛生院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勐弄中心國小,中學生就讀勐弄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0公里,距離中學1.0公里。到2010年底,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3人,其中:小學生23人,中學生10人。
麻立坡自然村校點-勐弄中學麻立坡自然村校點-勐弄中學
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53.19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和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到2010年底,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4人,黨員中男黨員2人,女黨員2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困難和主要問題有:
1、是農業基礎設施薄弱。
2、是經濟結構單一。
3、是受自然條件的制約,產業創新發展緩慢。
該村的的發展思路和重點:
1、是遵循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讓該村的經濟發展與勐弄鄉、盈江縣以及雲南省內外市場接軌。
2、是進一步鞏固和完善農村各項生產生活基礎設施條件,加大科技推廣力度穩定糧食麵積,提高糧食單產,保證自給有餘,大力培植綠色創新產業,鼓勵發展畜牧業和開發多種經營,穩定農民經濟來源,積極發展第二、三產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採取積極措施有效保護森林資源,維持生態平衡,實施社會公益項目,促進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廣播電視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
3、實施荒山造林為主的經濟林、生態林建設,推廣沼氣池、節能灶等生態環境保護建設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