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面容

麻疹面容

麻疹面容:兩眼微紅且怕光,眼中的分泌物增多,鼻阻塞,伴有發熱等。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症狀有發熱、咳嗽、流涕、眼結膜充血、口腔黏膜有紅暈的灰白小點(Koplikrsquo;sspots斑)。單純麻疹預後良好,重症患者病死率較高。麻疹的出疹期表現為全身中毒症加重,體溫高達40℃,精神萎糜、嗜睡,有時譫妄抽搐。面部浮腫,皮診,眼分泌物增多,甚至粘連眼瞼不易睜開,流濃涕,上述表現之面貌稱為麻疹面容。

基本介紹

  • 患病部位:頭部
  • 相關疾病:非典 肺炎 紅斑 麻疹樣紅斑型藥疹 色素性蕁麻疹 蕁麻疹型藥疹 麻疹病毒肺炎 非典型麻疹綜合徵 丘疹性蕁麻疹 譫妄 水疥
  • 相關症狀:表情淡漠 充血 惡病質 乏力 反應遲鈍 高熱 咳嗽 麻疹面容 慢性面容 面色蒼白 面色灰暗 貧血 衰弱 消瘦 硬化
  • 所屬科室:其他科室 其他綜合
  • 相關檢查:風疹病毒抗體 麻疹病毒抗體 結節病抗原(Kveim)試驗 腦脊液環磷腺苷 腦脊液葡萄糖 血凝抑制試驗 FBC玫瑰花試驗
原因,檢查,鑑別診斷,緩解方法,

原因

傳染源
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自發病前2d(潛伏期末)至出疹後5d內,眼結膜分泌物、鼻、口咽、氣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傳染性。恢復期不帶病毒。
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飛沫直接傳播,有衣物、玩具等間接傳播甚少見。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觸病人後90%以上發病。病後有持久的免疫力。成人多因兒童時換過麻疹或接種麻疹疫苗獲免疫力。6個月內嬰兒可受母體抗體的保護。但由於麻疹疫苗接種後,麻疹的自然感染率下降,育齡婦女抗體水平降低,對嬰兒的保護能力也下降。
流行特徵
發病季節以冬春季為多,但全年均可由病例發生。我國以6個月至5歲小兒發病率最高。近年因長期疫苗免疫的結果,麻疹流行強度減弱,平均發病年齡後移。流動人口或免疫空白點易造成城鎮易感人群累積,導致局部麻疹暴發流行。

檢查

兩眼微紅且怕光,眼中的分泌物增多,鼻阻塞,伴有發熱咳嗽等。健康者的面容應是兩眼有神,眉目清秀,皮膚富有光澤。
一)血常規檢查:白細胞總數減少,淋巴細胞相對增多。
(二)血清學抗體檢查:急性期及恢復期雙份血清抗體效價增高4倍以上升為陽性。目前有用ELISA法測血中特異性IgM和IgG抗體,疹後3dIgM多呈陽性,2周時IgM達高峰。但成人麻疹麻疹約7.9%IgM抗體始終陰性。
(三)病原學檢查:取前驅期或出疹期病人眼、鼻、咽分泌物,血、尿標本接種於原代人胚腎細胞或羊膜細胞,分離麻疹病毒;或通過間接免疫螢光法檢測塗片中細胞內麻疹病毒抗原;也可以採用標記的麻疹病毒cDNA探針,用核酸雜交方法測定病人細胞內麻疹病毒RNA。
(四)查多核巨細胞:取病人鼻咽部分泌物、痰和尿沉渣塗片,用瑞氏染色查多核巨細胞,也可以通過電鏡找多核巨細胞內外包涵體中麻疹病毒顆粒。多核巨細胞以出疹前2d至出疹後1d陽性率高。
根據疫情,接觸史、既往史及疫苗接種史,臨床上的發熱、卡他症、結合膜炎症、黏膜斑及典型皮疹診斷不難。非典型病例需藉助免疫學確診。

鑑別診斷

麻疹面容的鑑別診斷:
1、慢性面容:面色灰暗或蒼白,面容憔悴,目光暗淡。常見於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肝硬化、惡性腫瘤、嚴重結核病等。
2、貧血面容:面色蒼白晦暗,眼瞼、唇舌色淡,表情疲憊乏力。
3、傷寒面容:表情淡漠,反應遲鈍,呈無欲狀態。多為患腸傷寒、腦炎、腦脊髓膜炎等高熱衰弱病人的面相。
4、猩紅熱面容:面部充血潮紅,口鼻周圍的膚色明顯蒼白。
5、惡病質面容:面容極度消瘦,面色萎黃,皮膚彈性較差。兩眼微紅且怕光,眼中的分泌物增多,鼻阻塞,伴有發熱咳嗽等。健康者的面容應是兩眼有神,眉目清秀,皮膚富有光澤。

緩解方法

①加強體育鍛鍊,提高抗病能力。
②隔離患者。麻疹傳染力強,在流行期間,醫療防疫部門應組織醫務人員對患者定期進行家庭訪視,做到病人不出門,醫藥送上門,直到出疹後5天。託兒所、幼稚園要設定臨時隔離室對患者進行隔離。對接觸者應進行隔離觀察2~3周;如無症狀,才能回班活動。麻疹患者停留過的房間應開門窗通風20~30分鐘。醫護人員在接觸患者後應脫去外衣洗手,或在戶外活動20分鐘後再接近易感者。
③麻疹流行期間儘量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尤其是醫院),少串門,以減少感染和傳播機會。
④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不挑剔食物,多喝開水。
⑤自動免疫:8個月以上未患過麻疹者均應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苗。接種後12天左右可產生免疫力,即使得病,病情也較輕。
⑥被動免疫:在麻疹流行期間,對沒有接種過疫苗的年幼、體弱易感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