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塘革家寨

麻塘革家寨

麻塘革家寨位於凱里市城北的龍場鎮境內,在虎莊、洛榜公路的東側距凱里市區21公里,距龍場鎮政府所在地2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麻塘革家寨
  • 位於:凱里市城北的龍場鎮境內
  • 人數:400多人
  • 簡介:他們有著體現民族特徵的完整服飾
簡介,歷史文化,歷史傳說,交通路線,衣著,革家蠟染,

簡介

這個革家寨居住著400多人。聚居在這裡的革家人,特別突出的是他們有著體現民族特徵的完整服飾。在麻塘我們還可以欣賞到革家的蘆笙舞、板凳舞古歌、飛歌、酒歌、情歌、迎客歌以及革家婦女精美的蠟染和刺繡。

歷史文化

[亻革]家人([亻革],音gě,字型檔中無),中國貴州的一個少數民族族群,他們沒有文字,自稱是上古傳說中的射日英雄羿的後代,是一個有待識別的民族,他們擁有自己的語言、服飾和生活習慣。
清朝的《貴州通志》載:“黔之苗蠻,為類不一。有曰亻革、曰佳、曰僮、曰僚……革者其俗出入,以革為生,故曰亻革,又曰亻革。”所謂“以革為生”,大概就是以狩獵為生吧。
亻革家人居住在貴州省清水江沿岸,[亻革]家現在人口約有5萬,主要分布在黔東南的黃平、凱里、關嶺,其中黃平縣境內約有2萬多人,占全部[亻革]家的一半多,是最集中的一個縣,黃平的重興鄉、凱里的龍場鎮是革家的聚居區。亻革家人自稱是后羿的後人。

歷史傳說

亻革家女人頭上的紅纓帽源於一個傳說:傳說人亻革]家人的祖先是一個武藝高強能攻善戰的將軍,因戰功卓著,皇帝以紅纓帽嘉獎。為了使子孫繼承傳統和記住他的榮耀,就把紅纓帽傳給了女兒,從此世代相傳。陰族長告訴我們說,人革家女人這從頭到腳的服飾,都記滿了人革家人的歷史。姑娘的紅穗帽是太陽帽,銀簪是箭,銀圈是弓,婦女後腦勺上網的髻,裡面包著的一個圓球是太陽,彎弓是月亮。身上的貫首衣是鎧甲,裙子、綁帶和腰帶上的圖案則描繪了先祖征戰時曾帶過9999個兵打仗的歷史。

交通路線

麻塘距凱里市18公里,距香爐山8公里。在香爐山(虎莊)搭乘凱里往漁洞、龍場、重安、黃平的班車在麻塘路口下車,車資3元。自路口步行到寨子,有大約1.5公里。

衣著

革家是一個能歌善舞、勤勞古樸的民族。革家女子服裝比較奇特,少女頭帶紅纓帽,結了婚的婦女頭戴花冠帕,上穿蠟染刺繡花衣,並罩以冠首鎧甲式的披肩,下著百褶短裙.腰系絲帶、流蘇圍腰巾,頸配銀飾項圈、小腿扎刺繡綁腿。革家男子和革家女子的頭飾上有射日圖,服飾背部也有射日圖,神龕上供奉的紅弓白箭便是他們對祖先的紀念革家老人過世以後,在墓碑上也刻有太陽圖。有興趣進一步了解革家傳說與風俗風情的朋友,還可以深入細緻地去體驗、去感受、去挖掘。

革家蠟染

革家蠟染,其歷史非常悠久。這些古樸大方的蠟染,花紋別致,多數表現大自然的雄虎猛獸、花鳥蟲魚,充分反映出革家人對美好生活無限的嚮往和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革家婦女在蠟染技術上有很強的天賦,人人都是蠟染的能手。按照革家的風俗和規矩,女孩子五六歲的時候,就要學會點蠟花、刺繡,女孩子長大出嫁時穿的盛裝也是靠自己親手製作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