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逢秋

麥逢秋

麥逢秋(1897~1985),別號月樓,乳名承潤,留法博士、教授,儋州市(原儋縣)歷史上第一位博士生,海南省儋州市排浦鎮羅城村人。他1920年畢業於廣東省立第一中學,同年以縣半公費生資格赴法國南錫大學留學,1933年獲“法學博士”學位,曾以法文撰寫《論中日關係與國際公法》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麥逢秋
  • 外文名:Maifengqiu
  • 別名:月樓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海南儋州
  • 出生日期:1897年
  • 逝世日期:1985年
人物簡介,早年經歷,職業生涯,投身教育,評價,

人物簡介

麥逢秋,別號月樓,乳名承潤。1897年出生於儋縣排浦鎮羅城村,後遷到排浦墟定居。他是民國時期儋州第一位留法博士。他一生經歷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三個歷史時期,經歷曲折坎坷。他幾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嚴謹治學;他為人寬厚,謙虛謹慎,襟懷坦蕩,正直清廉,堪稱一代楷模。

早年經歷

麥逢秋的童年和少年時期,正是中華民族災難深重之時。他1917年7月畢業於儋縣縣立第一高等國小,1920年7月畢業於廣東省立第一中學(即今廣雅中學),當時,國家教育部選拔一批學生赴法國留學,儋縣分配到一個名額。幾十人報考,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被廣東省府批准半公費留法讀書。後來他才知道,和他同船赴法留學的還有徐特立等人。因經濟困難,只好邊讀書邊打工。不久,國家經濟困難,停止資助,迫使他於1925年7月休學回國,在家鄉和其父料理生意,籌措學費。一次,他從報紙上看到日寇嘲笑“中國是一盤散沙,沒有五分鐘熱血”,立即拍案而起,揮毫疾書,寫了一副楹聯懸掛在家裡的牆壁上:“須順十九期潮流,同維時局;不是五分鐘熱血,貽笑鄰邦”。這副楹聯,於今還在民眾中傳誦著。
1926年1月,麥逢秋再次赴法繼續其未竟學業。他用三年的時間專攻法文,法文過關後,又攻讀英語。上了南錫大學後,學習政法。1932年,他考取法學學士學位,不久他以法文撰寫的《論中日關係與國際公法》學術論文,在答辯會試場上,令專家、教授傾倒,從而榮獲法學博士學位,一時譽滿海外。
在法國讀書期間,他意識到要強國富民,必須建立一個嶄新的民主社會,於是他潛心於浩繁的法學論著和有關學科之中,博採眾長,為他爾後從事政法的教學和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職業生涯

1934年8月回國後,先後於廣東國立法學院、廣東國民大學、國立廣西大學、廣東省立海事專科學校、廣東省立法商學院、私立廣州法學院、私立海南大學等任教。1949年10月往香港。1950年回到海南大學任教授、教務長,後改任省立海南師範學院教授、教務長。1951年3月因歷史問題而被革職勞改,1963年回鄉,1979年應聘為儋縣新州中學顧問,為教育事業發揮餘熱。1985年6月27日壽終正寢,享年89歲。

投身教育

1932年,麥逢秋學成歸國。他通過總結、觀察與思考,認識到國家富強的途徑在於提高廣大人民民眾的政治文化素質。為此,他立志把自己的知識和精力投入文化教育事業中去,培育有為青年,從而實現振興中華之遠大理想。1932年至1937年,麥逢秋先生在廣東國民大學任教授,同時在廣州國立法學院及高中部兼課。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寇侵華,廣州淪陷,他隨國民大學向西轉移。曾先後遷往開平縣樓崗墟、陽春縣春灣、高州及茂名等地,任國民大學政治系主任及高中部主任,兼開平僑中校長等職。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初,麥先生孜孜不倦地尋求抗日救國的道路。他學習、研究、教學、宣傳,始終不渝地堅持抗日的立場,為抗日救國效力。
1945年抗戰勝利後,麥先生又隨國民大學返廣州復校,在該校任法學院院長、教授,兼附中主任。同年應國立廣西大學之聘請,前往桂林任教一年。1946年又返廣州,繼續在國民大學任教授,同時兼任省立海事專科學校、省立法商學院和私立廣州法學院等校教授。解放戰爭期間,大陸緊張,他南歸海南任私立海南大學教務長、教授。1949年春,國民黨政權搖搖欲墜,曾祥鶴(留學法國)、徐鐵夫(同鄉朋友)等人盛情邀他前往台灣,他一一婉言謝絕。
1949年10月,麥先生前往香港,1950年5月1日海南解放後,麥先生心向祖國,魂系華夏。他曾以“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自勉,終於毅然放棄了任香港大學教授的優越工作生活條件,從香港返回海南,從事教學工作,受到人民的歡迎和同行的稱讚。那時私立海南大學改為南方大學分校,他仍在該校任教。不久,又調往省立海南師範專科學校任教授、教務長。1951年3月27日,麥先生因個人歷史問題,不得不離開了教育戰線。
1963年1月,他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排浦定居。1979年9月,麥老在當時的廣東省委書記習仲勛的關懷下,得到了平反,落實了政策,後被聘為儋縣新州中學教育顧問。麥老雖然經歷了坎坷和挫折,仍對祖國一往情深。在已屆耄耋之年,仍盡心盡責地工作,贏得了全體師生、家長和上級領導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尊敬和愛戴。

評價

他一生治學嚴謹,誨人不倦,常以“任教師為榮,培育人才為己任”,博得好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