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穗七,中藥名。為酢漿草科植物麥穗酢漿草Oxalis griffithii Edgew.et Hook.f.的根或全草。分布於陝西、甘肅、江西、台灣、湖北、湖南、廣西、四川及雲南等省區。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常用於泄瀉,痢疾,目赤腫痛,小兒口瘡,乳腺炎,帶狀皰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麥穗七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牻牛兒苗目
- 科:酢漿草科
- 屬:酢漿草屬
- 種:麥穗酢漿草
- 採收時間:夏、秋二季採收
- 毒性:無毒
-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潮,防蛀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附註,
別名
山酢漿草、麥子七、大酸梅草、鑽地蜈蚣,三塊瓦,斷腳蜈蚣、上天梯,地海椒、大酸米子草、老鴉酸
入藥部位
根或全草。
性味
味酸、澀,性寒。
歸經
歸脾、腎二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
用於泄瀉,痢疾,目赤腫痛,小兒口瘡,乳腺炎,帶狀皰疹。
相關配伍
治帶狀皰疹:麥穗七(鮮全草)適量,加雄黃、大蒜少許共搗爛,泡菜油,塗患處。(《全國中草藥彙編》)
用法用量
作湯劑,內服每用9-15g。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
炮製
一、採集加工:夏、秋二季採收,洗淨,曬乾備用。
二、炮製方法:去雜,切段,曬乾。
形態特徵
麥穗酢漿草:一年生草本,高約20厘米。根狀莖肥厚,斜臥,有殘留的鱗片狀葉柄基部,多少呈麥穗形。葉基生,葉柄長8-15厘米,密被長柔毛;三小葉複葉,小葉片倒三角形,長2-2.5厘米,寬3-3.5厘米,先端凹缺,基部楔形,全緣,兩面均被柔毛。夏初開白色或淡黃色花,有時呈淡紅色,徑約2厘米,單生於基生花梗上,花梗中部有1苞片,被毛;萼片、花瓣均5;雄蕊5長5短,花絲基部合生;子房5室,花柱5,分生。蒴果成熟時室背開裂,彈出種子。
生長環境
生於高、中山地區林下較陰濕的地方。分布於陝西、甘肅、江西、台灣、湖北、湖南、廣西、四川及雲南等省區。
藥材性狀
乾燥藥材根莖呈圓柱形,長4-9cm,直徑0.5-1.2cm,表面棕褐色,似麥穗狀,有緊密互動排列的葉柄殘基。質柔,易扯斷。斷面灰白色,中央有黃白色髓部,有少數鬚根,紅褐色;基葉3-5,有長柄,皺縮,葉片淡綠色至淡黃綠色,展平後呈三出複葉,小葉片倒三角形。氣微,味淡,微酸、辛、甘、澀。
附註
陝南巴山還產有一種粉紅花麥穗七,也稱山酢漿草。與本品功能基本相同,有清熱解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