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兜尿水遙遙

麥兜尿水遙遙

“麥兜麥嘜系列”是我國著名作家謝立文、畫家麥家碧,以麥兜、麥嘜兩個可愛的主角創作的叢書。

基本介紹

  • 書名:麥兜尿水遙遙
  • 作者:謝立文 麥家碧
  • ISBN:7806790713
  • 頁數:106
  •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2-12
  • 裝幀:精簡裝
  • 開本:32
編輯推薦,麥兜,圖書目錄,圖書書評,小豬麥兜 香港本土氣息的成人童話,麥兜形象 香港製造,麥兜作者 十年一劍,麥兜圖書 成人童話,《麥兜麥嘜系列》 給童話加點哀愁,原汁原味的麥兜,

編輯推薦

繼幾米風之後,一隻來自香港的粉紅色、笨笨的小豬-麥兜即將引燃大陸新的成人漫畫風暴!一隻全香港最有名氣最受寵愛的小豬!在香港風行了14年而不衰!不僅曾被改編成電視,更頻頻出現在各種玩具和文具上;去年根據漫畫改編的電影,在香港本地票房甚至擊敗了同期上映的宮崎駿的《千與千尋》!!2002年4月,《麥兜故事》獲得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項;在香港電影節頒獎典禮上,《麥兜故事》一舉奪得由世界各地影評人評審頒發的“國際影評人聯盟獎”。影評人評價說,《麥兜故事》不但有香港的本土氣息,同時具有世界共通性,傳遞出濃厚的時代信息。
麥兜尿水遙遙

麥兜

左眼上有個胎記的麥兜,喜歡吃雞腿,只吃肉不吃菜兼貪睡。麥兜單純樂觀,資質平平,卻有很多夢想。希望、失望、希望、失望……一個接一個,都是失敗,但麥兜還是憑他正直善良的“死蠢”創造了他美麗的世界。麥兜或許傻,或許笨,或許慢,在人生的追求中屢屢嘗試屢屢失敗,但他卻把生命過得自自然然,象在做一件簡單的事。許多朋友,都比較喜歡麥兜,就是因為他不完美,象我們每一個人。他的希望,讓人看了喜悅,他的失望,讓人感同身受。 麥嘜是麥兜的表弟兼同學,也是麥兜唯一的豬類朋友。他跟麥兜同樣地愛吃、愛睡,也很長肉。 “麥兜麥嘜系列”是我國著名作家謝立文、畫家麥家碧,以麥兜、麥嘜兩個可愛的主角創作的叢書。書中敘述了兩隻快樂小豬的生活故事。最初在香港的兒童雜誌上刊載,後來,卻逐漸在院校以及知識界流行起來,成為一種時尚。大人和小朋友都喜愛麥兜兒、麥嘜,他們都被麥兜、麥嘜那既深奧又幼稚,既憂鬱又樂觀的故事感染,也觸發了各自不同的想像。趣味盎然的《麥兜故事》中到處瀰漫著濃濃的香港風情,窄小的高樓,貼滿街邊的小廣告,小人物的快樂,溫馨的回憶,苦澀也是淡淡的。那種香港式的幽默和諷刺,在卡通片《麥兜故事》里也自然地流露出來。

圖書目錄

麥兜·尿水遙遙
出走黎根
麥太老照片
我希望有一隻鴨經過
麥炳傳說
一半心事
我便是你
夜尿
書桌
兩生豬
麥兜的童子手
媽媽的墓地
我比較肉
後記

圖書書評

繼幾米風之後,一隻來自香港的粉紅色、笨笨的小豬-麥兜即將引燃大陸新的成人漫畫風暴!一隻全香港最有名氣最受寵愛的小豬!在香港風行了14年而不衰!不僅曾被改編成電視,更頻頻出現在各種玩具和文具上;去年根據漫畫改編的電影,在香港本地票房甚至擊敗了同期上映的宮崎駿的《千與千尋》!!2002年4月,《麥兜故事》獲得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項;在香港電影節頒獎典禮上,《麥兜故事》一舉奪得由世界各地影評人評審頒發的“國際影評人聯盟獎”。影評人評價說,《麥兜故事》不但有香港的本土氣息,同時具有世界共通性,傳遞出濃厚的時代信息。

小豬麥兜 香港本土氣息的成人童話

日前,記者從接力出版社獲悉,香港以麥兜為主角的麥嘜漫畫,即將由該社引進內地。麥兜讀物一直是香港的品牌讀物,內地時尚青年對它的熱愛,來自它的手機鈴聲。在國區域網路站的卡通手機鈴聲排行榜上,有關麥兜主題曲的手機鈴聲點擊率、下載率高居榜首,譬如《我個名叫麥兜兜》、《春田花花幼稚園主題歌》、《麥嘜唱ABC》、《大包整多兩籠》、《麥兜與豬腩肉》。而在香港,小豬麥兜的肉肉魅力更是橫跨音樂、圖書以及電影各大領域。

麥兜形象 香港製造

“我名叫做麥兜兜,我阿媽叫麥太太……我最喜歡吃麻油雞,我最喜愛吃雞屁屁,一起吃雞一起來歌唱。”在香港,如果聽到這樣的台詞,人人都會知道,是那個麥兜來了。麥兜是什麼,是一隻粉色的豬。準確地說,是一個豬樣小朋友,只不過在作者的筆下,給它賦予了人性,而它的世界也和人的世界沒有什麼區別,惟一有別的可能只是它的形象還是個豬的樣子,因此還不如就說他是一個生有豬樣子的人。麥兜的人生故事很平常,上學、工作,希望、失望,他都一一經歷。而他的智商又不高,家庭地位不僅稱不上顯赫甚至有幾分低微,因為在故事裡他是香港人,應該算是生活在香港社會底層的人。因此,他的經歷可能很多香港的普通百姓都有。
打著“香港製造”牌子的麥兜以無與倫比的親和力贏得香港市民的喜愛。麥兜的影片可謂給香港影片市場一個超級衝擊波:聖誕期間,《麥兜故事》票房超過了宮崎駿的卡通片《千與千尋》;2002年4月,《麥兜故事》獲得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項;在香港電影節頒獎典禮上,《麥兜故事》一舉奪得由世界各地影評人評審頒發的“國際影評人聯盟獎”。影評人評價說,《麥兜故事》不但有香港的本土氣息,同時具有世界共通性,傳遞出濃厚的時代信息。
網路上有一個著名的帖子,暢談“在香港生存的十個理由”,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理由就是:香港人有成人的童話——麥兜故事……

麥兜作者 十年一劍

所有這一切溫馨時尚流行之本,均出自香港漫畫家謝立文、麥家碧筆下的“麥兜和麥嘜”圖書。在流行文化中,麥嘜漫畫已在香港暢銷了十幾年,並已陸陸續續出版了數十本。歷經十餘年磨練,謝立文和麥家碧對筆下漫畫人物的刻畫已爐火純青。在眾多打打殺殺和古惑仔漫畫當中,麥兜的故事已在被日本漫畫重重包圍的香港殺出一條血路,成為香港最成功的原創系列漫畫圖書。
很好玩的卡通片,十分香港本土化,好多地名在亦舒的小說里見過,好多場景就像是在看港片,窄小的高樓,門口貼滿了痔瘡廣告。在最初創造麥兜形象的時候,學設計出身的麥家碧負責繪畫。她的漫畫線條清晰,色澤清爽,類似兒童用水彩筆所畫的美術習作,因此充滿了童趣。而謝立文則擅長編寫故事,負責將外國故事翻譯給麥家碧供她作畫。後來,他慢慢發覺,與其是翻譯別人的作品,倒不如自己創作更具創造力,於是他便開始自己動手寫故事。他筆下的故事風趣幽默,趣味性極強,與麥家碧筆下可愛的卡通形象相配,立即贏得了讀者喜愛。這對創作上的合作夥伴,由此也發展為生活上的伴侶。

麥兜圖書 成人童話

一些不平凡的故事,組成了麥嘜這本兒童文學,在尋求讀者定位的今天,麥嘜漫畫,究竟是寫給小孩子還是成年人看的呢?“我一直都堅持而且相信,適合小朋友看的一定適合成年人看,如果只給小朋友看,而成年人覺得不好看的話,就是一個失敗。”創作者之一的謝立文這樣回答。他還補充說,其實兒童故事很經典,例如《愛麗斯夢遊仙境》、《三國演義》、《小王子》等,或多或少都是給成年人看的,自從兒童文學開始,所有成功的兒童故事經典都是“大人書”,因此,麥嘜漫畫可以說是一本既給小朋友看,又給大朋友看的故事書。
北京晚報 2002-10-09 17:19

《麥兜麥嘜系列》 給童話加點哀愁

北京青年報
慢慢地,大家都愛上了這只不見動靜的鐘,坐在它身旁,心裡就會特別安穩。沒錯,這只是童話,是純真、想像力,加上一點淡淡的哀愁,就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短暫的快慰
最初看到“麥兜麥嘜系列”的四本小書,幾乎忍不住要像哈日族那樣叫一聲“KA-WA-YI”,真是夠可愛的,鉛筆淡彩的小畫,配上精緻的小故事,唯一的缺憾是書本不會自己出聲,聽不到卡通片《麥兜的故事》里那個悶悶的有趣的童聲。不過,書里的好些故事也是卡通片里沒有的,我最喜歡的一個是,老師布置勞作課的作業,要求小朋友們做一個計時工具,無論能量多長多短的時間,有人做了沙漏,有人用兩分鐘步行一米,有人花三分鐘泡熟一碗麵,而麥兜———拿出了一個巨大無比、指針一動不動的鐘。據他說,這個鐘的秒針每100年移動一下,分針每6000年前進一格,那么你也能算出來了,當分針走完一圈,正好是36萬年的時候,一隻美麗的布穀鳥就會從小門裡跳出來對著世界鳴叫。慢慢地,大家都愛上了這只不見動靜的鐘,坐在它身旁,心裡就會特別安穩。沒錯,這只是童話,是純真、想像力,加上一點淡淡的哀愁,就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短暫的快慰。
《麥兜的故事》是去年大熱的香港卡通片,講述一個叫麥兜的小男孩———他的形象是一隻小豬———從出生到長大的故事。又因對香港風物美食深得要領,幾乎可視為香港旅遊指南。麥兜的調子,跟幾米差不多,美好動人里散發著絲絲哀愁,只不過香港人從來不像台灣人那么酸,即便小資,也不忘自嘲,所以其中亦有許多讓人捧腹的無厘頭段落,麥兜媽媽做“紙包雞”即是一例。麥兜是香港平民家的孩子,母子二人相依為命,說他的故事裡有哀愁,是因為窮人家的孩子有太多不能實現的夢想,而在童話里,失落可以被裝扮成美麗,挫折可以被扭轉為純真,快樂則可以被誇大為永恆。東方明珠,風采不復當年,麥兜的故事,映照著那個都市裡人們黯淡的心緒,也流露出對生活的從容和堅持。
所謂的哀愁,是當今小資讀物不可缺少的作料,猶如做菜需要鹽。這哀愁一定得是看不見聞得著的,看見了,就不免生硬,萬一變成了愁苦,甚至憤怒,就破壞了鬆弛自得的閱讀心境,就顯得笨了。而依靠嗅覺聞到的哀愁,會讓人覺得領略了“言外之意”,總能給讀者一點心有靈犀的自滿。這就是流行閱讀的真諦,它不是出於對知識的尊敬,也不是出於對心靈的探求,它和理智、情感都沒有關係,而僅僅是身體的需要。麥兜麥嘜、幾米,都能滿足這種需要———伸個懶腰、打個哈欠的愜意,或者像一隻午睡的貓,蜷縮在陽光里。

原汁原味的麥兜

2002/12/25 12:01 新浪讀書
在香港漫畫界,謝立文、麥家碧在進行“麥兜麥嘜故事系列”創作的初期,兩人的分工便各盡其才,麥家碧是學設計出身,自然是負責繪畫。她的漫畫線條清晰,色澤清爽,類似兒童用水彩筆所畫的美術習作,因此充滿了童趣。而謝立文則擅長編寫故事,在二人的合作之初,謝立文只是負責將外國故事翻譯給麥家碧供她作畫。後來,他慢慢發覺,與其翻譯別人的作品,倒不如自己創作更具創造力,於是他便開始自己動手寫故事。他筆下的故事風趣幽默,趣味性極強,與麥家碧筆下可愛的卡通形象相配,立即贏得了讀者喜愛。這一次將作
品搬上銀幕,二人在幕後創作上仍舊一個改編故事,一個創作圖案,配合得十分默契,也促成了銀幕上的麥兜更加形象生動。
於芸芸眾生之中,為什麼會選擇小豬作為故事的主人公呢?原來作者的初衷只想寫一個關於兩個小孩子從新界搬到城市,想繼續飼養動物,當中又困難重重的故事,然而貓狗之類做主角的童話比比皆是,於是作者選擇了豬。所謂豬麥豬麥,也就是人們所熟悉的兩隻小豬麥兜和麥嘜了!
在麥兜、麥嘜的故事裡隨處可見一些感動孩子和成人的故事,作者認為,“因為小孩子就是未長大的成年人,而成年人則是過氣的小孩子,成年人只是將自己的期望、天真、單純……放在他們身上;有些人認為‘死’對小孩子來說是一種禁忌,事實上一朵花、一個人都會死,小孩子漸漸長大,是會明白的”。
那么麥兜、麥嘜的故事,是寫給小孩子看還是寫給成年人看的呢?作者始終認為,適合小朋友看的一定適合成年人看,如果只給小朋友看,而成年人覺得不好看的話,就是一個失敗。他還補充道,其實兒童故事經典,例如《艾麗絲漫遊奇境》、《三國演義》、《小王子》等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或多或少都是給成年人看的。自從兒童文學開始,所有成功的兒童故事經典都是“大人書”。因此,“麥兜麥嘜故事系列”可以說是既給小朋友看,又給大朋友看的故事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