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的新文化運動,清末民初時期,新文化運動的特點是提倡新文化,反對舊文化,提倡新的道德觀,反對封建禮教,提倡使用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在學校教育中廢棄四書五經,推廣使用白話文。一些初步接受民主思想的知識分子,在雲南創辦宣傳新思想,報刊雜誌推行白話文,反對文言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麗江的新文化運動
事件背景,事件經過,
事件背景
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在近百年的時間中,中國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帝國主義列強入侵中國,迫使清朝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社會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在武昌舉行起義,各省紛紛回響,掀起席捲全國的革命風暴,推翻了清朝政府,1912年10月10日,建立了中華民國。這是中國資產階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史稱“辛亥革命”。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開創了中國近代完全意義上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未能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但為中國進步打開了閘門,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和思想基礎。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發了五四運動。五四運動高舉民主科學的旗幟,向封建的傳統思想、道德宣戰,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化,提倡新文化,五四運動促進了新文化教育運動的興起。隨著新思想、新文化的傳播和影響,麗江青年學子,開始接受先進思想、學習和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運動中,尋求民族解放的道理。
事件經過
麗江地處滇西北高原,位於金沙江中段上游。麗江民族眾多,有漢、納西、彝、傈僳、白、普米、傣、苗、回藏、壯等12個世居民族。在清代屬土司統治 ,清代中後期改土歸流設府縣。二十世紀初,處於封建經濟,一些地方還處在奴隸制,或原始社會共耕制經濟,生產力水平低下,經濟貧窮,文化落後,交通信息閉塞,人民生活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1917年,列寧領導俄國十月革命成功,建立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十月革命開闢了人類歷史新紀元。“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會主義從書本上的學說變成活生生的現實。它所取得的歷史性勝利不僅喚醒西方的無產階級,而且也喚醒了東方的被壓迫民族。這場在社會主義旗幟下所進行的革命,對中國革命產生了劃時代的影響” 。以李大釗為代表的一批先進知識分子開始研究俄國社會主義理論,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也幫助了中國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 。五四運動以後,馬克思主義和新文化教育思想迅速在全國各地傳播,在這一時期,麗江一批青年學子外出學習,他們學習馬克思主義,接受新文化思想,並把這種新文化、新思想、傳播到麗江。
清末民初時期,新文化運動的特點是提倡新文化,反對舊文化,提倡新的道德觀,反對封建禮教,提倡使用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在學校教育中廢棄四書五經,推廣使用白話文。一些初步接受民主思想的知識分子,在雲南創辦宣傳新思想,報刊雜誌推行白話文,反對文言文。
1905年,麗江府中學堂成立,又稱省立第三中學、聯中,(現市一中)在所屬各州縣內招收了中學生一班,初級師範生一班,由和積賢任校長,趙世銘等任教師,他們是麗江清末革新教育,開辦新政先鋒,雲南省第一張白話文報《麗江府白話報》的主要創辦人。1906年,知府彭友蘭任職屆滿將離開麗江時,和積賢、周蘭坪、王竹淇、趙世銘等人聯名上書省府保舉彭知府連任。彭公考慮到麗郡偏遠,“須喚醒民眾”,擬創辦白話報,府署成立“官報局”、排印所,開辦“麗江府白話報”社,和積賢任社長,趙世銘任主筆。在3月出版的《麗江白話報》第一期中,彭知府在發刊詞中寫到“醒、醒、醒……其醒呼,其示醒呼,”道明國家危急,望民眾覺醒,共扶時艱,《白話報》擬旨為:呼籲民眾誓死抵禦列強入侵,宣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國家亦為是:振興教育,學習科學知識,反對迷信,提高國民素質,振興商業及農業,國富民強,發揚善戰精神,提倡白話文,反對八股文以及開放民權,振興女子教育等,因報紙辦得有聲有色,適應時勢,省府要求每期寄200份,分發給州府縣,影響全省。據《中共雲南地方史》記載:“1906年至1909年,白族學者趙世銘先後在麗江、保山創辦了《麗江白話報》和《永昌白話報》。他是在雲南最早使用和推行白話文的人,比胡適提倡白話文早12年,是中國白話文運動的先驅者,這兩份報紙成為中國最早的白話文報紙之一,在中國新聞史、出版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
1918年底,張裔昌到聯中任教,就職演講內容豐富而新穎,他第一次在聯中學生中宣講馬克思列寧主義,介紹馬克思、列寧,在黑板上書寫“馬克思”、“列寧”等名字,在師生中產生積極影響,使聯中師生初步了解馬克思、列寧,並通過學生宣傳在社會上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