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官署名。開元六年(718)改乾元院為麗正修書院,改修書官為麗正殿直學士。十三年,又改為集賢殿書院。 ...
為使修書工作順利進行,朝廷於次年將乾元修書院改名為麗正書院,新增設檢校官,並改修書官為麗正殿直學士,麗正書院作為官方的修書機構正式成立。書院的主管人員“掌...
書院是中國古代教育機構,最早出現在唐玄宗時期的麗正書院。正式的教育制度則是由朱熹創立,發展於宋代。當時,由富商、學者自行籌款,于山林僻靜之處建學舍,或置學田...
轉年,乾元院改名麗正修書院。後來,在京都長安的光順門外、東都洛陽的明福門外,也設立了麗正書院。書院除了文人學士自己在這裡讀書治學以外,還附帶著教授子弟,...
書院制度發端於唐,宋、元時達於鼎盛,明清時書院制度仍在民間廣為盛行。中國最早的書院為唐玄宗開元元年所創設之麗正修書院,功用為皇帝的典章學術顧問,專作研究,...
官署名。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改麗正修書院置,凡天下圖書之遺逸,賢才之隱滯,則旨以求之。置學士、直學士、知院事、副知院事、判院、押院中使及侍講學士...
書院的名稱始於唐代,最初是官方修書校書和藏書的場所,如麗正修書院(後改名為集賢殿書院)建於唐玄宗開元十一年 (723),書院主管人員的職責是“掌刊輯古今之經籍...
洛陽紫微城“麗正殿書院(麗正書院)”為“集賢殿書院”, [1] 簡稱集賢院,有學士、直學士、侍講學士等十八人,集賢院成為唐代最大的圖書典藏機構,兼有修撰、侍...
次年,改名麗正修書院。十三年,改名集賢殿書院,通稱集賢院。置集賢學士、直學士、侍讀學士、修撰官等官,以宰相一人為學士知院等,常侍一人為副知院事,掌刊緝...
[34] 同年改明堂為乾元殿(開元十年復為明堂);又於紫微城乾元殿東廊寫四部書,因號乾元院;次年改為麗正修書院(統稱麗正書院,後改名為集賢殿書院),“書院”...
官名。唐玄宗開元五年(717) ,乾元殿寫四部書置,八人,分掌四庫書。六年,乾元殿更號麗正修書院,罷。十三年,改為集賢殿書院復置,協助校書、正字分掌四部...
《唐書·百官志》開元六年,麗正修書院置使及撿挍官。○按撿挍二字𠀤從手。《廣韻》止收檢,以撿為俗字。 [2] 參考資料 1. 撿 .百度詞典[引用日期...
置麗正書院開元十一年(七二三)五月,置麗正書院。先是開元五年令乾元殿寫四部書,置乾元院使。六年更號麗正修書院,置使及檢校官,改修書官為麗正殿學士。本年...
書學書院 中國古代官方藏書、校書蔌私人讀書治學之所。書院之名始於唐朝。唐玄宗開元六年 (718年),以乾元院為麗正修書院(亦稱麗正書院),十三年又改麗正修書院...
使職名。唐玄宗開元五年(717)置,掌乾元殿寫四部書,領刊正官四員、押院中使一員、知書官八員,六年改為麗正修書院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