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則女學校址

麗則女學校址位於吳江市同里鎮新填街南濠弄,西與退思園相鄰。2013年與退思園合併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建校時間:,校訓校史:,建校初期:,校史沿革:,建國後:,

簡介:

該校創立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2月,初以退思園為校舍。創辦人任傳薪(1887-1962),字味之,同里人,退思園第二代園主。他早年參加金松岑創辦的同川自治學社和中國教育會同里分會。由於受蔡元培等在上海創設愛國女學的影響,捐銀萬元創辦同里麗則女學,並親任校長,開吳江女子教育風氣之先。學校初創時設有師範班,師資力量較強,教學設備齊全,並有《大英百科全書》等珍貴藏書。民國5年(1916)秋,改為吳江縣第一高等女子國小,後易名同里女子國小。1964年改為同里鎮中心國小。

建校時間:

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 退思園第二代主人任傳薪創辦麗則女校,逐開吳江女子教育之先河。---記載於當地歷史文獻《同里志》。

校訓校史:

校訓:誠勤樸愛
當時梁啓超等人於1889年在上海首創了中國第一所女子學校"經正女學",隨即近代教育的先驅蔡元培先生也在上海創立"愛國女校",梁、蔡二人率先向陽花封建傳統倫理編織的羅網大膽衝鋒,得知這一訊息的任傳薪先生既感動又興奮。任先生早年就讀於上海震旦學院,深感廣興學校是中國富強的必由之路,而女子教育尤為迫切。任先生認為,只有女子獲得了近代知識和經濟上的獨立,才能取得與男子平等的參政權利,才能真正具有獨立的人格並走向社會。因此,他於1906年2月在家鄉創立了這所女子學校開了古鎮女子受教育的先河。校訓

建校初期:

麗則女學初創時期條件相當艱苦,這從退思園茶廳里的一副對聯中便可得知。這副對聯中有句雲"昔為女學",就是說當時任傳薪在母親的支持下,將父親建造的退思園作為校舍,園內光線較好的退思草堂、琴房、旱船、桂花廳等都變成了教室,同時捐贈家藏的5萬多冊書籍,開設圖書館,另闢自然實驗室、音樂室、小工場等,並在校外建造一個風雨操場。任傳薪辦學時,只有十九歲,不久他與柳亞子等人一起入上海健行公學繼續讀書,校務工作主要依靠其母管理。後來,任傳薪又就讀於上海震旦大學,此後,赴德國、日本考察女子教育。回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劃,他於1907年秋天,在麗則女學設藝術專修科,發展藝術教育。1909年,又開設了師範本科班,為家鄉培養女教師。為提高教學質量,任傳薪不惜出高薪,延聘包括國學大師錢基博在內的名師來校任教。一時間,麗則女學聲名鵲起,本地之外的"遠方童女,也擔簦負笈而來"。
由於入學人數逐年增長,原有的花園校舍已不適應,任傳薪遂於1911年購得劉氏地基,建造了一幢七開間的兩層教學大樓。1916年,又在兩層的基礎上加建為三層,至此,這幢教學大樓使用面積達到617.48平方米,總高15.9米。該樓為歇山頂,用清水磚壘砌,屋面鋪小青瓦,出檐有飛椽,灰縫以石膏嵌線,樓窗均飾花紋,底樓建拱形門柱走廊,二層北側有統長陽台,白石膏鑲護欄,室內光線充足,寬敞明亮,給人以既雄偉挺拔又秀麗精緻的感覺。這樣的建築在當時國內鄉鎮中,堪屬罕見。時任北洋政府教育總長的著名教育家傅增湘親筆題寫了"誠勤樸愛"四字校訓,勒石置於大樓北側三層正中牆體,錢基博也撰寫了《校宇記》,由女教育家莊嫻寫石鑲嵌於兩樓明間南牆上。三樓落成之日,舉行了慶祝典禮,出生在同里、被稱為梁啓超門下"三少年"之一、時為參議院議員、憲法起草委員的藍公武先生予以出席。在教學大樓加建為三層的同時,大樓西北側新建了一座清水嵌線、六柱八字式的校門。至今,近九十年時間過去了,教學大樓仍保存完好,校門也基本保持原貌,只是原置有的鐵欄桿和後楣額上的"起弱之門"四字已無存。

校史沿革:

1915年,麗則女校學生的繡品,在"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上獲銀獎。1921年,上海世界書局出版《新時代國文大觀――全國學校成績》,收全國中學生優秀作文兩百餘篇,其中麗則女校就入選十四篇。
在麗則女學校有一座似利箭起立大地的紀念碑,這座造型獨特、寓意深刻的紀念碑,是紀念1915年5月9日竊國大盜袁世凱在賣國的二十一條約上籤字,當時麗則女學師生反袁賣國而建碑明恥。此碑頂端呈劍頭狀,似一把利劍直刺腐朽、末落的舊社會。此碑正面為"五月九日國恥紀念之碑"十個大字,上款刻有"民國四年"四個小字,落款為"麗則女學同人 右",碑文由著名國學家、麗則女學國文教師錢基博撰文,特邀秋瑾烈士摯友、著名女書法家吳芝瑛書丹。1938年日寇占領校舍作軍營,由無名愛國志士將此碑埋於地下,1982年被樓師生在整理校園時重新出土。紀念碑

建國後:

1949年後改名為:"同里鎮中心國小",期間畢業的學員:顧環,江春豪,曹建國,姚根弟,皺亦晨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