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角是江蘇省南通市海安青墩文化遺址的出土文物,距今約5000多年的歷史,屬於新石器時代,現藏於中國珠算博物館。1973年8月,青墩大隊在開挖青墩新河時,發現了大量的陶、石、骨器和麋鹿角等古代的遺物,其中麋鹿角上有數量不同的刻劃紋,經研究表明,這是古人為了計數而刻下的痕跡。因此,麋鹿角是古人刻痕計數的...
新石器時代刻劃紋麋鹿角為新石器時代文物。最大高度135毫米、節部徑50毫米×47毫米。1979年5月採集於南通市海安縣青墩遺址。麋鹿角的角質石化程度不大,表面有剝裂現象,角面較光滑,無小瘤突分布。角面內側有兩排刻劃紋,左排四組,右排兩組,刻劃紋見圖。現收藏於南通博物苑。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文物...
僅1種,即麋鹿(四不像)Elaphurus davidianus,“頭似馬,角似鹿,蹄似牛,尾似驢”。僅1種,即麋鹿(四不像)Elaphurus davidianus,“頭似馬,角似鹿,蹄似牛,尾似驢”。體長約2米,肩高1米以上,尾長,尾端下垂到腳踝;冬毛長呈灰棕色,夏毛紅棕色,頸部有1條黑褐色縱紋延伸到體背前部,頸下有黑褐色長毛;...
麋鹿因其頭似馬、角似鹿、尾似驢、蹄似牛而稱“四不象”。成年公鹿體長140-200厘米左右,體重200-250千克左右;成年母鹿體長180-216厘米左右,體重100-150千克左右。僅雄鹿有角,頸和背比較粗壯,四肢粗大。主蹄寬大能分開,趾間有皮腱膜,側蹄發達,適宜在沼澤地行走。夏毛紅棕色,冬毛灰棕色;初生幼仔毛色橘紅,...
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 Milne-Edwards)又名“戴維鹿”或者“大衛鹿”,俗稱“四不像”,是中國特有的物種,在分類上為單獨的一個屬——麋鹿屬。該屬共有5種,已滅絕4種:雙叉麋鹿、晉南麋鹿、藍田麋鹿和台灣麋鹿,現僅存達氏麋鹿,即大衛鹿。動物簡介 雙叉四不象鹿 雙叉四不象鹿又名雙叉麋鹿,是泥河灣動物群...
《獸部·麋》是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創作的《本草綱目》中的條目。作品原文 氣味 麋角:甘、熱、無毒。主治 補虛損,生精血。去風溫,壯筋骨。用鹿角削細,加真酥一兩,酒一升,慢火炒乾,取四兩;又用麋角削細,加真酥二兩、米醋一升,慢火炒乾,取半兩;另取蒼耳子(酒浸一宿,焙乾)半斤,山藥、白...
有一種生物遍布歐洲各地,從法國的庇里牛斯山脈,到俄羅斯大平原,到處都有它的蹤跡,最後它們在愛爾蘭安下了家。這種動物的角非常巨大,兩個角之間寬可達4米,科學家稱之為愛爾蘭麋鹿。時至今日,這種體型巨大的鹿留下了一個難解之謎,為什麼在繁榮了幾千年後遭受了滅頂之災?是它那巨大的鹿角連累了它嗎?愛爾...
麋鹿角的生長和其它鹿種一樣,按規律每年脫落一次,就像落葉喬木上的葉片,年復一年地生長凋落。而牛羊類的角一生只長一次,終生不換。在個體之間,從麋鹿角的大小可以判斷麋鹿的年齡。角枝的大小和繁殖的成效呈正相關。角枝的作用主要用於同性間的競爭。正常情況下1歲1叉,直至5歲,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長出突瘤。
畫面中,麋鹿的角呈多回二杈分歧, 英姿勃勃,十分瀟灑;褐黃色的皮膚那樣結實、健美,伸手可觸;鬍鬚根根清晰,側耳鼻息聲聲可聞;那視一切的眼神,顯得生活閱歷豐富,老練成熟。整個畫面採用白色底襯,形象逼真,質感很強,生動、真實地描繪出雄性麋鹿頭部的雄姿。《麋鹿群》(2-2)畫面表現了鷹鹿的群居生活習性...
作者潛心拯救麋鹿20餘年,主持研究麋鹿課題18項,在國內外專業刊物發表研究論文42篇,取得成果40多項,撰寫了45萬字的專著一《中國麋鹿研究》,代表作有《麋鹿的歷史變遷與人類活動間的關係研究》、《南黃海濕地恢復麋鹿野生種群的研究》、《現生麋鹿角的形態及其價值研究》等。圖書目錄 第1部分 麇鹿的化石與古生境...
20世紀60年代,在大豐區新團、大龍、三圩、劉莊等地有麋鹿角和麋鹿骨(亞化石)出土,歷史文獻和出土文物充分證明大豐曾是麋鹿的故鄉。1984年春國際野生基金會和我國林業部組織專家、學者、技術人員來此調查考察,確認其適宜麋鹿生活,經國務院批准,林業部和江蘇省在此聯合建立麋鹿自然保護區,由林業部投資120萬元,...
有些哺乳類動物,身體某些部分可以做藥,或它們的分泌物可以做藥,這類動物叫藥用獸。如麋鹿。形態特徵 麋鹿屬於偶蹄目、鹿科、鹿族麋屬,是1種大型的鹿類。成年雄鹿平均體重約為200 kg,成年雌鹿約為150 kg。雄性麋鹿具角,角枝的形態與馬鹿和梅花鹿等具有明顯區別。麋鹿的角可分為前枝和後枝,沒有眉枝,前...
1、角中骨。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䚡【酉集上】【角部】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9畫 《唐韻》蘇來切《集韻》《韻會》《正韻》桑才切,𠀤音顋。《說文》角中骨也。又《禮·樂記》角觡生。《注》無䚡曰角。《疏》䚡,謂角外皮滑澤者。《史記·樂書索隱》牛羊有䚡曰角,麋鹿無䚡曰觡。又《...
麋鹿角亞化石 麋鹿又名“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動物,屬於鹿科。因為它頭臉像馬、角像鹿、頸像駱駝、尾像驢,因此得名。19世紀60年代,在大豐市新團、大龍、三圩、劉莊等地以及江界河沿線均有麋鹿角亞化石出土,但都是殘缺的斷角。2014年11月27日,江蘇大豐市丁溪河發現的一具鹿角狀“樹枝”,相關專家表示,這...
共有的特徵有:毛被為灰色、棕褐色、棕紅色和黃色;吻端有一黑色裸區(馴鹿除外);多數物種的尾巴都比較短,麋鹿尾巴最長;眼睛下方有明顯黑色下凹的淚窩;每隻腳上具有4個蹄,蹄形狀細小;除少數種類外,多數物種的犬齒退化或消失;雄性個體有角、雌性個體不長角(馴鹿的雌性除外);雄性的鹿角每年在繁殖季節結束後開始脫落...
青墩遺址的文化內涵實在太豐富了,厚厚的貝殼層,整齊的“乾欄式”建築,排列有序的氏族墓葬,大量的動物遺骸,成團的炭化稻穀,精美的玉石器和骨角器,造型各異的陶器,刻有“原始八卦”的麋鹿角……青墩遺址的文化遺存可以作為距今6000-5000年之間的江淮地區原始文化的代表。考古專家們對遺址文化價值的評價很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