麂獅岩,坐落於蘭溪、義烏、浦江三縣市接壤之橫溪鎮境內,滔滔梅溪上游,巍巍冠山之麓,又稱貫濂岩、蟢絲岩。這是一方神奇的岩洞,岩洞高數十米,長百餘步,深四五丈。岩表青灰色,堅硬如鐵。
基本介紹
麂獅岩位於浙江省蘭谿市橫溪鎮集鎮東南約一公里許的烏蜀山北麓。是蘭谿市眾多名勝古蹟之一。其岩背靠雄偉敦實,形如冠帽的烏蜀山。岩頭由南向北呈階梯級延伸,山勢雄渾,西延一脈,起伏綿延,形似野麂受驚狂奔,岩下一洞豁然,宛如怒獅張口而吼。一麂一獅,構成了一道獨特的自然景觀,因此命名為麂獅岩。
麂獅岩地理環境優越,風光秀麗,四時變化無窮,岩上松篁交錯,繁陰若蓋。岩下佳木蔥蘢,野芳步翠,岩中之洞,高達寬敞,可容數百人之眾。里壁之側洞,曲折蜿蜒,幽深莫測,為當年朱元璋避難脫險之處。側洞之內有清泉一泓,沁人心脾。
《光緒浦江縣誌》:縣南三十五里與烏蜀山連,元侍制讀書之石室也。廣十丈余,高、深各三丈余。高敞坦夷可容百餘人。今里人奉釋迦於中,揭號慈雲,又名慈雲洞。註:橫溪曾屬浦江,今屬蘭溪。
神奇的一岩三名
元至正年間,號稱儒林四傑之一的翰林大學士柳貫,罷游返里,在麂獅岩上,構廬讀書,授徒講學,潛心著述,留下了珍貴的遺躅。期間,明朝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就曾就讀於此。一代名儒借山野古洞,培育出一代文臣,為紀念恩師,不忘根本,故麂獅岩又叫紀師岩。
元代之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逐鹿中原,朱元璋進軍金衢,戰亂中與部隊失散,路經此處,因見後有追兵,情急之下,遂在麂獅岩洞腹深處的一個小洞裡藏匿。元兵追至洞口,見洞內蟢絲密布,網結塵封,以為無法容人,便悻悻離去。後來,元亡而明興,朱元璋登基成為大明王朝第一代皇帝。當地百姓,以此為榮,又易稱此岩為蟢絲岩。一岩三名,音斜字異,又各有文化淵源,遊人聞之,莫不浮想聯翩,生髮出許多感慨。現如今,麂獅岩洞築起了數十尊佛像,供信徒祭拜祈福。
麂獅岩歡迎您!
路線:位於浙江省中西部,蘭溪、金華、義烏、浦江四縣(市)交界處,蘭谿市的北大門橫溪。麂獅岩所在地橫溪冠山山腳下湯塢村(坦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