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頭關之戰,唐憲宗時高崇文平劉辟之戰役。元和元年(806年)正月,西川節度使劉辟反。當月二十三日,憲宗命左神策行營節度使高崇文將步騎5000人為前軍、神策京西行營兵馬使李元奕將步騎2000人為次軍,與山南西道節度使嚴勵同討劉辟。五月,劉闢築城於鹿頭關(今四川德陽東北鹿頭山上),連為八柵,屯兵1萬餘人, 以拒高崇文。六月初一,崇文一戰破之。九月,崇文再敗劉辟軍於鹿頭關。遣將軍於鹿頭關之西,斷辟軍之糧道。劉辟的鹿頭守將仇良輔等大懼,皆以城柵降,士卒降者以萬計。崇文遂引軍長驅,直取成都。
鹿頭關之戰,唐憲宗時高崇文平劉辟之戰役。元和元年(806年)正月,西川節度使劉辟反。當月二十三日,憲宗命左神策行營節度使高崇文將步騎5000人為前軍、神策京西行...
鹿頭關,古關名。現在又叫白馬關。唐置,在四川省德陽市鹿頭山上,為西川防守要地。在成都府漢州德陽縣北三十里鹿頭山上,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東西兩川之要道...
五月,劉辟據要隘鹿頭關(今德陽東北),築城連八柵,張犄角之勢,以拒唐軍。六月,高崇文破劉辟軍2萬餘於鹿頭關城下,又遣驍將高霞寓破城東制高點萬勝堆,八戰皆捷,...
後唐滅前蜀之戰結果 編輯 為速取前蜀,李紹琛乘蜀兵潰敗破膽之機,率乘馬浮江而渡,入鹿頭關(今四川德陽東北鹿頭山上),攻克漢州,直逼成都。二十六日,李...
成都平原東北邊緣,一條山脈從西北斜向東南。山雖不算高大,卻也十分俊逸,歷史上頗負盛名的三國蜀漢“興亡”的佐證地——鹿頭山白馬關就在這俊逸的山脈中段。...
鹿頭柵引證解釋指鹿頭關。《新唐書·憲宗紀》:“高崇文及劉辟戰於鹿頭柵,敗之。”參見“鹿頭關”。...
漢代稱綿竹關,唐、宋易名鹿頭關,劍南蜀道上五關之最後一關,地處交通要塞,是三國蜀漢政權五十年興亡佐證地,自古為物資集散地和兵家必爭之地。...
《三國演義》中的名關之一。隸屬於綿竹縣,在鹿頭山。今天地址屬於德陽市旌陽區黃許鎮。綿竹關控扼川陝古道,而且地勢雄峻,易守難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