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30~60厘米;根狀莖橫走,多為圓柱狀,粗6~10毫米,肉質肥厚,有多數鬚根,有時具膨大結節。莖單生,直立,中部以上或僅上部具粗伏毛,具4~9葉,下部有鱗片。葉紙質,互生,著生於莖的上半部,通常5~7片,卵狀橢圓形、橢圓形或矩圓形,長6~15厘米,寬3~7厘米,先端近短漸尖,兩面疏生粗毛或近無毛,具短柄。圓錐花序頂生,花序長3~6厘米,有毛,具10~20餘朵花;花單生,白色;花梗長2~6毫米;花被片分離或僅基部稍合生,矩圓形或矩圓狀倒卵形,長約3毫米,花被6片,橢圓形;雄蕊6根,長2~2.5毫米,基部貼生於花被片上,花葯小;花柱長0.5~1毫米,與子房近等長,柱頭幾不裂。子房3室,每室有胚珠1顆。漿果近球形,直徑5~6毫米,初綠色,有紫斑,熟時紅色,具1~2顆種子。鹿藥種子堅硬,種皮土黃色,多為不規則的圓形、扁圓形,種子長3.5~5.0mm,寬3.2~4.5mm,乾燥種子千粒重26.98~30.63g,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鹿藥多生長在林下、林緣、灌叢和水旁濕地等陰濕處,在西南和西北地區多分布於900~1950米的高海拔山區。
產自中國黑龍江(東南部)、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東部)、貴州、四川(東部)、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浙江(北部)、江西(北部至西部)和台灣。日本、朝鮮和蘇聯遠東地區也有分布。
繁殖技術
種子繁殖
鹿藥種子種子吸水緩慢,需要72h左右才能達到吸水飽和狀態,種子吸水飽和時呈黃白色。鹿藥種子具有休眠特性,並且萌發比較困難,需經過低溫層積打破休眠。鹿藥種子繁殖的最適條件為:成熟的鹿藥種子拌3倍量濕砂,在4℃條件下經過140~150d低溫層積處理,之後在20~25黑暗條件下,經過50~60d發芽,發芽率最高達到96.25%。已經萌髮長根的鹿藥種子在室溫條件下需經過6~8個月的時間才能長出地上部分,且當年生長的幼苗非常弱小,地上部分僅長出1~2片真葉。
根莖繁殖
鹿藥的實生苗較少見,野生鹿藥資源主要依靠根狀莖的無性繁殖,移栽鹿藥根莖易成活,成活率達93%。
藥用價值
性味
鹿藥出自於《千金·食治》,性味“甘苦溫,無毒”。
功能主治
具有補氣益腎、祛風除濕和活血調經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濕骨痛、神經性頭痛、乳腺炎、月經不調、癰癤腫毒和跌打損傷等病症。鹿藥還有潤肺養陰、健脾、祛痰止血和清腫解毒的作用,也可治療咳嗽、崩漏、體虛、吐血、咽喉腫痛和瘡毒等症。鹿藥胺基酸含量豐富,並含有多種黃酮類化合物和皂苷類物質,其糖類化合物和脂肪含量低,尤其適合需要減肥和忌糖的人群,適宜做養生食材。《開寶本草》:“主風血,去諸冷,浸酒服之”。《本草經疏》:“鹿藥,甘能益血,甘能入脾,甘溫益陽氣,故能主風血去諸冷而益老起陽也”。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或浸酒。外用:搗敷或燙熱熨患部。
毒性
食用鹿藥不當可導致中毒。中毒者會表現出噁心、嘔吐和四肢無力等症狀,嚴重者還有視力模糊、腹痛、腹瀉、出汗、周身乏力、意識喪失、尿失禁、心律緩慢且不齊和血壓下降等症狀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所謂的“鹿藥”中毒實際上是誤食藜蘆導致的,而並非鹿藥本身的毒性。
選方
1、治頭痛,偏頭痛:偏頭七、當歸、川芎、升麻、連翹各二錢。水煎,飯後服。(《陝西中草藥》)
2、跌打損傷,無名腫毒:偏頭七,搗爛敷患處。(《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3、治癆傷:盤龍七五錢至一兩。泡酒服。
4、治瘩背:盤龍七一錢半,刺老包、紅岩百合各一錢,鮮百味連、天南星各八分,同搗絨,拌雞蛋一個,用布包在瘡上。
5、治乳癰:鮮盤龍七、青菜葉各一兩,共搗細,用布包好,放在開水裡燙熱後,取出熨乳部。(《貴州民間藥物》)
6、治月經不調:偏頭七四至五錢,水煎服。(《陝西中草藥》)
7、用自擬天花丹參飲:天花粉、丹參、麥冬、玉竹、白芍、黃精、片薑黃、三棱、莪術、蘇梗、偏頭七和炙甘草各適量,治脾胃不和、腹脹胃痛的“盤龍七湯”等至今仍在套用。
鑑別
化學成分
鹿藥含有天門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亮氨酸等胺基酸和鋁、鎂、鈣、磷、鈦、鋇等無機元素。其胺基酸、蛋白質和無機元素含量較豐富,而糖類和脂肪含量卻非常低。鹿藥中也含有皂苷(三萜皂苷),而且揮髮油和多糖皂苷的含量也較高,且種類較多。有人從鹿藥中分離出5種黃酮類化合物:3-甲氧基-8甲基槲皮素、8-甲基木犀草素、3-甲氧基木犀草素、木犀草素和槲皮素。其中,莖和葉中總黃酮含量比根莖和種子中的含量高,但是莖、葉和果實占總植株質量比例小,根莖所占比例較大,所以根莖更具有利用價值。
顯微鑑別
根莖橫切面
表皮為1列扁圓形細胞,細胞排列緊密,外壁稍厚皮層由十條層薄壁細胞組成,裂隙較多。內皮層明顯,細胞排列緊密。中樁基本薄壁組織中散生多數周木型維管束。皮層及基本薄壁組織中均有粘液細胞,內含草酸鈣針晶束,針晶長10.5~64.5cm。
根莖莖節處橫切面
表皮外緣不規則。皮層中散在葉亦維管束。基本薄壁組織中除周木型維管束外,還可見少數外韌型維管束。整個斷面細胞排列緊密。裂隙較少。薄壁組織中有含針晶束的粘液細胞。
莖橫切面
表皮細胞1例、排列整齊緊密;皮層、中柱無明顯界限,薄壁組織中在周木型或外韌型維管束及含草酸鈣針晶的粘液細胞。
鬚根橫切面
表皮為一列扁圓形排列緊密的細胞組成,外稜角質層。皮層占根面積大部分。內皮層一列細胞排列緊密整齊。初生木質部為多束,呈星角狀和初生韌皮部相間、排列成輻射維管束。
根莖及根粉末
粉末灰黃色。
1、草酸鈣針晶,隨處可見。散在或成束地類圓形或長圓形粘液細胞中,針晶束長約10.5~64.5um,直徑約3um,少數稍粗。
2、導管主要為螺紋導管,也有具緣紋孔導管,孔紋導管,直徑8~25um。
3、薄壁細胞隨處可見,類圓形或長圓形,近無色。
4、澱粉粒,單粒球呈類球形,臍點點狀。復粒由2~3十分粒組成。
地上部分粉末
粉末濁綠色。
1、葉下表麵皮細胞及所孔,葉下表皮細胞長條形,壁波狀彎曲,氣孔長圓形,寬約46um,長約52um,副衛細胞4~6個。不定式:非腺毛單細胞,教平直,直徑10.5~31.5um,長166~416.6um;有微細疣狀突起。
2、葉上表皮細胞及非腺毛,上表皮細胞較下表皮細胞大,細胞長多角形或長方形,壁波狀彎曲。無所孔分布,有非腺毛,特徵同下表皮。
3、草酸鈣針晶,多成束存在於粘液細胞中。針晶長10.5~64.5um。
4、導管多為螺紋導管,稀環紋導管。
5、薄壁細胞長方形。細胞壁稍厚,近無色。
6、花粉粒類球形,黃色,表面紋飾不明顯,隱約可呈顆粒狀。
理化鑑別
紙層析法
樣品液製備:分別取鹿藥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根莖和根)粗粉各5g。加甲醇100ml。回流2h,過濾棄去甲醇,濾渣加水100ml,用硫酸調至pH2~3,置沸水浴中回流2h,過濾。濾液用碳酸鋇中和至pH6~7,濾過,濃縮點樣。對照品液製備:分別稱取葡萄糖、D-果糖、阿拉伯糖、鼠李糖、D-木糖標準品各適量,加70%乙醇配成0.1%的溶液,作為單糖對照品。支持劑:Whatman No.1濾紙(12×17.5cm)。展開劑:正丁醇-醋酸-水(4:1:5)比例混合放置過夜,分取上層。展開10h。顯色劑:鄰苯二甲酸-苯胺(取苯胺0.93g、鄰苯二甲酸溶於100ml水飽和的正丁醇中,避光保存),噴霧後105℃烤10min。結果: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在與果糖和葡萄糖對照品相應位置上有相同顏色的斑點。斑點為棕色;而在對照品木糖、阿拉伯糖、鼠李糖的相應位置上無斑點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