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蔥,中藥名。為石蒜科植物鹿蔥Lycoris squamigera Maxim.的鱗莖。鹿蔥野生於山溝、溪邊陰濕處,分布於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河南等地。具有解毒,祛痰,利尿,催吐之功效。常用於咽喉腫痛,瘡癰腫毒,瘰癧,咳嗽痰喘,水腫,小便不利,食物中毒。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鹿蔥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百合目
- 科:石蒜科
- 屬:石蒜屬
- 種:鹿蔥
- 分布區域: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河南
- 採收時間:秋季
- 用量:內服:煎湯,1-3g。外用:適量
- 毒性:小毒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鱗莖。
性味
味辛,性平。
功效
解毒,祛痰,利尿,催吐。
主治
用於咽喉腫痛,瘡癰腫毒,瘰癧,咳嗽痰喘,水腫,小便不利,食物中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g;或絞汁飲。外用:適量,搗敷,絞汁塗或煎湯熏洗。
使用注意
體虛無實邪及孕婦禁服;皮膚破損者禁敷。
採集加工
秋季將鱗莖挖出,選大者洗淨,鮮用或曬乾入藥,小者做種。
形態特徵
鹿蔥:又名夏水仙。多年生草本。鱗莖卵形,直徑4-5cm。秋季出葉,長約8cm,立即枯萎,第2年早春又抽葉;葉帶狀,寬約2cm,先端圓鈍,綠色。花莖高50-70cm;總苞片2枚,披針形,長約6cm,寬約1.3cm;傘形花序有花4-8朵,淡紫紅色;花被裂片倒披針形,長約7cm,寬約1.8cm,邊緣基部微皺縮;花被管長約2cm;雄蕊與花被裂片近等長,花柱略伸出花被外。花期8月。
生長環境
鹿蔥:野生於山溝、溪邊陰濕處,分布於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河南等地。
相關論述
1.《群芳譜》:“鹿蔥色頗類萱,但無香爾。因鹿喜食之,故名。然葉與花莖,皆各自一種,萱葉綠而尖長,鹿蔥葉團而翠綠,萱葉與花同茂,鹿蔥葉枯死而後花。萱一莖實心,而花五六朵節開;鹿蔥一莖虛心,而五六朵花並於頂;萱六瓣布光,而鹿蔥七、八瓣。本草注萱,雲即今之鹿蔥,誤。”
2.《遵生八箋》:“鹿蔥花,花儼蜨蝶,三大圓瓣而三小尖瓣,色蔥藕色,中心白地,紅黃點點。搖風弄影,丰韻可人。根枝叢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