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草

鹿草

鹿草,中藥名。為菊科植物鹿草(Stemmacantha carthamoides(Willd.)Dittrich[Rhaponticum carthamoides(Willd.)IIjin])的根。春、秋季採挖,洗淨,切片曬乾。生於海拔2000~2700m的山坡草地、草甸,分布於新疆。味甘,性平,具有益氣健脾、安神、健腦的功效,常用於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神經衰弱。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鹿草
  • 拉丁學名:Stemmacantha carthamoides(Willd.)Dittrich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桔梗目
  • 菊科
  • :漏蘆屬
  • :鹿草
  • 分布區域:新疆
  • 採收時間:春、秋季
  • 用量:內服:3~10g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甘,性平。

功效

益氣健脾,安神,健腦。

主治

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神經衰弱。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製成酊劑。

採集加工

春、秋季採挖,洗淨,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60~80cm。根狀莖粗厚。莖直立,不分枝,被稀疏的蛛絲毛,直徑1cm。中下部莖葉較大,有短柄或幾無柄;葉片全形橢圓形、倒針形或披針形,長13~16cm,寬約7cm,羽狀深裂或幾全裂;側裂片5~8對,披針形或長披針形,頂裂片較大,全部裂片邊緣有鋸齒;向上的葉及接頭狀花序下部的葉漸小,無柄,披針形,邊緣有鋸齒或不規則羽狀分裂;全部葉質地薄,兩面綠色,兩面沿脈有極稀疏的蛛絲毛。頭狀花序,單生莖頂;總苞半球形,直徑5~6cm,總苞片通常12層,覆瓦狀排列,向內層漸長,附屬物卵形、寬三角形或近菱形,長寬可達7mm,兩面被稠密的白色長柔毛;內層及最內層披針形及線狀披針形,不包括先端附屬物長1.5~1.8cm,寬2~3mm,先端附屬物長卵形,褐色,兩面被稠密的白色長柔毛,長6~8mm,寬2~5mm;小花全部為兩性,紫紅色,花冠長2.5cm,細管部長1.4cm,花冠裂片長7mm,線形。瘦果,長橢圓形,長7mm,寬2mm,褐色,有4棱,棱間有明顯的間肋;冠毛多層,向內層漸長,長達1.8cm,基部連合成環,整體脫落;冠毛剛毛短羽毛狀。花果期7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000~2700m的山坡草地、草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