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瞪羚

鹿瞪羚

鹿瞪羚(學名:Nanger dam)主要為淡褐色,但頭部、臂部而至腹部並延伸至四肢均為白色,頸上有一白點。體質強壯;有適合長跑的腿;腳上有4趾,但側趾比鹿類更加退化,適於奔跑;適於吃草。生活於非洲撒哈拉沙漠內,於旱季時會遷往南方找尋食物,雨季時則回到北方境內。偷獵及棲地的破壞使它們的數目大幅減少,牧群數目也變得狹小。有分布於西部的穆霍爾瞪羚,中部的鹿瞪羚,東部的紅頸瞪羚三個亞種。

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保護級別,相關報導,

外形特徵

鹿瞪羚頭體長140~165厘米,肩高90~120厘米,尾長25~35厘米,體重40~75千克。是所有小羚羊中最大的,鹿瞪羚至少有兩個亞種,顏色差別很大,東部亞種,如紅頸鹿瞪羚(Nanger dama ruficollis),皮毛是明亮的紅褐色並有白色領。鹿瞪羚在分布範圍是從東到西染色程度增加,最西部的亞種穆霍爾鹿瞪羚(Nanger dama mhorr),上體除了臀部幾乎完全紅色。它的喉嚨處有一個白色的小斑,紅色的臉頰上有蒼白斑塊,從眼睛到嘴角有細的黑色條紋。所有的鹿瞪羚都有細腿和細長的脖子,以及S形的角,雄性的更大更結實。
體質強壯;有適合長跑的腿;腳上有4趾,但側趾比鹿類更加退化,適於奔跑;門牙和犬齒均退化,但下門牙保留,下犬齒門齒化,三對門齒向前傾斜呈鏟子狀,由於以比較堅硬的植物為食,前臼齒和臼齒為高冠,琺瑯質有褶皺,齒冠磨蝕後表面形成複雜的齒紋。

生活習性

鹿瞪羚通常棲息於草原、半沙漠地區、平原和高原,丘陵和山區的邊緣地帶。生活於非洲撒哈拉沙漠內,季節性遷移,形成較大的數百隻的群體,於旱季時會遷往南方找尋食物,雨季時則回到北方境內。偷獵及棲地的破壞使它們的數目大幅減少,牧群數目也變得狹小。鹿瞪羚的生命力很頑強,耐熱,可以數周不喝水。但儘管如此,撒哈拉沙漠的氣候變遷對它們來說還是巨大得難以承受。氣候變遷使鹿瞪羚的食物短少。

分布範圍

分布於查德,馬里,尼日。
鹿瞪羚分布圖鹿瞪羚分布圖
區域滅絕:阿拉伯利比亞民眾國,茅利塔尼亞,摩洛哥,奈及利亞,突尼西亞。
重新引進:塞內加爾。
存在不確定性:阿爾及利亞,蘇丹,西撒哈拉。 

保護級別

鹿瞪羚在2004年就已被列為瀕臨絕種的物種,在十年間其數量下降了80%,成為極度瀕危的物種。其主要生活在非洲大陸,野處總數不超過100頭,總種群數目少於2000頭。在非洲、歐洲及美國動物園內有圈養。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2008年哺乳綱紅色名錄——極危(CR)。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Ⅰ級保護動物。

相關報導

撒哈拉邊緣地區的熱帶稀樹草原曾經是鹿瞪羚的故鄉。鹿瞪羚共有3個亞種。穆霍爾瞪羚是生活在最西部,且顏色最深的1個亞種。它體態優雅,毛色亮麗,格外惹人喜愛。自1968年來,它在野外已滅絕。為保育撒哈拉動物物種,共有11頭穆霍爾幼瞪羚於1971年被收入西班牙南部的阿爾梅里亞飼養場。共有200餘頭穆霍爾瞪羚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動物園中,它們皆由此發展而來。
德國海拉布倫動物園同德國技術合作公司(GTZ)、法蘭克福動物園和柏林動物園進行了一個合作項目,旨在將瞪羚從海拉布倫動物園重新引種回突尼西亞和摩納哥國家公園。得益於這項卓有成效的工作,自1997年來已有60多隻穆霍爾瞪羚回到自己的故鄉。儘管它們在歐洲動物園裡已繁衍數代,有些甚至還是用奶瓶餵大,但穆霍爾瞪羚極順利地適應了全新的、陌生的環境。它們甚至無視預設的飲水處,完全恢復了半沙漠之子的本色,從食物中獲取所需水分。梨果仙人掌的葉子或沙漠南瓜的果實正是它們的主要水分來源,後者因其苦澀連家畜都不願問津。瞪羚還能靈巧自如地從長滿尖刺的金合歡樹上取食嫩葉,毫髮無傷。這正是它們祖先的主要食物來源。
穆霍爾瞪羚對歐洲青草飼料非常挑剔,它們這種顯然靠基因存儲下來的“知識”。剛剛將這些小傢伙放生到野生動物保護區1天后,它們的逃逸距離就已經超過3100米,看來穆霍爾瞪羚在這個祖祖輩輩曾經繁衍生息的地方也很快找了到家的感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